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潘红;栗翠英;丁志颖;邓晶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前,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SGB,C组不做SGB作为对照.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1 min(T4)和3 min(T5)时的MAP、HR和SpO2.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T3时,SGB组的HR和MAP均低于C组(P<0.01).SGB组T2~T5时的血浆E浓度低于C组(P<0.05),T2、T3时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0.05).SGB组患者均成功完成SGB,无局部血肿或感染病例;6例患者观察到阻滞后出现声音撕哑,术毕即自行消失.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减少E和NE的分泌,降低气管插管反应,有效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的HR和MAP.
作者:缪建中;顾正峰;陈建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美国甲状腺学会(ATA)超声模型和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52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713个结节)的基本临床资料和结节的超声特征,分别按照两种超声诊断模型分级.构建ROC曲线,并根据约登指数选取佳诊断切点,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713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45个(48.39%),恶性结节368个(51.61%);与良性结节相比,恶性结节具有明显较高比例的实性成分、极低回声或低回声、边缘不规则、纵横比≥1、微钙化等超声特征.ATA超声模型极低度可疑、低度可疑、中度可疑、高度可疑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0、18.25%、57.89%、90.03% (P<0.05);ACR-TIRADS分级2、3、4、5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0、8.00%、67.37%、90.12%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A超声模型的佳诊断切点为中度可疑,ACR-TIRADS的佳诊断切点为4级;与ATA超声模型相比,ACR-TIRADS具有较高的AUC、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0.926 vs.0.920、96.7% vs.93.5%和95.9% vs.92.1%)(P<0.05).结论 两种超声报告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ACR-TIRADS稍优于ATA超声模型,特别是对于非特异性的结节.
作者:相萍萍;褚晓秋;胡欣;陈国芳;徐书杭;丁文波;武心萍;刘彬彬;王建华;刘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组(DK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DK组术前15 min按血浆靶浓度2 ng/ml输注右美托咪定,手术开始前按血浆靶浓度100 ng/ml输注氯胺酮;NS组输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时(T2)、拔管时(T3)和苏醒后30 min(T4)的HR、SBP、DBP等,观察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T0相比,NS组T1~T3时SBP、DBP及HR升高(P<0.05),DK组T2时SBP、DBP及HR升高(P<0.05);与NS组相比,DK组T1~T3时SBP、DBP降低(P<0.05),T1、T3时HR减慢(P<0.05).与NS组相比,DK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靶控输注有利于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循环稳定.
作者:李法印;高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30 min行0.37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照组不行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术后2~72 h,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股四头肌肌力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7 d,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使用地佐辛者少于对照组(28% vs.76%)(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及术后康复.
作者:夏晴;邓建华;陈永红;朱裕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Brachyury基因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胚胎脊索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Brachyury基因与脊索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上皮来源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放化疗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并且Brachyury基因表达还与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相关.本文就Brachyury基因与脊索瘤、乳腺癌形成和转移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陈铭;沈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初诊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胃镜活检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47例,治疗前均行18 F-FDG PET/CT全身扫描和颈胸腹部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和CT诊断食管鳞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效率.结果 18 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与内镜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8.0%,稍高于CT的87.8% (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参照,18 F-FDG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99.7%和99.0%,也与CT的66.7%、99.2%和98.2%相仿(P>0.05).但18 F-FDG 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8%和87.5%,高于CT的67.2%和59.7%(P<0.05).结论 18 F-FDG PET/CT在诊断食管鳞癌远处转移灶方面优于CT,而在诊断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作者:李菲;杨灿林;张俊;黄俊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联合不同益生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感染Hp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B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C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比较三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儿Hp根除率高于A组和B组(88.75%vs.72.50%和75.00%)(P<0.05);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2.50%和10.00% vs.26.25%)(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Hp感染能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更可以提高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
作者:董娜;徐伟;朱丹荣;盛伟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75例中,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15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33%.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内部回声性质、边界、形态及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对于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88.33%、46.67%和98.33%、86.67%和78.33%及66.67%和75.00%.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瘤诊断及其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翠薇;王亚丽;王剑翔;杭菁;张琰琰;叶新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病因和诊治要点,以改善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因“停经28+1周,双下肢水肿20余天”入院,人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诊断为妊娠期低蛋白血症,给予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对症处理,但治疗效果欠佳.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激素+抗凝等专科治疗后,效果显著,尿量明显增多,水肿消退,并且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良好.于孕36+5周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妊娠结局良好.结论 临床中需提高对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认识,对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及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瞿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曲马多镇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周血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3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用相同常规治疗.A组入院即刻输注曲马多100 mg,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C)组.于入院即刻(T1)、伤后24 h(T2)和伤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C组仅采血1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以及Treg细胞,并评估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T2、T3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1).A、B组T1、T2时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C组(P<0.01);A组T3时的Th17细胞比例低于T1、T2(P<0.05),高于B组(P<0.01).A、B组T1、T2时的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C组(P<0.01);A组T3时的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P<0.01).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早期使用曲马多镇痛能减轻细胞免疫抑制.
