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8-0805
  • 国内刊号:42-1436/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68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统计源期刊
  • 中药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2001年10期文献
  • 增效如意金黄膏对皮肤刺激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增效如意金黄膏对皮肤的刺激性实验及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增效如意金黄膏对健康家兔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家兔多次性涂用增效如意金黄膏后未见红斑、水肿、出血点、色素沉着以及皮肤粗糙等刺激性反应.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全部有效.结论:增效如意金黄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使用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

    作者:刘小平;吴献群;邱竹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海南山苦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和鉴定了50种成分.结论: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γ-榄香烯,叶绿醇.

    作者:林连波;刘明生;林强;符小文;郭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黄芪活性成分佳提取工艺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活性成分佳提取工艺.方法:用两种方法提取制备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比色法分别测定其含量.结果:80%乙醇制备的黄芪提取物(皂苷)粉末含皂苷较多;采用90%乙醇提取后的药材再提多糖,含量较80%乙醇提取后的高;冻干多糖粉末质地、色泽、水溶性较好.结论:黄芪药材用90%提取皂苷后,再用冻干法制备多糖可以充分利用药材.

    作者:吴永平;曹园;曹正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碘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碘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垂体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睾酮(T).结果:高剂量中药碘能明显降低T,对FSH、LH无明显影响.结论:高剂量碘能明显降低T.

    作者:武继彪;隋在云;许复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垂盆草不同提取部位保肝降酶试验

    目的:确定垂盆草的活性部位,为保肝降酶活性组分的筛选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用80%EtOH对原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用Pet、EtOAc、n-BuOH对垂盆草药材的醇浸膏进行萃取,分别制得Pet部分、EtOAc部分、n-BuOH部分和H2O部分,通过保肝降酶试验(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考察其活性部位.结果:实验表明,H2O部分及n-BuOH部分高剂量组降酶作用有极显著意义(P<0.01),EtOAc部分高剂量组对降ALT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垂盆草中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H2O部分和n-BuOH部分.

    作者:潘金火;何满堂;罗兰;严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脑忆清胶囊对痴呆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忆清胶囊对痴呆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小鼠每日颈背皮下注射5% D-半乳糖0.5 ml,40 d可造成拟痴呆模型.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分别灌服脑忆清胶囊混悬液7.0,3.5及1.75 g/kg 3种剂量,并与脑复康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脑忆清胶囊可明显提高拟痴呆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拟痴呆小鼠血清、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的浓度和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抑制拟痴呆小鼠脑、心、肝、肾组织中脂褐素(LF)的形成.结论:脑忆清胶囊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和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冻疮神水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考察冻疮神水治疗冻疮的效果.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琼脂肉芽肿法、豚鼠磷酸组胺致痒域测定法.结果:冻疮神水能明显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大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提高豚鼠磷酸组胺致痒域.结论:冻疮神水具有止痒、止痛、消肿的药效,起到治疗冻疮的作用.

    作者:张路晗;向金莲;程睿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复方柴葛解肌颗粒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柴葛解肌颗粒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在C18柱上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葛根素在0.099~0.495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 792 335.582 X-5 326.68,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56%(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本品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旭;张先洪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23种中草药对耐药金葡菌的敏感性探讨

    目的:探索对耐药金葡菌敏感的中草药,为临床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提供多一些有效药物作准备.方法:选取了23种中草药,煎成0.5 g∶1 ml药液,采用管碟法进行了对耐药金葡菌的敏感试验.结果:大于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抑菌环的中草药依序是:诃子、丹皮、黄连、白芍、九节茶、夏枯草、厚朴、黄芩、大青叶.结论:23种抗金葡菌的中草药中有9种对耐药金葡菌敏感.

    作者:肖丽英;黄焯坡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地衣类植物雪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开发云南大理地衣类植物雪茶资源,对雪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分离,波谱鉴别结构.结果:得到3个单体成分,分别为雪茶素(1),过氧化麦角甾醇(2),β-谷甾醇(3).结论:化合物(2)、(3)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马志敏;陈兴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硫氰酸铵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

    目的:建立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30%硫氰酸铵溶液为显色剂,在478 nm处测定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结果:铁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4~3.6 μg/ml,相关系数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56%(n=6).结论: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该药品质量.

