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花椒掺伪鉴别

李芹

关键词:花椒, 红色染料, 外表面, 莱芜, 芸香科植物, 直径, 正品, 药品, 严重危害, 香气, 伪品, 突起, 食品, 人体健康, 面粉, 经济效益, 工业, 干燥成熟, 棕红色, 紫红色
摘要: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花椒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作为食品常用于调味,以及工业提炼,用量很大;作为药品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外治湿疹瘙痒。 莱芜花椒历来以产量高、质量好而著称。莱芜曾被授于“中国花椒之乡”荣誉,花椒为莱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掺伪现象。现将正品与伪品的鉴别叙述于下,供同行参考。1 正品 果多单生,直径4~5 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 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2 伪品 外表面暗红色,无疣状突起的油点。对光不透明,擦捻手指染红;无香气,味涩发散。3 小结 经查询,原来是个别不法商贩,将面粉拌上红色染料,蒸熟后与花椒种混合滚动,过筛,面粉便堂而皇之的成了花椒,更有甚者,竟从外地购进红砖土作染料。制假者所用染料均为工业用材料,无论作药用还是食用,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望同道在工作中引起注意。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牛膝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扩宫,尤其是钳夹术时扩宫,由于机械刺激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了避免扩宫术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减少人工流产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自1993-12起对12~14周早孕的孕妇采用牛膝扩张宫颈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自1993-12~1998-12,在门诊就诊确诊12~14周的早孕患者132例,其中年龄小的18岁,大的46岁;平均年龄32岁;未婚者65例,已婚者67例。选择相同条件(年龄、平均天数、胎次、产次均无显著差异)的孕妇49例,按传统扩宫法行人流术作比较。 治疗组取直径约0.3~0.5 cm大小,长度为5 cm的牛膝,用75%酒精浸泡20~30 min。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将浸泡消毒后的牛膝插入宫颈管内口。6~12 h后常规行钳夹术。2 结果2.1 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见表1。人流综合征指受术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用药组发病8例,占6.60%;对照组发病16例,占32.6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1.97,P<0.01)。2.2 呕吐见表2。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者,用药组发病13例,占9.84%;对照组发病12例,占24.49%。

    作者:季小芬;杨丽英;吴文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泰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肝泰胶囊中的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C18为固定相,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100.56%,RSD为1.02%(n=6);3批样品五味子甲素含量分别为0.12%,0.11%,0.11%。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可作为该药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沙瑞国;袁海龙;肖小河;李仙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益心饮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益心饮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心饮中黄芪、甘草、当归、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四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呈阳性,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对样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厚文;沈阳;沈利民;郭澄;李晓梅;张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比较

    目的:考察煎药机对中药的煎出率。方法:比较4个传统方剂的两种煎药方法的煎出率。结果:传统方法煎液比煎药机煎液的有效成分的得率高。结论:煎药机煎药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杨凌;包玮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伤合剂制备与临床应用

    骨折病人,由于骨损伤及骨邻近软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瘀血,致使伤病部位肿胀、疼痛,加剧了患者的痛苦。我们与我院骨伤科密切合作,研制的骨伤合剂,能显著减轻骨伤病人的疼痛、肿胀症状,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疗程,本文报道骨伤合剂的研究内容。1 处方 当归40 g,泽兰40 g,泽泻40 g,丹皮40 g,乳香24 g,猪苓40 g,桃仁40 g,赤芍40 g,生地60 g,没药24 g,车前子48 g,青皮24 g,陈皮24 g,忍冬藤120 g,地鳖虫24 g,红花24 g,川芎24 g。2 制备方法 以上17味,加水煎煮2次,1.5 h/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100 g,苯甲酸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调整体积至1 000 ml,即得。3 质量控制3.1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混悬液体,味甜、微苦。3.2 鉴别取本品25 ml,加乙醚60 ml振摇,分取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作者:马巽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喉疾灵片薄膜包衣的工艺研究

