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远志及其掺伪品白薇的鉴别

周文兰;蒋宝荣

关键词:掺伪品, 白薇, 壁细胞, 性状鉴别, 草酸钙结晶, 药材, 显微鉴别, 细叶远志, 卵叶远志, 利益驱动, 鉴别检查, 薄壁, 远志科, 细胞群, 细胞壁, 皮细胞, 木纤维, 加热水, 中国, 植物
摘要: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上常出现以伪充真、以低价药材掺入高价药材的现象。本院年初购进远志饮片中就掺有部分白薇。现将其鉴别介绍如下:1 远志1.1 来源 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1]。其别名有细叶远志,小鸡根,小草根。1.2 性状鉴别远志棍有木心长约至2 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较密的半环状深陷的横沟纹及支根痕,有少数支根,木心易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微辛,有刺喉感,手捏有细腻感。1.3 显微鉴别根粉末黄白色,气微,味苦,微辛。木栓细胞壁有纹孔;皮层有大量薄壁细胞群,韧皮细胞也比较多;薄壁细胞较多含有脂肪油滴,并含有草酸钙结晶及方晶。木化细胞也占1/3,木纤维较多,导管单个散在或成群。1.4 理化鉴别检查皂苷——取粗粉约0.5 g置具塞试管中加热水10 ml,保温10 min后强力振摇1 min,产生持续性泡沫,在10 min内不消失。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芦荟多糖的提取与粗多糖中总糖的含量分析

    百合科芦荟属Aloe植物约300多种[1],其中被《中国药典》收载的仅有2种,木立芦荟是日本品种,8世纪传入我国,一直作为观赏花卉及药用流传于民间,《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胃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3],对《中国药典》所载的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未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斑纹芦荟中的多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有报道[4,5],但木立芦荟多糖的研究未见报道。为开发利用芦荟新品种,作者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粗多糖,并进行了总糖含量测定。1 仪器和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木立芦荟鲜叶(盆栽2 a生),经本校生药教研室夏雷教授鉴定为Aloe arborescens Miller。 试剂均为分析纯。

    作者:纪耀华;刘志红;程力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石乌膏制备及疗效观察

    我院以中草药制剂石乌膏治疗妇女宫颈糜烂,收到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 制备工艺1.1 处方石榴皮15 g,乌梅(去核)15 g,白芷16 g,野菊(全草)9 g,枯矾9 g,清鱼肝油适量。1.2 制备按处方将药物炮制合格后,称量配齐,分别研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用清鱼肝油调成稠膏状,即得。1.3 性状为棕褐色油膏。1.4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软膏剂项下有关规定。1.5 功用清热解毒,排腐生肌。主治宫颈糜烂。1.6 用法选用0.1%活力碘棉球擦洗外阴、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再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将油膏涂在带尾棉球正面,置于阴道内,药面紧贴宫颈,留线端于阴道口外,8~12 h取出。换药1次/d,6 d为1个疗程。2 疗效观察2.1 疗效判定标准白带量明显减少,腰痛及坠感消失,宫颈充血消失,宫颈表面光滑,颜色正常,月经正常,为痊愈;白带量减少,宫颈糜烂充血明显减少,患者有时仍有坠感,为显效;患者自觉坠感减轻,白带量减少,糜烂面减小,但仍有脓性分泌物,为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范晓莉;张菊英;万才针;范学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

    运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非手术疗法中较好的一种正脊治疗,它通过牵拉椎间盘使髓核回纳达到脊柱的生理曲度。护理不到位,极易复发,我科2000-04~2000-09对32例患者行正脊治疗,并融入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0~50岁。椎间盘突出平面腰椎4~5者25例,腰椎5骶1者3例,腰椎3~4者4例,均为单一平面,其中侧凸11例,后凸21例,均以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10例,单侧下肢麻木、冷痛8例,均进行过CT或X平片检查确诊。病史长5 a,短1周。1.2 治疗用品及方法选用北京康宁急救仪器公司的ZJY-B型三维正脊仪,配有计算机系统控制牵引力、角度和速度。患者取俯卧位,助病人带好臀部固定具,使病变部位在头胸板与臀腿板交界处,垫好胸部护垫(护垫横向、中线置于乳头下方),用胸部固定具将患者腋背部固定于头胸板床头端,将床尾端的紧绳挂钩在臀部固定具下端的挂环上(挂钩端头向外),并拉紧,将胸背部和臀部捆绑带捆好。再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开关,设定快牵距离、倾角角度、转角角度,用踩脚器开关进行牵引治疗。