    作者:汤乐弘;葛玉松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订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防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作者:张德军;王正权;陈正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控制三黄片的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三黄片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苷在0.21~1.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8%,RSD=2.435%.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金熊胆安胶囊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制订金熊胆安胶囊含量测定指标.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冷浸2次提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采用该测定方法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该法对样品中郁金所含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可有效地控制原料和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余生;吴德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水蛭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水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水蛭提取液灌胃荷瘤小鼠(L-1210),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MTT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水蛭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水蛭具有抗肿瘤功能.

    作者:刘京生;苗智慧;董力;余素清;周锡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降胃灵Ⅰ号对胃肠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通降胃灵Ⅰ号(通Ⅰ)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甲基橙试验和炭末推进法分别检测通降胃灵Ⅰ号对小鼠胃排空功能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家兔离体空肠肌收缩试验测定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通Ⅰ能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增强大鼠离体胃底条的收缩及对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收缩.结论:通Ⅰ具有增强胃肠运动功能,改善胃动力的作用.

    作者:涂献玉;王贵林;马凤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

    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CT)、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该病有逐渐增高趋势.1996-05~2001-05笔者应用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并设50例作为对照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咳喘膏穴位敷贴治疗咳嗽疗效观察

    1 病例资料 观察的27例咳嗽患者为门诊病人,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为依据,收集病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1岁;病程3个月~15 a不等.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涉及西医病种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作者:张德新;杨小桥;敖先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辨证分型治疗盆腔炎127例体会

    盆腔炎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体质虚弱,邪毒乘虚内侵,湿浊、热毒蓄积下焦,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因而发病;或余邪未尽,留滞为患,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造成病势延绵不愈.笔者认为经妇科专科检查、涂片,或超声检查及活体组织切片排除恶性生殖器肿瘤外,临床分为血虚郁热、气血不调、湿热浊毒、冲任虚损等四种类型进行辨治,收到较好效果.现将1997-01~1999-01所治127例结果及辨治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200例临床观察

    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笔者自1997-10~2001-02采用加味普济消毒饮治疗本病200例,并以青霉素、双黄连治疗140例进行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鸿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路路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低分子右旋糖苷作为传统的血液稀释疗法的主要用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几年研制出的新药路路通同样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而且还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为观察其疗效,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路路通治疗,并以低分子右旋糖苷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君;朱茜;贾晓燕;李秉艳;李晓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67例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往往因手法复位失败而需手术治疗.作者自1984~2000年采用适当牵引加顶压手法治疗此病6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顺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龟版治疗小儿急性泄泻64例

    小儿急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期我们用龟版治疗小儿急性泄泻64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起病急,以泄泻为主,大便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大便次数5~10余次3个月以上的小儿;无重度失水,排除痢疾.1.2 分组两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小3个月,大5岁;因感受外邪引起43例,因内伤乳食引起21例.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小3个月,大5岁;因感受外邪引起31例,因内伤乳食引起21例.

    作者:申作青;管勤世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0例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分析

    我院近五年来运用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均经头颅CT确诊)500余例.笔者在500余例中随机抽取80例,对其甲襞微循环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良刚;皮兴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肠炎灵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40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9-05~2001-05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0例,均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证.全部经过纤维结肠镜、大便检查而确诊,并排除肠道癌性病变.其中慢性复发性132例,慢性持续性84例,初发性24例;男性132例,女性108例;年龄小18岁,大71岁,平均38.4岁;病程短3个月,长17 a,平均7.5 a.

    作者:王文森;孙洁;路绪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腹泻300例疗效观察

    我院小儿科自2000-03~2001-03用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腹泻300例,并设300例单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英;刘洪峰;高希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口服银杏叶片致粒细胞减少1例

    患者,女,39岁,因反复面部、眼睑浮肿3 a,再发10 d入院.查体:面部、眼睑浮肿,心肺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压20/12kPa.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109/L,RBC 4.0×1012/L,Hb 100 g/L分类正常;尿蛋白;肝功正常;血胆固醇8.5 mmol/L.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入院后给予激素治疗,保肾康、百令胶囊调节免疫,保护肾脏,氧化淀粉促进毒物排出,银杏叶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5 d后,患者浮肿减轻,感周身乏力不适,复查血常规WBC 2×109/L.患者自述以前未服用银杏叶片,也未出现上述情况,遂停用银杏叶,余同前服用.1周后复查血常规正常,考虑该患者粒细胞减少系服用银杏叶所致.

    作者:邓晓玲;王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治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且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往往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临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就分型论治及临证用药谈体会如下:

    作者:李长寿;张学慧;徐国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医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以中医挂线结合切开、旷置疗法等治疗肛周脓肿155例,一次手术治愈136例,二次手术治愈19例,复发肛瘘3例.指出早期的引流、后期的慢性切割、异物刺激是挂线疗法应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的依据所在;正确认定内口、选择切口、挂线与切开、旷置等疗法的有机结合应用是挂线疗法成功的关键.提出了正确挂线、适时紧线的重要性.