    目前,薄膜包衣技术广泛应用于片剂剂型的制作过程中,有逐渐取代糖衣工艺的趋势。与糖衣相比较具有生产周期短、用料少、片重增加小、衣层机械强度好、对药物崩解影响小等优点。 喉疾灵片是我公司根据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精心研制而成,专治喉症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痛功效。对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及一般喉痛,均有独特的疗效。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糖衣片在贮存过程中存在着吸湿性强、易裂片及色斑的问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此,采用薄膜包衣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 主要设备及仪器 BY1000荸荠型包衣锅(宝鸡制药机械厂);JMS-80胶体磨(河北廊坊市通用机械厂);HL-4恒流泵(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SC69-O2型水分快速测定仪(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PQ-2型喷枪;VD-2型空气压缩机;25型无级周速搅拌器。

    作者:蓝仕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皮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在临床中,笔者经常使用头皮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很好。为进一步总结这一方法的确切效果,曾对50例中风患者单纯使用体针,另外50例使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进行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治疗组使用头皮针与体针治疗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大81岁,年龄小者32岁;其中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短者2 h,长达到3个月;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1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19例,气虚血瘀9例,元气败脱、神明散乱1例。1.2 对照组 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大者75岁,年龄小者28岁;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治疗时间短者2 h,长达到2个月;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者23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16例,气虚血瘀6例,痰热内闭清窍5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头皮针加体针治疗。针穴:运动Ⅰ区、Ⅱ区、Ⅲ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言语不清者加语言区。针刺方法:从手法捻针3 min后留针10 min,再捻针10 min,留针3 min后起针,用棉球按压,10次为1个疗程。休3 d,再行第2个疗程。

    作者:陈燕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5-01~1999-12对新生儿硬肿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新生儿硬肿症共200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第2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并按此分度。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8例,女42例;足月儿65例,早产儿35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2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28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4例,3~7 d者46例;轻度25例,中度53例,重度22例;单纯寒冷因素21例,感染性疾病32例,窒息47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48例;体重大于2 500 g者70例,体重小于2 500 g者30例;起病日龄3 d内者51例,3~7 d者49例;轻度28例,中度55例,重度17例;单纯寒冷因素23例,感染性疾病34例,窒息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快速复温,抗感染,纠酸,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对中度以上的硬肿症输注血浆。 治疗组加用中药方剂乳香、没药、川乌各8 g,肉桂6 g,丁香9 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 g,共研细末后加入凡士林500 g调和制成软膏抹在纱布棉花垫上加温包敷在硬肿面,给予保暖,防止烫伤,换药1次/2 d。

    作者:王维葆;周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灵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胃灵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胃灵散中的延胡索、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白芍所含芍药苷进行了含量测定。ODS分析色谱柱:(4 mm×250 mm,7 μm),流动相:甲醇-冰醋酸-水(30∶1∶6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胃灵散中的延胡索乙素、甘草酸铵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芍药苷、可达基线分离,芍药苷对照品在0.35~1.75 μg*ml-1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86%(n=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昕;张治国;郑家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双白药膜的研制及薄层定性分析

    我院研制的双白药膜,具有祛斑增白、养护皮肤的功能。为保证其质量,本文并对其中的主要成分白芷、白芍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1 制备工艺1.1 处方当归75 g,白芷75 g,白芍30 g,黄芩45 g,黄芪30 g,桔梗15 g,丹皮15 g,甘草15 g,珍珠粉3 g,维生素E油30 g,聚乙烯醇 50 g。1.2 制备当归、白芷、丹皮先浸泡1~2 h,回流提取挥发油20~30 ml,得药渣(1),白芍、桔梗、黄芪、黄芩、甘草浸泡1 h,煎煮得药汁(1)和药渣(2),合并药渣(1)和(2),提取2次,压榨,弃去药渣,得药汁(2)。合并药汁(1)和(2),浓缩,醇沉,得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将上清液浓缩至密度约为1.25 g/ml,得药液约90 ml。将聚乙烯醇溶于水,制成胶浆,加入药液、珍珠粉、维生素E油,使溶解,混合均匀,保持50℃左右,加入挥发油,加水调总量至1 500 g,搅匀,分装为100 g/支。

    作者:陈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将当今医药界束手无策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目光投向中医药,并随着“入世”的到来,中医药将走向世界而备受瞩目。不可否认,中药与众多合成药相比具有较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我们应看到,随着中药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正逐年增加。本文就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当,并就此结果提出预防措施,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而供同行们参考。 凡是药物都具有双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中药也如此,据报道因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引起死亡的药品中,中药类有21种28次,位于所有临床用药的前6位,而致死的药源性疾病以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居首位[1]。又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轻槐散若长期服用则引起蓄积性汞中毒;六神丸、梅花点舌丹若超量服用,轻者出现头晕,心悸等症,重者出现唇、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就连人们公认的补药人参,应用时间过长、量过大时,也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2]。