    作者:严莉;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花椒掺伪鉴别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花椒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作为食品常用于调味,以及工业提炼,用量很大;作为药品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外治湿疹瘙痒。 莱芜花椒历来以产量高、质量好而著称。莱芜曾被授于“中国花椒之乡”荣誉,花椒为莱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掺伪现象。现将正品与伪品的鉴别叙述于下,供同行参考。1 正品 果多单生,直径4~5 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 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2 伪品 外表面暗红色,无疣状突起的油点。对光不透明,擦捻手指染红;无香气,味涩发散。3 小结 经查询,原来是个别不法商贩,将面粉拌上红色染料,蒸熟后与花椒种混合滚动,过筛,面粉便堂而皇之的成了花椒,更有甚者,竟从外地购进红砖土作染料。制假者所用染料均为工业用材料,无论作药用还是食用,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望同道在工作中引起注意。

    作者:李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热可清滴鼻液制备与临床急症应用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等急症患者,虽可以用西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但治标不治本,药力一过病情易反复。我们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吹鼻用散剂,制备成适合鼻粘膜吸收的热可清滴鼻液剂型,治疗不明原因的高热不退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牛黄40 g,羚羊角30 g,生石膏100 g,麻黄20 g,鼠妇虫50 g,冰片15 g。1.2 制备工艺上述6味,先将牛黄研细粉,加入适量NaOH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60 min,静置,过滤。滤液再加入5倍量的95%乙醇,回流30 min,静置,过滤。将2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 ml备用。再将羚羊角粉加入Ba(OH)2的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700 ml蒸馏水煮沸,并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加蒸馏水,至羚羊角全部溶解为止,将溶液放冷后过滤,滤液滴加20%硫酸液使钡离子沉淀析出(pH约为2)过滤,滤出BaSO4沉淀,将滤液加热浓缩至600 ml备用。再将生石膏加蒸馏水加热煎煮1 h后,再加入经冷水浸泡过的麻黄和鼠妇虫中共煎,先煎30 min,煎出液过滤,再加入蒸馏水适量,煎15 min,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00 ml,备用。

    作者:白海生;付丽珠;王莉;杨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针加耳压治疗老年性失眠189例

    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长时期的失眠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笔者近10 a来用电针加耳穴压丸法治疗老年性失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9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104例;年龄小48岁,大89岁;平均年龄64.3岁;病程短2 d,长5 a。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63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单纯耳压和电针加耳压法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卧床后想睡而不能自然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沉为特征,常伴有疲乏、烦躁、头昏、多梦、健忘等症状。2 治疗方法2.1 电针取穴: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肾俞、太溪。操作: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停止进针,然后在针柄上接上电针治疗仪的导线,将输出电流调至0度,选好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和频率(多选用密波或疏密波),输出电压调至6V,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量,从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患者若能耐受,可适当加大1~2次电流量。1次/d,以下午治疗为好,连续10次为1个疗程,而且取穴可适当辨证配穴。

    作者:韩婷;赵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藿黄洗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藿黄洗剂为医院自制制剂,皮肤科用之治疗各种癣证或皮炎、皮肤瘙痒等证。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 处方及制备工艺1.1 处方生大黄,藿香,土荆皮,黄柏,龙胆草,土茯苓,苦参,冰片,金银花。1.2 制备工艺以上9味药除冰片外,加水浸泡30 min,煎煮两次,第1次加水8 000 ml,第2次加水6 000 ml。每次沸后1 h,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约950 ml,加苯甲酸钠5 g,尼泊金乙酯0.5 g,搅匀,另将冰片用95%乙醇适量研溶后加入,搅匀,静置沉淀12 h,滤取上清液,调整至1 000 ml,分装,灭菌,即得。2 质量检查2.1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液体,久置略有沉淀。2.2 鉴别取本品50 ml,加水100 ml,加热溶解,滤过,滤液以2 ml/min的流速,通过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10 mm×10 mm),用水冲洗至洗脱液无色,继以10%乙醇冲洗,直至洗脱液无色,弃去上述两洗脱液,后以95%乙醇冲洗,收集洗脱液中的深色部分,挥干乙醇,残渣用甲醇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分别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ml,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大黄)色谱图见图1。

