学术投稿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

安建忠;许志惠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微波萃取技术, 酶法, 半仿生提取法, 破碎提取法
摘要:综述了用于中草药提取方面的6种新技术、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各种新技术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情况。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和功效的影响

    中药材必须经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药材经水处理、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后,其所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理化性质和功效也发生相应改变。故同一药材不同炮制品,或同一方法炮制不同药材,其作用是不同的[1]。临床用药时,须选用合适炮制品对症治疗。下面是笔者对中药炮制后理化性质和药效变化的几点认识:1 水处理 是指干燥药材切成饮片须经过水处理使其软化的过程。由于药材的质地种类,所含成分的水溶性不同,须选用合适的水处理方法,并严格控制水量、温度、时间,使药材软化适中而不影响药效。含水溶性成分的药物如地榆、虎杖有效成分为鞣质,易流失,不宜久浸;含芳香性成分的药材如荆芥、香薷宜用水喷淋润法;有效成分易水解的药材如南沙参含皂苷易水解宜用抢水洗润透法;含毒性成分药材如乌头类、半夏、南星等可用漂法减毒。

    作者:杨港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辛芩颗粒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辛芩颗粒对过敏性介质组织胺的对抗作用。方法:豚鼠口服辛芩颗粒剂一次后1.5 h,用2%组织胺溶液超声雾化法引喘30 s,记录动物呼吸困难和窒息抽搐出现的潜伏时;大鼠口服辛芩颗粒剂3 d 后,背部皮内注射1%组织胺溶液0.1 ml/点,两点/只,立即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0.5 ml/100 g,15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测定背部注射点染料渗出量。结果:3.203 g生药/kg对组织胺性哮喘即有抑制作用,1.602 g生药/kg对组织胺性色素渗出已有抑制作用,并均与剂量有关。结论:辛芩颗粒对过敏性介质组织胺有确定的对抗作用。

    作者:谢琴;华晓东;俞仲毅;符胜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双白药膜的研制及薄层定性分析

    我院研制的双白药膜,具有祛斑增白、养护皮肤的功能。为保证其质量,本文并对其中的主要成分白芷、白芍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1 制备工艺1.1 处方当归75 g,白芷75 g,白芍30 g,黄芩45 g,黄芪30 g,桔梗15 g,丹皮15 g,甘草15 g,珍珠粉3 g,维生素E油30 g,聚乙烯醇 50 g。1.2 制备当归、白芷、丹皮先浸泡1~2 h,回流提取挥发油20~30 ml,得药渣(1),白芍、桔梗、黄芪、黄芩、甘草浸泡1 h,煎煮得药汁(1)和药渣(2),合并药渣(1)和(2),提取2次,压榨,弃去药渣,得药汁(2)。合并药汁(1)和(2),浓缩,醇沉,得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将上清液浓缩至密度约为1.25 g/ml,得药液约90 ml。将聚乙烯醇溶于水,制成胶浆,加入药液、珍珠粉、维生素E油,使溶解,混合均匀,保持50℃左右,加入挥发油,加水调总量至1 500 g,搅匀,分装为100 g/支。

    作者:陈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在青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临床运用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我们自1992-01~1999-08选择临床症状典型,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皮损表面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为寻常痤疮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消风解毒汤[1]:防风12 g,黄芩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龙胆草10 g,苍术10 g,白蒺藜9 g,夏枯草9 g,连翘9 g,生石膏9 g。1剂/d早晚水煎服。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20 mg,3次/d;四环素0.5 g,3次/d。 两组均外涂意必舒膏,2次/d。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自觉症状及皮损消失,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减少60%~90%,偶有新疹出现,为显效;皮损减少30%~59%,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减退不足30%,或反而增加,为无效。3.2 结果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李爱华;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中药采购的几点体会

