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

缪建中;顾正峰;陈建庆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高血压, 老年
摘要: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前,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SGB,C组不做SGB作为对照.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1 min(T4)和3 min(T5)时的MAP、HR和SpO2.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T3时,SGB组的HR和MAP均低于C组(P<0.01).SGB组T2~T5时的血浆E浓度低于C组(P<0.05),T2、T3时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0.05).SGB组患者均成功完成SGB,无局部血肿或感染病例;6例患者观察到阻滞后出现声音撕哑,术毕即自行消失.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减少E和NE的分泌,降低气管插管反应,有效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的HR和MAP.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PET/CT对初诊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初诊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胃镜活检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47例,治疗前均行18 F-FDG PET/CT全身扫描和颈胸腹部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和CT诊断食管鳞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效率.结果 18 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与内镜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8.0%,稍高于CT的87.8% (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参照,18 F-FDG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99.7%和99.0%,也与CT的66.7%、99.2%和98.2%相仿(P>0.05).但18 F-FDG 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8%和87.5%,高于CT的67.2%和59.7%(P<0.05).结论 18 F-FDG PET/CT在诊断食管鳞癌远处转移灶方面优于CT,而在诊断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作者:李菲;杨灿林;张俊;黄俊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和C组建立大鼠肠源性脓毒症模型,C组在术前30 min用吡格列酮灌胃预处理.术后3、6、12、24和48 h检测大鼠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和C组大鼠未有死亡发生,B组48 h内有1只大鼠死亡.与A组相比,B组术后肝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结构紊乱;与B组比较,C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术后6、12、24、48 h,B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和MDA含量高于A组,C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IL-6和MDA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 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袁晓春;黄中伟;顾伟;吴丽芳;冯慧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双钢板固定植骨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植骨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双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组(A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组(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膝关节Rasmussen评分评价术后疗效,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表达.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少于B组[(79.4±14.5)min vs.(95.6±20.7)min、(213±83) ml vs.(262±102) ml和(11.4±1.8)周vs.(14.3±2.1)周](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高于B组(93.75% vs.75.00%)(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sICAM-1、TGF-β1、sVCAM-1水平升高,IGF-1、PDGF水平以及HIF-1α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采用双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其可能通过调节sICAM-1、TGF-β1、sVCAM-1、IGF-1、PDGF及HIF-1α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王晓峥;刘丹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前,SG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SGB,C组不做SGB作为对照.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1 min(T4)和3 min(T5)时的MAP、HR和SpO2.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T3时,SGB组的HR和MAP均低于C组(P<0.01).SGB组T2~T5时的血浆E浓度低于C组(P<0.05),T2、T3时的血浆NE浓度低于C组(P<0.05).SGB组患者均成功完成SGB,无局部血肿或感染病例;6例患者观察到阻滞后出现声音撕哑,术毕即自行消失.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减少E和NE的分泌,降低气管插管反应,有效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期的HR和MAP.

    作者:缪建中;顾正峰;陈建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头颅SPECT/CT对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增益价值

    目的 评价头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CT对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增益价值.方法 对行99 Tcn-MDP全身骨平面显像探查全身骨转移情况的鼻咽癌患者139例加做头颅SPECT/CT,采用五角星法判定99 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颌面放射性浓聚情况,采用三部分六区域法判定头颅SPECT/CT显像颅底骨放射性浓聚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各部位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灵敏度为86.57%,特异度为27.40%,阳性预测值为52.73%,阴性预测值为68.97%,准确度为56.12%.头颅SPECT/CT显像各区域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灵敏度为94.03%,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74%,准确度为97.12%.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阳性率低于头颅SPECT/CT(45.32% vs.79.14%)(P<0.01).结论 头颅SPECT/CT对99 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有明显增益价值.

