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行喷灌注药式泪道插管外用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应用

沈爱祥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逆行喷灌注药式泪道插管, 外用中药, 祛脓生新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方法:设计符合泪道形态的新型可注药式插管,从鼻腔端逆行插管,抽出于眼的下泪小点;灌注自行研制的外用中药.结果:本组71例中,治愈59例,占83%;好转8例,占11%;无效4例,占6%;平均疗程为18 d;短者9 d;长者59 d.结论:逆行喷灌注药式泪道插管的研制及外用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灌注应用具有确切疗效,符合生理特点,有利眼及面部美容.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水煎工艺优选试验

    将黄芪等药物进行水煎提取正交试验,分别以水提取物得量和黄芪甲甙收率作考察指标,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周利民;陈洪燕;胡晓雪;卢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高渗危重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渗危重患者的血浆渗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FM-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3次直接检测受检者血浆渗透压,观察血渗值的变化.结果:高渗危重患者危重发作时血渗值明显增高(322.72±16.90)mOsm/kg.H2O;死亡组和存活组二者首次血渗值差异显著(t=2.213,P<0.05);24 h后差异明显显著(t=18.363,P<0.01);死亡组血渗值逐渐升高,而存活组逐渐向等渗转归,经方差分析,二者3次组内血渗值均值变化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渗透压测定可作为临床抢救高渗危重病人的预警指标.

    作者:高丽萍;杜志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黄芪夏种法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ch) Bge.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证.黄芪种植按习惯在春分前后播种(3月10日至25日),寒露前后收获(9月25日至10月10日).由于高邮气温较高,阳光、雨水充足,收获黄芪药材为干枯状、柴性大、木质化、韧性小、豆腥气微、呈鸡爪样,又算鸡爪黄芪,调到四川、湖南等地误认为伪品,经常退货.为了提高地产黄芪夏种的质量,进行黄芪夏种试验.

    作者:居明秋;金玲;居明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婴幼儿秋季腹泻综合治疗与护理153例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每年8~10月发病率高,约占同期儿科门诊就诊人数的70%.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将我们对153例(脓血便及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的除外)单纯性腹泻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医圣降脂减肥袋泡剂研制

    医圣降脂减肥袋泡剂是以张仲景<金匮>名方防己茯苓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由中药汉防己、黄芪、茯苓、泽泻、枸杞子、制首乌、丹参、生山楂、决明子、大黄、荷叶等组成.经多年临床验证,其降脂减肥效果明显,且袋泡剂高于汤剂.现将研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振国;吴立明;郝芬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黄连上清片鉴别方法改进

    黄连上清片为临床常用中成药,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6册.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现行标准检验其黄酮类成分,专属性不强,且存在着供试品液本身色较重,加盐酸镁粉显色不明显,反应速度较慢等缺点,结果不易判断.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黄芩甙进行了鉴别研究.

    作者:吴卫新;鲁彦毫;王琳静;李华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胃下垂辨治体会

    胃下垂是经X线检查,胃小弯弧线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兹就临床辨治,谈谈肤浅体会.

    作者:秦华;陈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伤口换药要点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个部分组成.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瘘管有分支,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肛深部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后换药.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伤口应辨证换药.

    作者:施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太子参研究概述

    考证了太子参的药用历史,并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太子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刘训红;阚毓铭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房全面质量管理

    中药房是一所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上等级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中药对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保健和延缓衰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改革开放形势下如何加强中药房的管理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临床医教服务,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颈痹灵药酒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应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功效的中药,配制成颈痹灵药酒,治疗各类颈椎病197例,除脊髓型无效外,其余各型均有疗效,治愈率为44.2%,总有效率为93.4%.

    作者:路绪文;赵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硅胶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

    导尿致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意外,神经系统异常、前列腺肥大以及妇产科、外科术前术后导尿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防治导尿引发的尿路感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作者:陈少容;陈少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西结合治疗血尿161例观察与护理

    我科1998-10~1999-12共收治血尿病人1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浅谈酒及酒对动物药材影响

    酒,性温,味甘苦辛,有毒,入心肝肺胃经.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可治疗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

    作者:官仕杰;闫小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益肝合剂制备与临床应用

    益肝合剂为我院自制的制剂,经临床应用一段时间有一定疗效,现将其制备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戴珍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王不留行及其伪品鉴别

    王不留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等.近年来在中药市场上常见到以下四种伪品,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胡琴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168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条件的改善,高脂血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加绞股蓝总甙对16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况佩君;陈国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自拟玉龙煎治疗慢性单纯性便秘113例

    笔者自1995-01~1999-12治疗慢性单纯性便秘1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平肝清胃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系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一种发作性疼痛,疼痛剧烈而短暂,但无感觉障碍.病因尚需研究.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概括在祖国医学中的头痛、头风、偏头痛、牙痛等病证的范围之内.我随谢昌仁老中医门诊,见其用平肝清胃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晓枫;金小晶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40例

    1994~1999年我们科共收治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晓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