    医院建设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药材采购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满足临床用药需要的重要环节。笔者从事中药采购工作多年,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 采购人员素质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掌握中医中药理论体系,能够熟悉和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植物学以及市场经济等学科知识及其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不仅如此,而且还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采购中,在选择对象、性质、货源等方面都应对病人负责,做到无愧于心,不采购伪劣、以次充好的药材,不接收回扣,择选正规渠道,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还须考虑所采购药材的加工炮制是否规范,包装是否整洁,等级是否真实,是否生霉、虫蛀、污染等,以保证药材质量,同时还必须掌握药材市场信息,搜集了解药材市场动态及相关资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减少病人负担,并要保证药材质量的措施,把采购工作知识化、经营化、廉洁化。

    作者:黄应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材的非腺毛特征鉴定

    1 非腺毛的种类[1]1.1 乳突状毛表皮突起呈乳头状。如荷叶上毛茸,菊花,金银花花冠顶端乳头状的表皮细胞等。1.2 线状毛毛茸呈线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如番泻叶、细辛的毛茸。1.3 棘毛毛茸壁厚而坚硬、木质化。如大麻棘毛。1.4 钩毛形状似棘毛,但顶端弯曲成钩状。如茜草茎、叶上毛茸。1.5 螫毛毛茸较脆,液泡中含有蚁酸,能刺激皮肤引起剧痛。如荨麻毛茸。1.6 星状毛毛茸分枝似星,呈放射状。如石韦、蜀葵叶的毛茸。1.7 树状分枝毛毛茸如树状分枝。如毛蕊花的毛茸。1.8 丁字毛毛茸呈“丁”字形。如艾叶的毛茸。1.9 鳞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圆形平顶状或鳞片状。如胡颓子叶片的毛茸。2 非腺毛在原植物鉴定中的应用 植物体表面因有非腺毛,而非常有利于原植物品种鉴别。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ago farfara L.与同科植物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 (Sieb. et Zucc.) Maxim常难以区别,但款冬基生的阔心形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绢丝状毛茸,而区别于易混品蜂斗菜;茜草科植物茜草为攀援草本植物,易与葡萄科的一些植物混淆,但茜草茎叶表面有倒钩状非腺毛,易挂住行人衣服而区别于其它混淆品;荨麻Urtica cannabina Linn.是治疗关节肿痛的常用中药,其叶片的非腺毛中含有大量蚁酸,能刺伤皮肤引起剧痛,而极易辨认;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形态相似,但水杨梅茎叶光滑,而仙鹤草茎、叶密生非腺毛;茵陈叶片下表面密生白色毛茸(非腺毛)而区别于铁杆蒿类。

    作者:李炳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热可清滴鼻液制备与临床急症应用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等急症患者,虽可以用西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但治标不治本,药力一过病情易反复。我们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吹鼻用散剂,制备成适合鼻粘膜吸收的热可清滴鼻液剂型,治疗不明原因的高热不退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牛黄40 g,羚羊角30 g,生石膏100 g,麻黄20 g,鼠妇虫50 g,冰片15 g。1.2 制备工艺上述6味,先将牛黄研细粉,加入适量NaOH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60 min,静置,过滤。滤液再加入5倍量的95%乙醇,回流30 min,静置,过滤。将2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 ml备用。再将羚羊角粉加入Ba(OH)2的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700 ml蒸馏水煮沸,并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加蒸馏水,至羚羊角全部溶解为止,将溶液放冷后过滤,滤液滴加20%硫酸液使钡离子沉淀析出(pH约为2)过滤,滤出BaSO4沉淀,将滤液加热浓缩至600 ml备用。再将生石膏加蒸馏水加热煎煮1 h后,再加入经冷水浸泡过的麻黄和鼠妇虫中共煎,先煎30 min,煎出液过滤,再加入蒸馏水适量,煎15 min,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00 ml,备用。

    作者:白海生;付丽珠;王莉;杨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我院于1999-08~2000-12对8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用路路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51~86岁,平均61.23岁。对照组70例,为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52~85岁,平均62.16岁。两组病例均为发病<14 d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病例均按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证实。两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基础用药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1次/d,维生素E 0.1 g,3次/d;肠溶阿斯匹林75 mg,1次/d,有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治疗。2.2 治疗组 5% GNS 500 ml+路路通注射液0.5 g静滴,1次/d(药品由吉林远东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供应)。2.3 对照组 5% GNS 500 ml+维脑路通注射液0.8 g静滴,1次/d(药品由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供应)。2.4 疗程 15 d为1个疗程。