    作者:毛夕保;李楠;李海龙;丁晨旻;包文骏;范晶;薛宁娟;吴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 分析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根据HBV-DNA拷贝水平,将20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三组:低拷贝组(HBV-DNA1×102~1×103 IU/ml)69例、中拷贝组(HBV-DNA 1×104~1×105 IU/ml) 69例、高拷贝组(HBV-DNA≥1×106 IU/ml)69例,检测患者HBeAg、HBsAg、HBV大蛋白、AST和ALT水平,分析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低拷贝组和中拷贝组HBeAg和HBsAg低于高拷贝组(P<0.01),低拷贝组AST和ALT低于中拷贝组和高拷贝组(P<0.01).中拷贝组HBV-DNA与HBeAg呈负相关(r=-0.3429,P<0.05),与AST、ALT呈正相关(r=0.4579、0.4036,P<0.05);高拷贝组HBV-DNA与HBsAg呈正相关(r=0.3541,P<0.05).结论 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水平密切相关,可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丽玲;徐俊驰;吴敏娟;王凤平;胥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IL-13体内转染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IL-13基因质粒水平基因转移(pIL-13 HGT)缓解柯萨奇病毒B3型(CVB3)诱导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十二组,每组6~8只.A组为对照;其他组小鼠按照每只10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100μl PBS的病毒量腹腔注射,建立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B组采用脂多糖(LPS)+ IFN-γ治疗;C组采用LPS+IFN-γ+IL-13治疗;D组单用IL-13治疗;E组没有经载体HGT处理;F组经载体HGT空质粒处理;G组经pIL-13 HGT治疗;H组不做任何治疗作为阳性对照;四个采用不同IL-13用量(0、0.2、2和20 ng/ml)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4/80+ CD206+巨噬细胞比例和CD206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IL-13浓度的升高,F4/80+骨髓巨噬细胞(BMDM)的CD206和IL-10的表达也增加(P<0.05).B组BMDM的TNF-α、IL-12表达高于A、C和D组(P<0.05),而IL-10表达低于C、D组(P<0.05).B组的IL-6表达高于A、D组(P<0.05).G组心脏浸润细胞和脾细胞中F4/80+ CD206+巨噬细胞比例和F4/80+巨噬细胞荧光强度高于E、F组(P<0.05).与F组相比,G组心脏组织和脾脏组织中TNF-α表达降低(P<0.05),而IL-10表达增加(P<0.05).E组心脏浸润细胞中CD3+ CD4+T细胞比例高于F、G组(P<0.05).G组心脏浸润细胞中F4/80+巨噬细胞比例高于E、F组(P<0.05).G组血清中WN-γ表达低于E、F组,而IL-4表达高于E、F和H组(P<0.05).E、F组血清中Th1细胞的比例高于G、H组(P<0.05).结论 IL-13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中起保护性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和Th2应答可能均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韩秀江;高晟;徐新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595nm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患儿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595 nm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血管瘤患儿共31个皮损,采用595 nm染料激光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治疗次数,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用超声评估皮损的血流信号变化.结果 第1次治疗后,患儿全部瘤体外观颜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体积缩小;第2次治疗后,5个皮损痊愈;第3次治疗后,18个皮损痊愈;第4次治疗后,4个皮损痊愈;第5次治疗后,2个皮损痊愈,2个皮损显效.第1次治疗后血流信号为(20.321±10.599)%,低于治疗前的(32.195±8.310)% (P<0.05);第2次治疗后血流信号为(10.316±8.544)%,低于第1次治疗后(P<0.05);第3、4、5次治疗后血流信号分别为(6.683±4.952)%、(3.847±3.629)%、(2.467±2.562)%.随访6个月皮损无复发,无瘢痕形成.结论 595nm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患儿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慧;吴迪;王大光;岳学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Brachyury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Brachyury基因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胚胎脊索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Brachyury基因与脊索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上皮来源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放化疗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并且Brachyury基因表达还与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相关.本文就Brachyury基因与脊索瘤、乳腺癌形成和转移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陈铭;沈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例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4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合并钛网外露1例,继发性癫痫发作2例,皮下积液7例,少量硬膜外血肿合并凝血功能紊乱1例,一过性肌力下降2例,一过性咀嚼痛3例,轻度一过性精神症状1例.结论 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虽简单易行,但仍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作者:张勇;葛玉元;余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超声影像学图像资料的157例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4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52例),分析三组患者甲状腺实质的实时SWE杨氏模量硬度值.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亢组、甲减组甲状腺实质大杨氏模量值和平均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实时SWE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硬度进行评估,有助于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作者:杭菁;胡彧;彭晓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急性放射性口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急性放射性口炎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放射性口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使用Nd∶YAG激光局部照射治疗,B组单纯采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局部涂抹治疗,C组使用Nd∶YAG激光照射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涂抹治疗.随访5d后评估疗效.结果 A、B组VAS疼痛评分均高于C组[(3.67±1.67)分、(3.20±1.83)分vs.(1.47±1.38)分](P<0.05).C组总有效率大于A、B组(90.0% vs.46.7%、43.3%)(P<0.05).结论 Nd∶YAG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急性放射性口炎疗效优于Nd∶YAG激光或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单用.