    作者:杨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喘安平喘止咳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喘安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平喘、止咳、抗炎药理作用的试验方法。结果:喘安灌胃给药能有效地对磷酸组胺、氨水诱发的豚鼠、小鼠喘咳及鲜鸡蛋清生理盐水致炎的小鼠炎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喘安有显著的平喘、止咳、抗炎作用。

    作者:谭德福;汪植;叶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在青中年人群中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临床运用消风解毒汤治疗痤疮120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我们自1992-01~1999-08选择临床症状典型,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皮损表面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诊断为寻常痤疮的患者2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消风解毒汤[1]:防风12 g,黄芩10 g,丹参10 g,益母草10 g,龙胆草10 g,苍术10 g,白蒺藜9 g,夏枯草9 g,连翘9 g,生石膏9 g。1剂/d早晚水煎服。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20 mg,3次/d;四环素0.5 g,3次/d。 两组均外涂意必舒膏,2次/d。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自觉症状及皮损消失,无新疹出现,为痊愈;皮损减少60%~90%,偶有新疹出现,为显效;皮损减少30%~59%,有新疹出现,为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减退不足30%,或反而增加,为无效。3.2 结果见表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李爱华;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论白及的致瘀功用

    我们曾谈及过白及能致瘀[1]。其机理如何?有何功用?在这里我们作一补充讨论,以期对白及的致瘀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 致瘀机理1.1 中医药的致瘀机理历代本草学记载,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中医药理论认为,性寒能收引凝聚,味涩能收敛固摄。寒涩之品,收敛凝集于血脉,则可使血液运行缓慢、不畅而致血瘀。“瘀”凝聚于局部,阻止血液外溢,而能止局部出血。白及归肺、肝、胃经。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以止吐血、呕血、咳血、鼻衄、肌衄以及外伤性出血为主。是临床常用的收敛止血药,其止血是通过“致瘀”而实现。1.2 现代药理的致瘀机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2]。还能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3]。体外实验还表明:白及能升高血浆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等[4]。因此它具有升高血液的粘、凝、聚的理化特性的作用,用药后产生的药理效果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5]。所以它确实有“致瘀”的作用。

    作者:焦一鸣;王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

    运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非手术疗法中较好的一种正脊治疗,它通过牵拉椎间盘使髓核回纳达到脊柱的生理曲度。护理不到位,极易复发,我科2000-04~2000-09对32例患者行正脊治疗,并融入周密的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0~50岁。椎间盘突出平面腰椎4~5者25例,腰椎5骶1者3例,腰椎3~4者4例,均为单一平面,其中侧凸11例,后凸21例,均以腰腿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其中间歇性跛行10例,单侧下肢麻木、冷痛8例,均进行过CT或X平片检查确诊。病史长5 a,短1周。1.2 治疗用品及方法选用北京康宁急救仪器公司的ZJY-B型三维正脊仪,配有计算机系统控制牵引力、角度和速度。患者取俯卧位,助病人带好臀部固定具,使病变部位在头胸板与臀腿板交界处,垫好胸部护垫(护垫横向、中线置于乳头下方),用胸部固定具将患者腋背部固定于头胸板床头端,将床尾端的紧绳挂钩在臀部固定具下端的挂环上(挂钩端头向外),并拉紧,将胸背部和臀部捆绑带捆好。再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开关,设定快牵距离、倾角角度、转角角度,用踩脚器开关进行牵引治疗。