    作者:姚允成;付剑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头翁及其习用品的鉴别

    白头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热毒血痢、温疟寒热,血痔等病证,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三萜类皂苷和白头翁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素是一种很强的心脏毒素,但去其植物的根部,余下的部分又具有强心作用。其可能原因是在白头翁的根中白头翁素的含量很高。同时,白头翁在抗阿米巴原虫、抗阴道滴虫、抗菌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疗效。白头翁也是现代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中药材之一。 由于白头翁在中医药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白头翁药材来源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白头翁的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性用药的习惯不同,各地应用的白头翁的来源也有差别。如湖北、江西等地主要用蔷薇科类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根或带根的全草;而福建等地用蔷薇科类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的块根或全草。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看,委陵菜主要含有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类等成分,而翻白草主要含鞣质和黄酮类成分,因而,三者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差别。许多文献对这三种植物的鉴别各自在不同的方面作了介绍。为了便于实际的鉴别工作,本文从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等方面作系统的介绍,并详细列出其鉴别要点。期望本文于实际的鉴别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王少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藿香正气水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刘某,女,22岁,1998-07因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给藿香正气水10 ml,口服,2次/d(系临沂中药厂生产,批号980620),服1支,约10 min后,即感不适,随后患者即出现胸闷、头昏、寒战、烦躁不安、出冷汗等。以往未有过敏史。 检查:神志清晰,皮肤未见皮疹。T 37.3℃,P 120次/min,R 38次/min,BP 60/40 mmHg,心率整齐,两肺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确诊为藿香正气水过敏。立即用0.1%的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非那根25 mg肌注,氟美松2 mg+50%葡萄糖50 ml静推,10%葡萄糖50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C 4.0 g静滴。血压逐渐回升,面色好转,约4 h后,病人完全恢复正常。 一般而言,临床应用中药很少有出现休克等严重副反应,特别是作为夏季常用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而发生过敏者,国内很少见文献报告。本例患者因恶心而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即出现过敏现象,经抢救治疗后好转。因此作者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药时要警惕其毒性反应,切不可滥用。

    作者:秦玉蕙;张丽华;徐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泰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肝泰胶囊中的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C18为固定相,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为1.02%(n=6);3批样品五味子甲素含量分别为0.12%,0.11%,0.11%。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沙瑞国;袁海龙;肖小河;李仙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的心理护理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部分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广泛流行,危害性严重的传染病。乙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一定的流行期,近几年来,乙型肝炎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流行情况与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因素有关。对乙肝患者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护理对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国的心理治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古人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记载,后世医学家运用心理疗法治愈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流传下来的心理治疗方法沿用至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乙肝的心理护理。1 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状态 患了乙型肝炎之后,病人可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1 恐惧型患乙肝后思想恐惧,害怕随时会恶化,终日惶惶,六神无主,担心死神会降临。

    作者:唐锦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农村地区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管理监督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是我国人民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社会进步的标志[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九,农村地区的药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地区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近10亿多人口的健康问题。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整顿,农村药品管理工作卓有起色,但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药品管理环节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急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1 目前农村地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1.1 农村医药网点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交通工具和有关手段跟不上,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及时;同时资金不足,药物品种不全,药品储存条件差,影响了药物疗效。1.2 无证行医和售药者多,他们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走乡串户地暗里销售;而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经济的拮据使他们不得不购买药贩的药品,从而使药贩子有存在的市场,对农村人民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叶建伟;叶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师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中如何发挥作用

    当病人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对健康其它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病人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性[1]。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往往引起治疗失败,有的甚至产生严重中毒。产生不依从性的首要原因是对病人缺乏用药指导[1]。因此,药师在发药时加强用药指导对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工作中觉得应该注意的几点提出与大家共同商讨。1 改善服务态度 药师服务对象不是一般的社会群体,而是特殊的社会人群即病人,这就构成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因为病人受疾病折磨,其情绪、要求与一般人不同,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性和要求较高,药房药师的精神风貌、道德水准是病患者的精神依托。药师在发药过程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对病人态度和蔼,语言文明,耐心对待病人提出的问题,这样,病人自然对药师有信任感,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反之,病人不相信药师,依从性就差。