    作者:刘飞;丁义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活血化痰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我院糖尿病专科采用活血化痰、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8岁,平均57.3岁;病程5~15 a,平均9 a;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个月~10 a,平均4.7 a.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56.7岁;病程5~17 a,平均9.5 a,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2个月~11 a,平均4.8 a.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作者:刘克冕;张勇;黄银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独角膏临床运用体会

    辽宁省铁岭市杜记膏药厂生产的独角膏药据称是杜氏祖传秘方.笔者在家父的指导下,临床中运用此膏药治疗多种痛证,疗效确切,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运用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沈桂香;沈开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10例

    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证型复杂,累及多脏,病程较长,治疗颇难.笔者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结合临床体会,辨证施治,收效较好.现将1997年至今收治的210例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双盾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认识

    运用中医理论对口腔扁平苔藓(OLP)进行了探讨.认为肝郁化火,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脾胃湿热是OLP的主要病机.在临床上辨证分为相应的四型,采用中药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认为中医对OLP的认识和现代科学对OLP的认识有相通之处,在研究和治疗OLP上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黄志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诊疗中的舌诊发微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作者:吴济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医动态循环理论初谈

    指出气、血、精三者是构成中医循环体系的基本要素,并论述了生理情况下气、血、精在某个固有水平维持着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说明了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这一平衡被打破,平衡的重建过程就是疾病的产生过程,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病理产物,由于这些病理产物相互胶结、相互影响,使得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多端.且应用气、血、精平衡循环理论的知识对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徐世军;冯业琼;余成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痔灵洗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痔灵洗液由大黄、苦参、白矾、芒硝等多味中药组成.其中白矾、芒硝系易溶于水的矿物药.另根据文献报道[1],大黄、苦参等其它药的水提液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故采用水提法进行提取.

    作者:李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谈中药的浸与泡

    中药炮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为一门独特的制药工艺.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中药炮制方法上各地也存在着一些同名异法、同法异名的混乱现象.本文对中药炮制水制法中的浸法与泡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郑汉光;游玉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钩藤加工炮制方法的改进

    钩藤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该成分热稳定性差,久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理作用.所以,<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钩藤用法与用量项下注明:入煎剂宜后下.但对其加工炮制方法未作规定.钩藤为茎木类药材,质地较坚硬,后下不宜煎出有效成分,且药材有钩刺,调剂时容易棘手.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将其碾制成绒,操作方法如下:取原药材段,除去老梗、残叶及杂质,用少许清水喷淋,拌匀,以药材润透无多余水为宜,用自制电碾碾成绒状,取出晾晒.

    作者:孙逢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鼻衄合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研究

    鼻衄合剂由怀牛膝、茜草、红花等组成,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其对鼻衄有明显的疗效.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其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作者:蒋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几种中药特型饮片的切制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老中药专家王奇成对传统的几种中药特型饮片的切制技术,如浙贝、泽泻、厚朴、枳壳、川芎饮片的外形分别像一种物形,在切制过程中,如何遵循切制的法度,掌握好恰当的切面,使饮片形如其物,从而提高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商品质量.

    作者:张志国;黄晓霞;王奇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全蝎加工方法的改进

    全蝎又名全虫,属名贵中药.各地加工炮制全蝎的方法不一致.<本草纲目>论述,入药时去足焙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Ⅰ部规定,除去杂质,洗净干燥.而目前常用的方法大部分是采集后用一定比例的食盐水浸泡后煮制3~4 h,捞出置通风处阴干药用.这种方法由于煮制时间过长会影响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我院近几年来对其加工炮制作了改进.方法如下:

    作者:周长秋;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蜂蜜炙麦麸炒炮炙白术新工艺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药用量大.白术传统的炮制方法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润透,切片,干燥.然后用麦麸或灶心土炒炙.麦麸炒炙目的在于增强其健脾益气之功,灶心土炒炙意在增强其补脾止泻之功,然而现今难以寻找到灶心土.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将其炮制方法改为蜜炙麦麸炒白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取一定量的蜂蜜置锅内,加适量开水稀释至徐徐沸腾后,投入麦麸,炒拌均匀,至颜色加深且不粘手后出锅.取出摊凉,备用.