    作者:汪晶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

    综述了用于中草药提取方面的6种新技术、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各种新技术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情况。

    作者:安建忠;许志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证举隅

    近30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之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高血压病现代医学指出它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遗传、食盐过多等因素有关[1]。高血压是一种多因子综合征。如24 h动态血压仪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可发现血压易变化,且常受外界因素如:气候、生活习惯、情绪、体力、药物、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降压的同时,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如:嗜睡、抑郁、便秘、恶心、眩晕、头痛、性功能障碍等。且往往因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停药后病情反复,血压反跳性上升,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易控制,临床症状渐进性地改善,治疗后病情稳定,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1 病例举隅1.1 例1 患者詹某某,男,67岁,干部。因头昏,右侧肢体麻木5 a余入院。入院症状:头昏、记忆力减退、眼差梦多、甚则失眠、右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伴反应迟钝、言语减少,动作迟缓。饮食正常,大便时干燥,小便正常,口苦不渴,舌淡红,苔微黄根部厚腻脉弦滑小数。体查:T,P,R正常,BP:24/16 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五官端正,咽不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征。辨证属:1.眩晕(肝肾阴亏,肝阳上亢);2.中风后遗症(痰瘀阻络)。治以平肝潜阳,滋水降火,佐以活血化瘀,涤痰通络。处方:天麻20 g,钩藤12 g,石决明18 g,牛膝9 g,寄生15 g,黄芩12 g,地龙12 g,夏枯草18 g,菊花18 g,桃仁12 g,红花12 g,菖蒲15 g,贝母15 g,竹茹12 g,茯神15 g,远志10 g,夜交藤20 g,银杏叶9 g,川芎9 g。水煎服。患者服药6剂后,头昏明显减轻、饮食正常,大便通畅,睡眠转佳,血压在22.7~20.0/14.7~14.0 kPa之间。上方加杜仲12 g续进,以强补益肝肾之功。服药10剂后头昏消失、睡眠好、饮食正常,二便正常,精神转佳。但仍感右侧肢麻,软弱无力,无活动障碍,故以益气活血、涤痰通络为主投方治疗。血压一直稳定在20.7~18.0/12.7~10.7 kPa之间。治疗2个月余,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血压为:19.98/11.33 kPa。

    作者:方尚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体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范畴,以上腹胃脘部经常饱胀不适或疼痛为主证。本病在各类胃炎中为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其中一部分可因日久失治转化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西药对该病疗效不够理想,病情易反复而缠绵难愈。笔者用中医药辨证治疗3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均经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75岁;病程5个月~20 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21例。2 治疗方法 辨证分为5型,确定相应治则与方药,并随证加减治疗。2.1 肝胃气滞型(12例) 治以疏肝和中,调胃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白及、青皮、元胡、木香、川楝子、蒲公英、莱菔子、甘草。2.2 肝胃郁热型(8例) 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止痛。方用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莱菔子、蒲公英、白及、甘草。若大便干、苔黄腻者,加柴胡、黄芩、生大黄。

    作者:方东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明珠口服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明珠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 pack CLC-ODS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8 32~0.141 6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为1.35%(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明珠口服液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郑凤庚;翁连华;顾孝红;吴德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白及的致瘀功用

    我们曾谈及过白及能致瘀[1]。其机理如何?有何功用?在这里我们作一补充讨论,以期对白及的致瘀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 致瘀机理1.1 中医药的致瘀机理历代本草学记载,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中医药理论认为,性寒能收引凝聚,味涩能收敛固摄。寒涩之品,收敛凝集于血脉,则可使血液运行缓慢、不畅而致血瘀。“瘀”凝聚于局部,阻止血液外溢,而能止局部出血。白及归肺、肝、胃经。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以止吐血、呕血、咳血、鼻衄、肌衄以及外伤性出血为主。是临床常用的收敛止血药,其止血是通过“致瘀”而实现。1.2 现代药理的致瘀机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2]。还能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3]。体外实验还表明:白及能升高血浆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等[4]。因此它具有升高血液的粘、凝、聚的理化特性的作用,用药后产生的药理效果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5]。所以它确实有“致瘀”的作用。