    作者:严莉;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尿失禁的从实论治法

    尿失禁是在清醒状态下排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的病证,在临床上,老年罹病者屡见不鲜,虽然老年人脏气虚衰,但并非概属虚证,治之自然不是补虚固涩一法,今浅谈个人从实论治的几个常用治法如下,请同道斧正。1 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失约证。辨证要点是小便不禁与膀胱刺激征并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感染性真性尿失禁。轻者予八正散,重则龙胆泻肝汤加减。此法宜中病即止,病退湿热之征不显,宜配伍补肾固摄之品收功。 验案:陈某某,女,80岁,1996-08-03诊:尿频尿急尿痛伴尿失禁2 d,患者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近不慎感邪,致尿频尿急,灼热疼痛,小便不禁,臊臭难闻,小腹胀痛,大便干燥,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恙属湿热下注,膀胱失约。治宜清利湿热,通因通用。处方:车前子、瞿麦、焦山栀各10 g,蓄、蒲公英、淡竹叶、六一散(包)各15 g,熟军、通草各5 g。4剂。复诊:药后病情好转,尿频尿痛,小便不禁均退,苔腻渐化,续以前方去通草、六一散、大黄,加山药、复盆子各10 g,甘草5 g。5剂,药后遂瘥。 按: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不约并非皆由于虚,因湿热作祟者临床屡见,湿热下迫,使肾之开阖失常,膀胱气化失约。正如《医学六要*遗尿》所云:“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故予清利湿热治之可瘥。

    作者:季炳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蜜炙品易回潮粘手的原因及对策

    黄芪、甘草等中药的蜜炙品在临床应用较多,但笔者发现其炮制质量不尽如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蜜糖未被药材充分吸收,大量游离在药材表面造成粘手、潮湿,甚至霉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保管不善引起的(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另一方面,炮制不当是造成这种情况更重要的原因。笔者经过几年反复实践,经手炮制的蜜炙品,内外颜色老黄,表面有光泽,不粘手,不易吸湿回潮。兹介绍如下:1 炼蜜 依《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的要求,按比例称取蜜糖。如蜜炙黄芪按饮片重量80%称取,蜜炙甘草按饮片重量的50%称取。依照常法炼蜜,达中蜜为度,即蜜糖含水量约为14%~16%,密度1.37左右。视季节不同,稍作调整,春夏季节,蜜糖稍炼老一些,秋冬季节,蜜糖稍炼嫩一些。2 兑水稀释 该步骤直接影响蜜炙成品的外观质量,不容忽视。笔者经多次试验发现,加水量应以蜜糖重量的50%为佳。

    作者:杜新泰;盛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藿香正气水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刘某,女,22岁,1998-07因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给藿香正气水10 ml,口服,2次/d(系临沂中药厂生产,批号980620),服1支,约10 min后,即感不适,随后患者即出现胸闷、头昏、寒战、烦躁不安、出冷汗等。以往未有过敏史。 检查:神志清晰,皮肤未见皮疹。T 37.3℃,P 120次/min,R 38次/min,BP 60/40 mmHg,心率整齐,两肺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确诊为藿香正气水过敏。立即用0.1%的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非那根25 mg肌注,氟美松2 mg+50%葡萄糖50 ml静推,10%葡萄糖50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C 4.0 g静滴。血压逐渐回升,面色好转,约4 h后,病人完全恢复正常。 一般而言,临床应用中药很少有出现休克等严重副反应,特别是作为夏季常用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而发生过敏者,国内很少见文献报告。本例患者因恶心而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即出现过敏现象,经抢救治疗后好转。因此作者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药时要警惕其毒性反应,切不可滥用。

    作者:秦玉蕙;张丽华;徐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葛根素注射液(普乐林)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根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其化学成分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具有扩张血管和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调节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可使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明显降低,心绞痛症状减轻,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有治疗高粘、高凝血症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 发热 文献[1,2,3,4,5,6]已报道68例,其中男42例,女8例,余不详。年龄42~83岁。葛根素注射液的用法多为500 mg(少数病例为300~600 mg)加入输液静滴,1次/d,均连续用药;患者多在用药10 d(极少数第6 d)以上开始出现发热,体温达37.8~40.1℃,停药后即好转并逐渐消失,重复用药者再现。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成药包装问题改进探讨

    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必须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必须注明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者对当前我区市场常见的247种中成药(其中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中医药局评定的优质产品,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二级企业之产品、省优、部优产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成药的包装质量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分述如下,以供参考。1 存在问题1.1 外包装质量低劣药品包装的纸箱、纸盒、塑料袋、铝塑板、标签、说明书等质量低劣,包装字迹粗糙,模糊不清,使病人从心理上认定该类药品质量低劣,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而影响销售。1.2 未标明不良反应及有效成分标签或说明书未标明不良反应的有209种,占总数的84.6%;无主要成分内容的有35种,占总数的14.2%。凡是药品都存在治疗作用和用药后产生有害于机体的反应,此类药品经病人使用后发生了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会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田绍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