作者:张中军;邹俊;毛洪雅;项舒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KP结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患者,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矫正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切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椎旁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间盘渗漏.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2d和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ODI及Cobb角减少,而椎体前缘高度增加(P<0.05).结论 PKP结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的止痛效果确切,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作者:刘勇;张云庆;方剑峰;邓雄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和C组建立大鼠肠源性脓毒症模型,C组在术前30 min用吡格列酮灌胃预处理.术后3、6、12、24和48 h检测大鼠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和C组大鼠未有死亡发生,B组48 h内有1只大鼠死亡.与A组相比,B组术后肝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结构紊乱;与B组比较,C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术后6、12、24、48 h,B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和MDA含量高于A组,C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和MDA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 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袁晓春;黄中伟;顾伟;吴丽芳;冯慧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4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合并钛网外露1例,继发性癫痫发作2例,皮下积液7例,少量硬膜外血肿合并凝血功能紊乱1例,一过性肌力下降2例,一过性咀嚼痛3例,轻度一过性精神症状1例.结论 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虽简单易行,但仍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作者:张勇;葛玉元;余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生物蛋白海绵在各类创伤后深度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VSD联合生物蛋白海绵修复各类创伤后深度创面患者7例.手术清创后,创面外敷生物蛋白海绵,经医用VSD吸引6~11 d后,行Ⅱ期植皮修复术.结果 7例患者创面移植皮片均存活,其中1例手部热压伤患者因依从性差,导致Ⅰ期术后VSD反复漏气,创面愈合不良,后予以去除VSD,经积极换药培养肉芽,使用敏感抗生素后,感染控制,定期换药2周后痊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后予以抗瘢痕及功能锻炼,出院后随访2~6个月,患者创面未出现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VSD联合生物蛋白海绵治疗各类创伤后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程佳;吕国忠;储国平;杨敏烈;朱宇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晚期癌痛患者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植入手术中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晚期癌痛拟行IDDS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组)和单用芬太尼(F组)两组.手术开始前10 min内,P组患者静脉泵入丙泊酚2 mg/kg;手术开始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mg· kg-1·h-1并适时调整剂量,以维持患者Ramsay镇静评分3~4分,直至手术结束.F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前5 min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术中根据患者VAS疼痛评分,间断追加芬太尼.记录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15、30、45、60、75和90 min(T2~T7)、术毕(T8)、入麻醉后恢复室15 min(T9)和30 min(T10)时的MAP、HR、SpO2、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计算芬太尼用量和患者完全恢复时间,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F组相比,P组在T1~T4时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在T1~T9时升高,患者满意度评分增加,但低血压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晚期癌痛患者IDDS手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易引起BP下降,需注意防治.
作者:张素素;潘寅兵;周晓凯;邓甘林;孙晓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疗效.方法 行PCNL患者共1 780例.其中24例术后出现肾出血,实施SRAE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4例中,急性大出血2例,迟发性大出血6例,缓慢出血16例.1例SRAE术后仍出血伴休克征象,经抗休克治疗同时行患肾切除术而好转.23例SRAE术后出血停止.7例SRAE术后患肾疼痛,15例出现低热,予对症治疗后好转.24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无肾出血再发,无患肾萎缩病例发生.结论 SRAE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田子农;宋广来;徐仁芳;王建平;陈一鸣;弓鹏峰;王坤;陆皓;何小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花姜酮对激素不敏感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五组:第0、1、2、7天,B、C、D、E组用75 μg鸡卵清蛋白+10μtg脂多糖滴鼻致敏,A组用PBS滴鼻致敏;第14、15、21、22天,五组小鼠均用50 μg鸡卵清蛋白滴鼻激发;每次激发30 min前,A、B、C、D、E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00μl PBS、200μl PBS、花姜酮10mg/kg、花姜酮50mg/kg、地塞米松1 mg/kg.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的改变,ELISA法检测BALF及血清中的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小鼠气道炎症加重,IL-17水平、Th17细胞的比例以及总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增加(P<0.05),而C组和D组能抑制上述各指标的增加过程(P<0.05),其中D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 花姜酮能有效治疗激素不敏感哮喘小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7细胞及IL-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作者:陈菲菲;方苏榕;邵洪涛;毛山;谷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介导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检测8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R2B的表达,用NR2B激动剂NMDA、拮抗剂Ro25-6981和ERK通路抑制剂AZD8330处理肝癌细胞株SK-Hep1,分析NR2B和ERK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NR2B在7例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NR2B拮抗剂Ro25-698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激动剂NMDA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5).NR2B、磷酸化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随着NMD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随着Ro25-6981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ERK通路抑制剂AZD8330处理后,肝癌细胞增殖减弱(P<0.05),在此基础上用NMDA和Ro25-6981处理细胞,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2B可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薇;倪温慨;刘肇修;江枫;易楠;周锐;肖明兵;陆翠华;倪润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后前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与椎体水平位移距离、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获随访12~4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与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均较术前减少(P<0.01),观察组术后Cobb角与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6.0% vs.76.0%)(x2=4.1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vs.32.0%)(x2 =4.50,P<0.05).结论 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能促进颈椎解剖结构早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邢宗良;龚维成;陈杰;王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减轻高龄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行全麻手术高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均以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2μ上g/kg、丙泊酚2 mg/kg和阿曲库铵0.5 mg/kg.A组在气管插管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布托啡诺1mg,15 min注完;B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插管前1 min(T1)、插管即时(T2)、插管后1min(T3)和5min(T4)时的HR和MAP,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A组围气管插管期的HR和MAP低于B组(P<0.05),血浆E和NE浓度也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使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高龄全麻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作者:张伟;邹俊;张中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