    作者:丁爱茹;应岳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环维黄杨星D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1~3 d)心肌细胞,应用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Hanks液中,CVB-D浓度为1×10-7,1×10-6,1×10-5 mol*L-1时,心肌细胞内[Ca2+]i逐步升高,其峰值分别为54.36±2.32,59.04±2.67,64.76±3.71,并呈剂量依赖性,但无时间依赖性;在有外钙和无外钙时,环维黄杨星D对胞内钙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在无外钙并加入内罗啶孵育后,环维黄杨星D引起的胞内[Ca2+]i轻度升高,但与D-Hank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维黄杨星D具有升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作用,[Ca2+]i的升高既源于内钙释放又源于外钙内流。

    作者:梁涛;方泰惠;姚秀娟;蒋永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汗法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客阻于筋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邪气客表,往往多用汗法,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邪气深入,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不论新痹久痹,均可应用汗法,但汗之之法,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 以汗法祛邪,宜在痹证之初,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 久痹之证,往往气血虚弱,邪气久羁,痹着胶结,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舒筋活血,方如独活寄生汤等。但因患病既久,气血虚弱,沉闷涩滞,短期难以奏效。此时若在常法之间,交替使以汗法,汗后重用补益,会令周身气血为之一振,活跃运行,汗后再重以补益,使气血有后继之力,运行健旺,则邪气易于祛除。

    作者:安文静;王卓;张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后期60例临床观察

    少腹逐瘀胶囊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由丸剂研制而成的中药四类新药,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具有活血逐瘀、祛寒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寒凝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是妇科常用的方剂之一。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作用,观察其临床安全性。从1997-06~1999-12,我们共观察90例,均为月经后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人。临床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单盲方法,将各位患者年龄、病情轻重不同分类进行观察。 选择年龄在18~50岁之间的妇女,大年龄43岁,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7.97岁,见表1。病程长短见表2。病情程度按轻、中、重评分标准,见表3。

    作者:贾存义;陈建民;罗滕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在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无论是乳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疾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是乳腺疾病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从肝入手,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1 病因病机方面 七情内伤、忧郁愁遏是乳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疡科心得集》曰:“乳瘕乃乳中结核……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丹溪心法》谓:“妇人忧郁愁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乳岩。”《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丹溪心法*卷五》谓:“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医学正传》谓:“乳岩……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历代医家在大量古籍中作了由于情志内伤致气机受阻、气血紊乱、经络痞涩、结滞乳中的记载,论述相当生动和丰富。

    作者:沈美玉;林丽珠;李永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将当今医药界束手无策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目光投向中医药,并随着“入世”的到来,中医药将走向世界而备受瞩目。不可否认,中药与众多合成药相比具有较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我们应看到,随着中药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正逐年增加。本文就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当,并就此结果提出预防措施,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而供同行们参考。 凡是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中药也如此,据报道因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引起死亡的药品中,中药类有21种28次,位于所有临床用药的前6位,而致死的药源性疾病以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居首位[1]。又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轻槐散若长期服用则引起蓄积性汞中毒;六神丸、梅花点舌丹若超量服用,轻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重者出现唇、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就连人们公认的补药人参,应用时间过长、量过大时,也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2]。

    作者:杨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体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范畴,以上腹胃脘部经常饱胀不适或疼痛为主证。本病在各类胃炎中为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其中一部分可因日久失治转化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西药对该病疗效不够理想,病情易反复而缠绵难愈。笔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3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经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75岁;病程5个月~20 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21例。2 治疗方法 辨证分为5型,确定相应治则与方药,并随证加减治疗。2.1 肝胃气滞型(12例) 治以疏肝和中,调胃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白及、青皮、元胡、木香、川楝子、蒲公英、莱菔子、甘草。2.2 肝胃郁热型(8例) 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止痛。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莱菔子、蒲公英、白及、甘草。若大便干、苔黄腻者,加柴胡、黄芩、生大黄。

    作者:方东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