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鉴别八角茴香及其伪品

刘蓬勃;朱世玮;孙素琴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 八角茴香, 无损鉴别
摘要:目的:鉴别八角茴香及其伪品.方法:傅里叶拉曼光谱法(FT-Raman).结果:八角茴香及其伪品在拉曼光谱中均有各自的特征峰,极易将它们区别开.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需分离,可直接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麻疹的预防及护理

    麻疹是儿科常见而易于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尤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幼儿为多见,全年均可发病,但多流行于春冬季节.1 病因病理1.1 病因麻疹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感受麻毒时邪,流行传染所致[1].麻疹之发,虽与胎毒有关,然气候寒温失调,感触时行不正之气乃为主要之因素.1.2 病理病发于肺,肺受毒侵,毒由肺泄,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此为疹前期.肺主皮毛,故疹点之发,由肌肉以透皮毛而出,皮疹出现全身达于四末,疹点出齐,为正气驱邪外泄,是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即为疹子收没的疹回期.

    作者:舒越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

    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CT)、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该病有逐渐增高趋势.1996-05~2001-05笔者应用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并设50例作为对照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订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防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作者:张德军;王正权;陈正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海南山苦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和鉴定了50种成分.结论:海南山苦茶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γ-榄香烯,叶绿醇.

    作者:林连波;刘明生;林强;符小文;郭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内外合治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与护理对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方法: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及外用草乌洗剂,并加强对病人住院时心理、起居、饮食、疼痛4个方面的护理.结果:观察112例,痊愈87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3%.结论:此法对寒凝血瘀型痹证的疗效满意.

    作者:施国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硬胶囊剂质量变化原因及其对策

    硬胶囊剂因其具有可掩盖不适气味、外观美观、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而受到普遍欢迎,发展为继片剂、注射剂之后的三大剂型之一[1].但据笔者观察,市售硬胶囊剂在药物分析中易出现外观不光洁、水分超标、含量下降、胶囊壳颜色不一和内容物吸潮结块等质量问题.本文将其质变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蒲显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抗球蛋白血清的制备及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交叉配血是输血前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确保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血液和测定受血者血清中任何不规则抗体[1].盐水配血只能检出不相合的完全抗体,而不能检出不相合的不完全抗体.为保障临床多次输血病人的受血安全,笔者采用自制抗球蛋白血清共为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56例多次输血,曾有过输血史或有输血反应的患者,作配血实验,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明;柴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谈中药的浸与泡

    中药炮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为一门独特的制药工艺.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在中药炮制方法上各地也存在着一些同名异法、同法异名的混乱现象.本文对中药炮制水制法中的浸法与泡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郑汉光;游玉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0例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分析

    我院近五年来运用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均经头颅CT确诊)500余例.笔者在500余例中随机抽取80例,对其甲襞微循环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良刚;皮兴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咳喘膏穴位敷贴治疗咳嗽疗效观察

    1 病例资料 观察的27例咳嗽患者为门诊病人,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为依据,收集病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1岁;病程3个月~15 a不等.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涉及西医病种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作者:张德新;杨小桥;敖先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硫氰酸铵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

    目的:建立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30%硫氰酸铵溶液为显色剂,在478 nm处测定晕可平糖浆中铁的含量.结果:铁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4~3.6 μg/ml,相关系数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56%(n=6).结论: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该药品质量.

    作者:汤乐弘;葛玉松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试论我国医院中药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特别是在医疗改革中,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以及处方药、非处方药(OTC)分别管理,打破了医药垄断体制,引入竟争机制,对医院中药学的发展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依据医院中药学的现状,确立新的发展方向.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吴荔芬;黄筱军;陈国辉;林文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口服银杏叶片致粒细胞减少1例

    患者,女,39岁,因反复面部、眼睑浮肿3 a,再发10 d入院.查体:面部、眼睑浮肿,心肺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压20/12kPa.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109/L,RBC 4.0×1012/L,Hb 100 g/L分类正常;尿蛋白;肝功正常;血胆固醇8.5 mmol/L.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入院后给予激素治疗,保肾康、百令胶囊调节免疫,保护肾脏,氧化淀粉促进毒物排出,银杏叶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5 d后,患者浮肿减轻,感周身乏力不适,复查血常规WBC 2×109/L.患者自述以前未服用银杏叶片,也未出现上述情况,遂停用银杏叶,余同前服用.1周后复查血常规正常,考虑该患者粒细胞减少系服用银杏叶所致.

    作者:邓晓玲;王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一批有效成分含量极低的中药黄柏的鉴别报告

    目的:对中药黄柏进行鉴别.方法:通过性状、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这批中药黄柏有效成分含量极低.结论:为确保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应加强对其有效成分的检查.

    作者:游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鼻衄合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研究

    鼻衄合剂由怀牛膝、茜草、红花等组成,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其对鼻衄有明显的疗效.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其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作者:蒋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冰片掺假鉴别

    冰片为临床常用的中药,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掺假品种,笔者近来在冰片中发现了掺杂有大量的白矾,外形相似,但注意鉴别不难区分开.现将二者鉴别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陈金素;段维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蜂蜜炙麦麸炒炮炙白术新工艺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药用量大.白术传统的炮制方法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润透,切片,干燥.然后用麦麸或灶心土炒炙.麦麸炒炙目的在于增强其健脾益气之功,灶心土炒炙意在增强其补脾止泻之功,然而现今难以寻找到灶心土.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将其炮制方法改为蜜炙麦麸炒白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取一定量的蜂蜜置锅内,加适量开水稀释至徐徐沸腾后,投入麦麸,炒拌均匀,至颜色加深且不粘手后出锅.取出摊凉,备用.

    作者:向辉;崔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复方柴葛解肌颗粒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柴葛解肌颗粒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在C18柱上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葛根素在0.099~0.495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 792 335.582 X-5 326.68,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56%(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本品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旭;张先洪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地衣类植物雪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开发云南大理地衣类植物雪茶资源,对雪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分离,波谱鉴别结构.结果:得到3个单体成分,分别为雪茶素(1),过氧化麦角甾醇(2),β-谷甾醇(3).结论:化合物(2)、(3)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马志敏;陈兴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肠炎灵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40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9-05~2001-05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0例,均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证.全部经过纤维结肠镜、大便检查而确诊,并排除肠道癌性病变.其中慢性复发性132例,慢性持续性84例,初发性24例;男性132例,女性108例;年龄小18岁,大71岁,平均38.4岁;病程短3个月,长17 a,平均7.5 a.

    作者:王文森;孙洁;路绪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