    作者:向辉;崔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汤剂中朱砂用量用法的探讨与改进

    朱砂又名丹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于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其含量在96%以上;内服具有镇心安神的功效;传统的用法为入丸散,外用或拌和中药饮片,入汤剂煎服(如茯苓、远志等).药剂人员调配时往往根据拌和的颜色深浅来判断,而朱砂用量的准确性及用法的正确性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有效.另外朱砂过量或长期服用,极易造成汞中毒,损伤患者的肝肾功能.因此本人认为朱砂拌和中药饮片的传统用法,值得探讨与改进.

    作者:沈昌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天葵菌毒清颗粒剂的制备与应用

    我院研制的天葵菌毒清颗粒剂具有清热利咽,泻火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扁桃腺炎、腮腺炎、流感、喉源性咳嗽、疖疮等病证.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同类产品.现将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叶成德;余剑明;侯伟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香荷药条的组方剂量筛选

    目的:筛选香荷药条的组方剂量.方法:按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以MIC为指标评价筛选处方.结果:经实验筛选的佳组方剂量为薄荷脑5 mg/ml,冰片0.5 mg/ml,醇提物含生药量为2 g.结论:以正交试验法优选的香荷药条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盛琪;杨柳;邓远辉;董玉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青龙合剂中麻黄的提取方法改进

    小青龙合剂处方为: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甘草(蜜炙)、五味子各100 g,半夏(制)150 g,细辛50 g.其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作者:任桂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延胡索的炮制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为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作用,临床上多炮制后入药.

    作者:傅伟云;李景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海马的研究概况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海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养殖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明生;艾朝辉;邢福桑;熊雪鸥;刘凌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牛蒡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牛蒡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提取、含量测定以及药理和临床等方面研究现状.

    作者:蒋淑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证取穴的文献统计分析

    对急性腰扭伤针刺选穴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193篇论文中,经外奇穴腰痛穴运用多,达55次.

    作者:叶建红;宁亚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传统从基原、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进行药材品种的鉴别.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植物药、矿物药和大多数以整体入药而保持其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动物药的鉴定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然而一些局部入药的动物药材或经过多道工序炮制加工后的药材或是道地药材,有的失去其原本性状而难辨真伪,有的难以分辨品质优劣.尤其是道地药材和贵重的动物药材,如熊胆、鹿鞭、牛黄等,由于传统的鉴别方法难以很好进行鉴别,造假问题尤其严重,阻碍着中药的发展,这一矛盾亟待解决.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畜牧水产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中药材鉴别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朱秀翔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我国药用昆虫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药用昆虫在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药用昆虫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王梦月;贾敏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临床调查、理论研究、常用的方剂研究、药物应用研究等,对骨折便秘的中药治疗进行调查综述.归纳出:现代骨折便秘的病情更复杂,治疗要求更高;骨折便秘治疗原则仍然围绕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中药的传统汤剂煎服法,是中药治疗骨折便秘的主要剂型和用法.大黄对治疗骨折便秘的特点作用和地位应得到重视和发挥,以其为主药的相应研究、应用以及相关制剂,临床汤剂替代用法的研发,将是中药治疗骨折便秘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

    作者:林梓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近十年中草药文献计量分析

    采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定量分析方法,对中药的权威检索工具<中文科技期刊资料目录*中草药>1990~1999的文献主题词、说明词进行统计,从不同角度分析这10年来中药学学科研究热门、热点,中药治疗疾病的研究热门、热点,以及薄弱环节,从而提示了中药的发展趋势.

    作者:曹小玉;彭成;刘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黄芩的化学分析与质量研究进展

    对近10年中药黄芩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其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其栽培引种和采收加工等影响质量的重要环节的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的水平,为制定黄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思路.

    作者:刘岱;毛宏德;杨立新;崔淑莲;胡世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 (Fisch.) Bge.,内蒙黄芪A. mogholicus Bge.的根,其性味甘,微温,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消肿生肌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1],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关于黄芪免疫药理作用,从70年代末到今报道甚多,总括这些研究,黄芪制剂经历了由黄芪的复方,单味黄芪到从黄芪中分离有效成分这一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剂型也从黄芪的水煎剂过渡到黄芪中提出的单体纯品.这一由简单到精细的过程,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以及以黄芪或黄芪为主要成分的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根据文献报道,黄芪的免疫药理研究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有的仍用黄芪水煎液,有的则用黄芪的单体成分,如多糖,黄芪甲苷等报道较多.下面就将黄芪近些年来的免疫药理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杜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冰片掺假鉴别