    作者:焦一鸣;王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灵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胃灵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胃灵散中的延胡索、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白芍所含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ODS分析色谱柱:(4 mm×250 mm,7 μm),流动相:甲醇-冰醋酸-水(30∶1∶6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胃灵散中的延胡索乙素、甘草酸铵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芍药苷、可达基线分离,芍药苷对照品在0.35~1.75 μg*ml-1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86%(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昕;张治国;郑家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汗法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客阻于筋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邪气客表,往往多用汗法,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邪气深入,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不论新痹久痹,均可应用汗法,但汗之之法,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 以汗法祛邪,宜在痹证之初,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 久痹之证,往往气血虚弱,邪气久羁,痹着胶结,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舒筋活血,方如独活寄生汤等。但因患病既久,气血虚弱,沉闷涩滞,短期难以奏效。此时若在常法之间,交替使以汗法,汗后重用补益,会令周身气血为之一振,活跃运行,汗后再重以补益,使气血有后继之力,运行健旺,则邪气易于祛除。

    作者:安文静;王卓;张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散中芍药苷含量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散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30 nm,柱温为室温。按外标法定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5次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50%。

    作者:王爱武;赵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在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无论是乳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疾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是乳腺疾病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从肝入手,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1 病因病机方面 七情内伤、忧郁愁遏是乳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疡科心得集》曰:“乳瘕乃乳中结核……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丹溪心法》谓:“妇人忧郁愁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乳岩。”《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丹溪心法*卷五》谓:“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医学正传》谓:“乳岩……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历代医家在大量古籍中作了由于情志内伤致气机受阻、气血紊乱、经络痞涩、结滞乳中的记载,论述相当生动和丰富。

    作者:沈美玉;林丽珠;李永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枳实与白及配伍妙用

    1 处方 枳实20 g,白及15 g。共6帖。2 服用方法 每帖以水煎2次,合并浓缩后分成2份于早、晚饭前30 min空腹服用。3 作用与用途 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尤其适用于胃酸过多,嗳气,胃纳不佳者,对胃出血患者也有一定疗效。4 处方分析 枳实辛散苦泄,行气作用较强,长于破气行滞。凡肠胃积滞,气机受阻而引起的脘腹痞满,胀痛诸证均适用。 白及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重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止血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消肿生肌,对疮疡痈肿无论已溃未溃均可应用。 枳实与白及配伍一方面能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面形成保护膜,另一方面又能行气导滞,使胃部气机畅通,通则不痛,减轻胃痛。同时白及又能消肿生肌,使溃疡面重新长出新的肌肉。二药配伍治疗胃病实为妙用。

    作者:周赟;史公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养阴降糖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控制养阴降糖片的质量。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党参、知母、葛根、虎杖。结果:定性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养阴降糖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车晓彦;贺亚玲;徐愚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辛芩颗粒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辛芩颗粒对过敏性介质组织胺的对抗作用。方法:豚鼠口服辛芩颗粒剂一次后1.5 h,用2%组织胺溶液超声雾化法引喘30 s,记录动物呼吸困难和窒息抽搐出现的潜伏时;大鼠口服辛芩颗粒剂3 d 后,背部皮内注射1%组织胺溶液0.1 ml/点,两点/只,立即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0.5 ml/100 g,15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测定背部注射点染料渗出量。结果:3.203 g生药/kg对组织胺性哮喘即有抑制作用,1.602 g生药/kg对组织胺性色素渗出已有抑制作用,并均与剂量有关。结论:辛芩颗粒对过敏性介质组织胺有确定的对抗作用。

    作者:谢琴;华晓东;俞仲毅;符胜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环维黄杨星D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1~3 d)心肌细胞,应用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Hanks液中,CVB-D浓度为1×10-7,1×10-6,1×10-5 mol*L-1时,心肌细胞内[Ca2+]i逐步升高,其峰值分别为54.36±2.32,59.04±2.67,64.76±3.71,并呈剂量依赖性,但无时间依赖性;在有外钙和无外钙时,环维黄杨星D对胞内钙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在无外钙并加入内罗啶孵育后,环维黄杨星D引起的胞内[Ca2+]i轻度升高,但与D-Hank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维黄杨星D具有升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作用,[Ca2+]i的升高既源于内钙释放又源于外钙内流。

    作者:梁涛;方泰惠;姚秀娟;蒋永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