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硬胶囊剂质量变化原因及其对策

蒲显强

关键词:中药, 硬胶囊剂, 质量变化, 生物利用度高, 质量问题, 药物分析, 外观, 水分超标, 防治对策, 定位释放, 注射剂, 内容物, 胶囊壳, 颜色, 吸潮, 气味, 片剂, 结块, 剂型, 含量
摘要:硬胶囊剂因其具有可掩盖不适气味、外观美观、生物利用度高、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而受到普遍欢迎,发展为继片剂、注射剂之后的三大剂型之一[1].但据笔者观察,市售硬胶囊剂在药物分析中易出现外观不光洁、水分超标、含量下降、胶囊壳颜色不一和内容物吸潮结块等质量问题.本文将其质变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忆清胶囊对痴呆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忆清胶囊对痴呆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小鼠每日颈背皮下注射5% D-半乳糖0.5 ml,40 d可造成拟痴呆模型.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分别灌服脑忆清胶囊混悬液7.0,3.5及1.75 g/kg 3种剂量,并与脑复康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脑忆清胶囊可明显提高拟痴呆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拟痴呆小鼠血清、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的浓度和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抑制拟痴呆小鼠脑、心、肝、肾组织中脂褐素(LF)的形成.结论:脑忆清胶囊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和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80例甲襞微循环的临床分析

    我院近五年来运用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均经头颅CT确诊)500余例.笔者在500余例中随机抽取80例,对其甲襞微循环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良刚;皮兴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控制三黄片的质量.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三黄片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芩苷在0.21~1.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8%,RSD=2.435%.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痔灵洗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痔灵洗液由大黄、苦参、白矾、芒硝等多味中药组成.其中白矾、芒硝系易溶于水的矿物药.另根据文献报道[1],大黄、苦参等其它药的水提液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故采用水提法进行提取.

    作者:李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海马的研究概况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海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养殖的研究概况.

    作者:刘明生;艾朝辉;邢福桑;熊雪鸥;刘凌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订威灵仙胶囊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防己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成分.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可靠、实用.

    作者:张德军;王正权;陈正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67例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往往因手法复位失败而需手术治疗.作者自1984~2000年采用适当牵引加顶压手法治疗此病6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顺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降胃灵Ⅰ号对胃肠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通降胃灵Ⅰ号(通Ⅰ)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甲基橙试验和炭末推进法分别检测通降胃灵Ⅰ号对小鼠胃排空功能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家兔离体空肠肌收缩试验测定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通Ⅰ能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胃肠推进运动,增强大鼠离体胃底条的收缩及对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收缩.结论:通Ⅰ具有增强胃肠运动功能,改善胃动力的作用.

    作者:涂献玉;王贵林;马凤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1999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根据1998年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45岁,平均29.1岁;病程6个月~11 a,以1~3 a多.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间在年龄、病程长短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丽岩;肖新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天葵菌毒清颗粒剂的制备与应用

    我院研制的天葵菌毒清颗粒剂具有清热利咽,泻火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扁桃腺炎、腮腺炎、流感、喉源性咳嗽、疖疮等病证.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同类产品.现将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叶成德;余剑明;侯伟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几种中药特型饮片的切制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老中药专家王奇成对传统的几种中药特型饮片的切制技术,如浙贝、泽泻、厚朴、枳壳、川芎饮片的外形分别像一种物形,在切制过程中,如何遵循切制的法度,掌握好恰当的切面,使饮片形如其物,从而提高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商品质量.

    作者:张志国;黄晓霞;王奇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抗球蛋白血清的制备及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交叉配血是输血前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确保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血液和测定受血者血清中任何不规则抗体[1].盐水配血只能检出不相合的完全抗体,而不能检出不相合的不完全抗体.为保障临床多次输血病人的受血安全,笔者采用自制抗球蛋白血清共为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56例多次输血,曾有过输血史或有输血反应的患者,作配血实验,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明;柴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冰片掺假鉴别

    冰片为临床常用的中药,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掺假品种,笔者近来在冰片中发现了掺杂有大量的白矾,外形相似,但注意鉴别不难区分开.现将二者鉴别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陈金素;段维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谈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强调防病保健.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和病人的康复.笔者结合临床工作谈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作者:兰菊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医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以中医挂线结合切开、旷置疗法等治疗肛周脓肿155例,一次手术治愈136例,二次手术治愈19例,复发肛瘘3例.指出早期的引流、后期的慢性切割、异物刺激是挂线疗法应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的依据所在;正确认定内口、选择切口、挂线与切开、旷置等疗法的有机结合应用是挂线疗法成功的关键.提出了正确挂线、适时紧线的重要性.

    作者:刘飞;丁义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临床调查、理论研究、常用的方剂研究、药物应用研究等,对骨折便秘的中药治疗进行调查综述.归纳出:现代骨折便秘的病情更复杂,治疗要求更高;骨折便秘治疗原则仍然围绕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中药的传统汤剂煎服法,是中药治疗骨折便秘的主要剂型和用法.大黄对治疗骨折便秘的特点作用和地位应得到重视和发挥,以其为主药的相应研究、应用以及相关制剂,临床汤剂替代用法的研发,将是中药治疗骨折便秘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

    作者:林梓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羌活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及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1],商品按产地不同,分为川羌活(产四川)与西羌(产青海、甘肃).按性状不同,分为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蚕羌、竹节羌、条羌植物来源为羌活,大头羌植物来源为宽叶羌活.川羌多为蚕羌与条羌;西羌多为蚕羌、竹节羌,少数为大头羌[2].

    作者:顾青;张艳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 (Fisch.) Bge.,内蒙黄芪A. mogholicus Bge.的根,其性味甘,微温,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消肿生肌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1],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关于黄芪免疫药理作用,从70年代末到今报道甚多,总括这些研究,黄芪制剂经历了由黄芪的复方,单味黄芪到从黄芪中分离有效成分这一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剂型也从黄芪的水煎剂过渡到黄芪中提出的单体纯品.这一由简单到精细的过程,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以及以黄芪或黄芪为主要成分的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根据文献报道,黄芪的免疫药理研究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有的仍用黄芪水煎液,有的则用黄芪的单体成分,如多糖,黄芪甲苷等报道较多.下面就将黄芪近些年来的免疫药理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杜光;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药房管理

    中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伟大宝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药房作为对外保障用药的窗口,几千年来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那种陈旧保守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中药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中药房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业额成倍上升.中药房年年被评为院先进,去年在全市中药行业技术操作比赛中获全市第2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中药房的管理工作经验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费文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9种常见易混中药的经验鉴别

    近年来,我们在履行药品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不少中药混淆品.兹将比较常见的一部分中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作者:蒋宝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