    作者:邓凯凯;胡小娅;桂冠;卜寿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联合不同益生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感染Hp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B组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C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比较三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儿Hp根除率高于A组和B组(88.75%vs.72.50%和75.00%)(P<0.05);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2.50%和10.00% vs.26.25%)(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Hp感染能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更可以提高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

    作者:董娜;徐伟;朱丹荣;盛伟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艾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91例TH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术前服用艾瑞昔布100 mg;B组44例,术前未服用任何止痛药物.两组术后均服用艾瑞昔布100mg,每天2次.采用VAS疼痛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便秘、尿潴留、发热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术前服用艾瑞昔布能明显减轻THA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亚鑫;孙钰;李小磊;肖一;黄凯;颜连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进展期胃癌患者89例中,4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化疗组),47例直接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化疗组患者临床反应率为73.81%,高于对照组的55.32%(P<0.05).化疗组患者网膜粘连及潜在性幽门梗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8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年随访,化疗组有3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2例死亡,对照组有11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5例死亡.化疗组无进展生存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结论 与单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反应率和肿瘤切除率,预后较好.

    作者:阎玉梅;王雯;汪丽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病因和诊治要点,以改善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因“停经28+1周,双下肢水肿20余天”入院,人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诊断为妊娠期低蛋白血症,给予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对症处理,但治疗效果欠佳.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激素+抗凝等专科治疗后,效果显著,尿量明显增多,水肿消退,并且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良好.于孕36+5周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妊娠结局良好.结论 临床中需提高对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认识,对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的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及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瞿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进展和黏膜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疾病进展和黏膜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163例CAG患者(CAG组)及160例非CAG患者(非CAG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AG进展的相关因素.CAG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28例,其中63例采用标准三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叶酸联合三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黏膜转归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与CAG进展密切相关(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5% vs.82.54%) (P<0.05).研究组治疗后黏膜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各项胃镜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胆汁反流和胃癌家族史是影响CAG进展的相关因素.采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有助于改善CAG患者的转归.

    作者:吴玉秋;刘洪明;柴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期使用曲马多镇痛对烧伤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曲马多镇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周血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3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用相同常规治疗.A组入院即刻输注曲马多100 mg,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C)组.于入院即刻(T1)、伤后24 h(T2)和伤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C组仅采血1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以及Treg细胞,并评估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T2、T3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1).A、B组T1、T2时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C组(P<0.01);A组T3时的Th17细胞比例低于T1、T2(P<0.05),高于B组(P<0.01).A、B组T1、T2时的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C组(P<0.01);A组T3时的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P<0.01).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早期使用曲马多镇痛能减轻细胞免疫抑制.

    作者:张中军;邹俊;毛洪雅;项舒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A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胃镜完全置入时(T1)、肠镜完全置入时(T2)和术毕时(T3)的MAP、HR、RR和SpO2;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患者清醒时间、术中体动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0~T2时的MAP和HR均高于T3(P<0.05).B组T1、T2时的RR、SpO2低于T0、T3(P<0.05),且低于同时点的A组(P<0.05).A组患者清醒时间、术中体动例数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手术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作者:黄巧波;裘伟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尼龙扎带阻断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进行直肠冲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肠管并进行直肠冲洗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均成功置入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及直肠冲洗.手术时间110~350 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术后住院时间9~18 d.单例标本获取淋巴结数目12~25枚.31例随访3~15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借助持针器和加长Tmcar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进行直肠冲洗,达到无瘤操作、减少腹腔感染和肿瘤局部复发的效果.

    作者:倪春华;黄平;戴青松;吴作友;张伟伟;陈启;翁和语;周备胜;栾海飞;夏文豪;洪勇智;王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