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
车前与平车前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二者经加工成饮片后不易区分.车前草来源于车前科(Plantaginaceae)植物车前Pantago asiatica L.的全草;平车前来源于车前科植物平车前P. depressa Willd的全草.现从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将二者鉴别如下:
作者:骆方莲;俞明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李某某,男,28岁,学生,于1997-10-20初诊.发热1周,身热不退,体温38~39℃.自以为感冒,曾服中药银翘散和抗生素,未见好转,持续高热,求治于余.刻诊:高热无汗,神静声微乏力,大便不结,小便不赤,脉数而虚,舌润红,苔薄白.此为外热内寒之证.白通汤主之:附片15 g(先煎30 min),干姜10 g,葱白4根.水煎口服,1剂/d,早晚分服.一剂服后,见寐安,次日体温下降至37.6℃.续服2剂,体温转为正常,热退告愈.
作者:赵梦玉;赵医华;马青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特别是在医疗改革中,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以及处方药、非处方药(OTC)分别管理,打破了医药垄断体制,引入竟争机制,对医院中药学的发展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依据医院中药学的现状,确立新的发展方向.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吴荔芬;黄筱军;陈国辉;林文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水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水蛭提取液灌胃荷瘤小鼠(L-1210),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水蛭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水蛭具有抗肿瘤功能.
作者:刘京生;苗智慧;董力;余素清;周锡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1999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根据1998年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45岁,平均29.1岁;病程6个月~11 a,以1~3 a多.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间在年龄、病程长短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丽岩;肖新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9-05~2001-05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0例,均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证.全部经过纤维结肠镜、大便检查而确诊,并排除肠道癌性病变.其中慢性复发性132例,慢性持续性84例,初发性24例;男性132例,女性108例;年龄小18岁,大71岁,平均38.4岁;病程短3个月,长17 a,平均7.5 a.
作者:王文森;孙洁;路绪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药炮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为一门独特的制药工艺.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中药炮制方法上各地也存在着一些同名异法、同法异名的混乱现象.本文对中药炮制水制法中的浸法与泡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郑汉光;游玉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研制的天葵菌毒清颗粒剂具有清热利咽,泻火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扁桃腺炎、腮腺炎、流感、喉源性咳嗽、疖疮等病证.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同类产品.现将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叶成德;余剑明;侯伟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咽舒欣口服液由虎掌草、射干、牛蒡子、玄参、陈皮等8味药组成;具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症.本文对处方中的君药虎掌草、牛蒡子进行薄层鉴别.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胡旭佳;范亚刚;蒋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伟大宝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药房作为对外保障用药的窗口,几千年来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那种陈旧保守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中药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中药房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业额成倍上升.中药房年年被评为院先进,去年在全市中药行业技术操作比赛中获全市第2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中药房的管理工作经验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费文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 (Fisch.) Bge.,内蒙黄芪A. mogholicus Bge.的根,其性味甘,微温,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消肿生肌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1],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关于黄芪免疫药理作用,从70年代末到今报道甚多,总括这些研究,黄芪制剂经历了由黄芪的复方,单味黄芪到从黄芪中分离有效成分这一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剂型也从黄芪的水煎剂过渡到黄芪中提出的单体纯品.这一由简单到精细的过程,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以及以黄芪或黄芪为主要成分的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根据文献报道,黄芪的免疫药理研究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有的仍用黄芪水煎液,有的则用黄芪的单体成分,如多糖,黄芪甲苷等报道较多.下面就将黄芪近些年来的免疫药理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杜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控制三黄片的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三黄片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苷在0.21~1.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8%,RSD=2.435%.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且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往往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临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就分型论治及临证用药谈体会如下:
作者:李长寿;张学慧;徐国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老中药专家王奇成对传统的几种中药特型饮片的切制技术,如浙贝、泽泻、厚朴、枳壳、川芎饮片的外形分别像一种物形,在切制过程中,如何遵循切制的法度,掌握好恰当的切面,使饮片形如其物,从而提高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商品质量.
作者:张志国;黄晓霞;王奇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患者,女,39岁,因反复面部、眼睑浮肿3 a,再发10 d入院.查体:面部、眼睑浮肿,心肺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压20/12kPa.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109/L,RBC 4.0×1012/L,Hb 100 g/L分类正常;尿蛋白;肝功正常;血胆固醇8.5 mmol/L.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入院后给予激素治疗,保肾康、百令胶囊调节免疫,保护肾脏,氧化淀粉促进毒物排出,银杏叶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5 d后,患者浮肿减轻,感周身乏力不适,复查血常规WBC 2×109/L.患者自述以前未服用银杏叶片,也未出现上述情况,遂停用银杏叶,余同前服用.1周后复查血常规正常,考虑该患者粒细胞减少系服用银杏叶所致.
作者:邓晓玲;王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药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药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范畴.由于中药制剂多系临床有效的单、验方和协定等处方研制而成,加之各医院条件不一,制剂室硬软件存在差别,各制剂室的中药制剂随意性、自主性较大,因而也存在着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时好时坏等诸多问题,使制剂质量和疗效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又因国家对医院制剂正在进行宏观控制,监管力度加大,医院制剂将实施<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preparation practice. GPP).医院中药制剂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才能在GPP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呢?笔者结合中药制剂的现状,从基层医院的视觉谈谈个人之管见.
作者:彭平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硬胶囊剂因其具有可掩盖不适气味、外观美观、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而受到普遍欢迎,发展为继片剂、注射剂之后的三大剂型之一[1].但据笔者观察,市售硬胶囊剂在药物分析中易出现外观不光洁、水分超标、含量下降、胶囊壳颜色不一和内容物吸潮结块等质量问题.本文将其质变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蒲显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长习性射干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里生长良好.低洼积水、粘土地不宜栽种.
作者:范士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运用中医理论对口腔扁平苔藓(OLP)进行了探讨.认为肝郁化火,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脾胃湿热是OLP的主要病机.在临床上辨证分为相应的四型,采用中药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认为中医对OLP的认识和现代科学对OLP的认识有相通之处,在研究和治疗OLP上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黄志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栽培试验,弄清青天葵组培球茎生育特性,为大面积栽培组培球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方式,分组种植对比.结果与结论:青天葵组培球茎周年皆可栽培;大小球茎均能发芽成苗;组培球茎优于野生球茎.
作者:吴庆华;凌征柱;陆永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