    冰片为临床常用的中药,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掺假品种,笔者近来在冰片中发现了掺杂有大量的白矾,外形相似,但注意鉴别不难区分开.现将二者鉴别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陈金素;段维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9种常见易混中药的经验鉴别

    近年来,我们在履行药品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不少中药混淆品.兹将比较常见的一部分中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作者:蒋宝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吴茱萸与伪品蚕沙的鉴别

    吴茱萸为常用中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成熟果实.现我地区发现将蚕沙掺入吴茱萸中入药.蚕沙为蚕蛾科动物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s的干燥粪便.为此对蚕沙与吴茱萸进行了性状、显微、理化的鉴别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乾松;郝琳青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咽舒欣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

    咽舒欣口服液由虎掌草、射干、牛蒡子、玄参、陈皮等8味药组成;具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症.本文对处方中的君药虎掌草、牛蒡子进行薄层鉴别.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胡旭佳;范亚刚;蒋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山香圆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山香圆叶系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Turnipia arguta (Lindl.) Seem.的干燥叶[1].呈椭圆形,近革质,叶缘有疏锯齿,基部锯齿或全缘.气芳香,味苦.临床制成山香圆片后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体外药理研究表明其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江西省中医院检验科,浸膏自制).化学研究表明,其醇提物含有熊果酸[2],2 α-羟基熊果酸[3],19 α-羟基熊果酸[4],2 α-过氧羟基熊果酸和肉豆蔻酸[5]等多种化学成分.以熊果酸为标准品,选用薄层色谱法[6]对山香圆叶进行鉴别,结果如下:

    作者:罗宪堂;刘小清;严喜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几种贵重中药材的鉴别术语释义

    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鉴别,因为其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关系到临床疗效.尽管理化和显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但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仍因其直观方便,沿用至今.笔者在对中药进行经验鉴别时,对老药工生动而形象的经验鉴别术语,屡屡用之,收获不小.现将几种贵重中药材的形状鉴别专用术语列举如下:

    作者:马艳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鉴别八角茴香及其伪品

    目的:鉴别八角茴香及其伪品.方法:傅里叶拉曼光谱法(FT-Raman).结果:八角茴香及其伪品在拉曼光谱中均有各自的特征峰,极易将它们区别开.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需分离,可直接测定.

    作者:刘蓬勃;朱世玮;孙素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羌活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及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1],商品按产地不同,分为川羌活(产四川)与西羌(产青海、甘肃).按性状不同,分为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蚕羌、竹节羌、条羌植物来源为羌活,大头羌植物来源为宽叶羌活.川羌多为蚕羌与条羌;西羌多为蚕羌、竹节羌,少数为大头羌[2].

    作者:顾青;张艳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一批有效成分含量极低的中药黄柏的鉴别报告

    目的:对中药黄柏进行鉴别.方法:通过性状、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这批中药黄柏有效成分含量极低.结论:为确保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应加强对其有效成分的检查.

    作者:游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麻疹的预防及护理

    麻疹是儿科常见而易于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尤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幼儿为多见,全年均可发病,但多流行于春冬季节.1 病因病理1.1 病因麻疹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感受麻毒时邪,流行传染所致[1].麻疹之发,虽与胎毒有关,然气候寒温失调,感触时行不正之气乃为主要之因素.1.2 病理病发于肺,肺受毒侵,毒由肺泄,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此为疹前期.肺主皮毛,故疹点之发,由肌肉以透皮毛而出,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末,疹点出齐,为正气驱邪外泄,是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即为疹子收没的疹回期.

    作者:舒越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糖尿病知识教育促康复118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又是可治可防的[1].近20 a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的患病率由1%增加至3%,个别地区已达到5%,且在逐年提高[1].全国现有约2 400万糖尿病病人.另外又由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缺乏糖尿病知识,引起了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可见,DM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开展对病人及家属的DM知识教育已势在必行.其目的是要让病人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坚持正确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内外合治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与护理对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方法: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及外用草乌洗剂,并加强对病人住院时心理、起居、饮食、疼痛4个方面的护理.结果:观察112例,痊愈87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3%.结论:此法对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满意.

    作者:施国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谈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强调防病保健.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和病人的康复.笔者结合临床工作谈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作者:兰菊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试述中风病的调护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每10万人中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约为94.07,冠诸病之首.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因此,作好本病的治疗与调护甚为重要.

