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朱茜;贾晓燕;李秉艳;李晓梅
中药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药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范畴.由于中药制剂多系临床有效的单、验方和协定等处方研制而成,加之各医院条件不一,制剂室硬软件存在差别,各制剂室的中药制剂随意性、自主性较大,因而也存在着质量难以控制,疗效时好时坏等诸多问题,使制剂质量和疗效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又因国家对医院制剂正在进行宏观控制,监管力度加大,医院制剂将实施<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preparation practice. GPP).医院中药制剂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才能在GPP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呢?笔者结合中药制剂的现状,从基层医院的视觉谈谈个人之管见.
作者:彭平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筛选香荷药条的组方剂量.方法:按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以MIC为指标评价筛选处方.结果:经实验筛选的佳组方剂量为薄荷脑5 mg/ml,冰片0.5 mg/ml,醇提物含生药量为2 g.结论:以正交试验法优选的香荷药条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盛琪;杨柳;邓远辉;董玉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特别是在医疗改革中,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以及处方药、非处方药(OTC)分别管理,打破了医药垄断体制,引入竟争机制,对医院中药学的发展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依据医院中药学的现状,确立新的发展方向.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吴荔芬;黄筱军;陈国辉;林文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低分子右旋糖苷作为传统的血液稀释疗法的主要用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几年研制出的新药路路通同样具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而且还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为观察其疗效,我们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用路路通治疗,并以低分子右旋糖苷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君;朱茜;贾晓燕;李秉艳;李晓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增效如意金黄膏对皮肤的刺激性实验及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增效如意金黄膏对健康家兔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家兔多次性涂用增效如意金黄膏后未见红斑、水肿、出血点、色素沉着以及皮肤粗糙等刺激性反应.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全部有效.结论:增效如意金黄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使用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
作者:刘小平;吴献群;邱竹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鉴别,因为其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关系到临床疗效.尽管理化和显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但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仍因其直观方便,沿用至今.笔者在对中药进行经验鉴别时,对老药工生动而形象的经验鉴别术语,屡屡用之,收获不小.现将几种贵重中药材的形状鉴别专用术语列举如下:
作者:马艳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朱砂又名丹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于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其含量在96%以上;内服具有镇心安神的功效;传统的用法为入丸散,外用或拌和中药饮片,入汤剂煎服(如茯苓、远志等).药剂人员调配时往往根据拌和的颜色深浅来判断,而朱砂用量的准确性及用法的正确性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有效.另外朱砂过量或长期服用,极易造成汞中毒,损伤患者的肝肾功能.因此本人认为朱砂拌和中药饮片的传统用法,值得探讨与改进.
作者:沈昌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全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又是可治可防的[1].近20 a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的患病率由1%增加至3%,个别地区已达到5%,且在逐年提高[1].全国现有约2 400万糖尿病病人.另外又由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缺乏糖尿病知识,引起了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可见,DM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开展对病人及家属的DM知识教育已势在必行.其目的是要让病人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坚持正确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柴葛解肌颗粒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在C18柱上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葛根素在0.099~0.495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 792 335.582 X-5 326.68,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56%(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本品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旭;张先洪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小青龙合剂处方为: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甘草(蜜炙)、五味子各100 g,半夏(制)150 g,细辛50 g.其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作者:任桂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小儿科自2000-03~2001-03用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腹泻300例,并设300例单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英;刘洪峰;高希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作者:吴济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盆腔炎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体质虚弱,邪毒乘虚内侵,湿浊、热毒蓄积下焦,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因而发病;或余邪未尽,留滞为患,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造成病势延绵不愈.笔者认为经妇科专科检查、涂片,或超声检查及活体组织切片排除恶性生殖器肿瘤外,临床分为血虚郁热、气血不调、湿热浊毒、冲任虚损等四种类型进行辨治,收到较好效果.现将1997-01~1999-01所治127例结果及辨治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长习性射干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里生长良好.低洼积水、粘土地不宜栽种.
作者:范士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糖尿病专科采用活血化痰、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8岁,平均57.3岁;病程5~15 a,平均9 a;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个月~10 a,平均4.7 a.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56.7岁;病程5~17 a,平均9.5 a,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2个月~11 a,平均4.8 a.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作者:刘克冕;张勇;黄银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药传统从基原、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进行药材品种的鉴别.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对于植物药、矿物药和大多数以整体入药而保持其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动物药的鉴定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然而一些局部入药的动物药材或经过多道工序炮制加工后的药材或是道地药材,有的失去其原本性状而难辨真伪,有的难以分辨品质优劣.尤其是道地药材和贵重的动物药材,如熊胆、鹿鞭、牛黄等,由于传统的鉴别方法难以很好进行鉴别,造假问题尤其严重,阻碍着中药的发展,这一矛盾亟待解决.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畜牧水产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中药材鉴别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朱秀翔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1999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根据1998年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45岁,平均29.1岁;病程6个月~11 a,以1~3 a多.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间在年龄、病程长短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丽岩;肖新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辽宁省铁岭市杜记膏药厂生产的独角膏药据称是杜氏祖传秘方.笔者在家父的指导下,临床中运用此膏药治疗多种痛证,疗效确切,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运用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沈桂香;沈开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药用昆虫在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药用昆虫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王梦月;贾敏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以中医挂线结合切开、旷置疗法等治疗肛周脓肿155例,一次手术治愈136例,二次手术治愈19例,复发肛瘘3例.指出早期的引流、后期的慢性切割、异物刺激是挂线疗法应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的依据所在;正确认定内口、选择切口、挂线与切开、旷置等疗法的有机结合应用是挂线疗法成功的关键.提出了正确挂线、适时紧线的重要性.
作者:刘飞;丁义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