    作者:熊重新;舒忠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试论我国医院中药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特别是在医疗改革中,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以及处方药、非处方药(OTC)分别管理,打破了医药垄断体制,引入竟争机制,对医院中药学的发展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依据医院中药学的现状,确立新的发展方向.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吴荔芬;黄筱军;陈国辉;林文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谈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措施

    中药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药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范畴.由于中药制剂多系临床有效的单、验方和协定等处方研制而成,加之各医院条件不一,制剂室硬软件存在差别,各制剂室的中药制剂随意性、自主性较大,因而也存在着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时好时坏等诸多问题,使制剂质量和疗效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又因国家对医院制剂正在进行宏观控制,监管力度加大,医院制剂将实施<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preparation practice. GPP).医院中药制剂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才能在GPP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呢?笔者结合中药制剂的现状,从基层医院的视觉谈谈个人之管见.

    作者:彭平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药房管理

    中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伟大宝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药房作为对外保障用药的窗口,几千年来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那种陈旧保守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中药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中药房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业额成倍上升.中药房年年被评为院先进,去年在全市中药行业技术操作比赛中获全市第2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中药房的管理工作经验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费文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硬胶囊剂质量变化原因及其对策

    硬胶囊剂因其具有可掩盖不适气味、外观美观、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而受到普遍欢迎,发展为继片剂、注射剂之后的三大剂型之一[1].但据笔者观察,市售硬胶囊剂在药物分析中易出现外观不光洁、水分超标、含量下降、胶囊壳颜色不一和内容物吸潮结块等质量问题.本文将其质变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蒲显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实验诊断中的意义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多隐匿、无症状,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发生了眼、肾、神经等多器官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因此寻找能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方法成为世界糖尿病研究者的共同目标.据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3.6%,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实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袁桂荣;翟中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抗球蛋白血清的制备及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交叉配血是输血前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确保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血液和测定受血者血清中任何不规则抗体[1].盐水配血只能检出不相合的完全抗体,而不能检出不相合的不完全抗体.为保障临床多次输血病人的受血安全,笔者采用自制抗球蛋白血清共为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56例多次输血,曾有过输血史或有输血反应的患者,作配血实验,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明;柴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风康复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中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脑血管内科在多年协定处方基础上结合老中医临床经验,经过科学配方,运用现代工艺流程精制成中风康复胶囊.经近四年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深受患者喜爱,销量逐年上升,被列入医院重点科研制剂.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震;孟继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1999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根据1998年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45岁,平均29.1岁;病程6个月~11 a,以1~3 a多.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间在年龄、病程长短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丽岩;肖新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青天葵组培球茎栽培的研究

    目的:通过栽培试验,弄清青天葵组培球茎生育特性,为大面积栽培组培球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方式,分组种植对比.结果与结论:青天葵组培球茎周年皆可栽培;大小球茎均能发芽成苗;组培球茎优于野生球茎.

    作者:吴庆华;凌征柱;陆永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射干的栽培技术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长习性射干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里生长良好.低洼积水、粘土地不宜栽种.

    作者:范士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萎缩168例疗效观察

    脑萎缩是一种以脑体萎缩(包括大脑和小脑)而继发出现情志、思维、语言以及躯体感觉、运动功能异常的一种病证.临床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判断思维和认识能力下降,伴头痛、头昏以及运动障碍,感觉迟钝等.经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大脑皮层萎缩、脑沟变宽,脑室扩大及脑池增大.我科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结合以益脑活血方配合静滴奥利达治疗脑萎缩1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尚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1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分为治疗组8例及对照组8例,治疗组采用激素加黄芪、金水宝,对照组单用激素.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00%,对照组7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喻春华;谢放;杨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外热内寒证治一得

    李某某,男,28岁,学生,于1997-10-20初诊.发热1周,身热不退,体温38~39℃.自以为感冒,曾服中药银翘散和抗生素,未见好转,持续高热,求治于余.刻诊:高热无汗,神静声微乏力,大便不结,小便不赤,脉数而虚,舌润红,苔薄白.此为外热内寒之证.白通汤主之:附片15 g(先煎30 min),干姜10 g,葱白4根.水煎口服,1剂/d,早晚分服.一剂服后,见寐安,次日体温下降至37.6℃.续服2剂,体温转为正常,热退告愈.

    作者:赵梦玉;赵医华;马青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车前与平车前的鉴别

    车前与平车前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二者经加工成饮片后不易区分.车前草来源于车前科(Plantaginaceae)植物车前Pantago asiatica L.的全草;平车前来源于车前科植物平车前P. depressa Willd的全草.现从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将二者鉴别如下:

    作者:骆方莲;俞明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