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通
作者:邵云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将损伤熏洗Ⅰ号由汤剂改革成袋装煮散剂,并对改进前后两种剂型的浸出率进行了测定对比.结果表明,煮散剂为汤剂的1.89倍,说明此剂型改革可行,且袋装煮散剂能集熏、洗、敷于一体,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更利于贮藏、保管与携带.
作者:仇玲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作者:杨天赐;刘丰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们用六神丸治疗6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用洁净温水清洗外阴,后仰卧位取六神丸15粒,塞入阴道,每晚1次,月经期停用,6d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治愈.
作者:卜庆风;刘艳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普恩复胶囊(蚓激酶胶囊)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种多酶复合物,具有抗栓、溶栓、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作用的生物制剂.其副作用小,安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仅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林荣华;林文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近10余a来国内采用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电位法等测定麻黄碱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延峰;赵雪梅;王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国内21 a间人参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4例不良后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52.9%),循环系统(11.8%),消化系统(8.8%),休克及死亡(8.8%),其它(17.7%);病例年龄1个月~74岁,男性为女性的1.7倍;用药方式除1例肌注外,其余均为口服,剂量3~40 g;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数min至连续用药30d.
作者:张正康;施国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就江苏宜溧山区引种浙江东贝母的植物形态、粉末显微特征、生物碱含量等作了初步分析对比,认为植物形态因栽培稍有变异,显微特征、主要成分没有明显变异.
作者:许伟彪;李建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TLC对参葛胶囊中的人参、葛根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对制剂中小檗碱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巫乾林;闫雪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调剂工作者应具有中药专业的知识,更要具有中医的理论基础,才能配合医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准确、有效.但是,有些医疗单位的药剂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笔者作一粗浅论述,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傅伟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全蝎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Buthidae)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全体.全蝎药材分为淡全蝎和咸全蝎,盐制有去毒和防腐的作用,故市场上以咸全蝎为多见.但是近年来药材市场上的咸全蝎所含水分、盐分的量明显超出药材的炮制要求,且差异很大.鉴此,笔者在不同的供货单位取样观察分析,以期对市售药材的含水、盐量有比较确切的了解,并对此提出讨论,希望引起广大药材工作者对全蝎药材质量问题的重视.
作者:孙守祥;刘和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车前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种子.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祛痰止咳的功效.当前药材市场上发现有用葶苈子、荆芥子、藿香子伪充车前子出售.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现就其正伪品经验鉴别介绍如下.
作者:戚秀萍;侯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经考证,较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白蒿应为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ex Willd..
作者:张树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针对医院当前出现的中药质量问题,提出了加强中药质量监督管理的3方面具体措施,首先应健全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从入库到配发的整个过程都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其次应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实施院、科、室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此外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作者:黄月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阿胶的化学成分、药理、炮制与制剂研究进行了概述,为中药阿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信息和借鉴.
作者:杜中惠;宋健;刘东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以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白带多,月经紊乱等为主要症状.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附件增粗或可扪及索条状或包块,压痛等体征.其病因多由于产后、流产、经期等调理不当,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蕴结胞宫,阻滞气机,气滞血瘀而发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病情顽固,恢复较慢.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取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针对本病以劳累后,月经前后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的特点,对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并做好预防保健宣传工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游月春;林英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防感口服液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浑浊或沉淀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醇沉方法、蔗糖的沸腾时间、 pH值、搅拌时间、成品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口服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西医也常将其作为疾病的辅助治疗.合理的中西药物并用能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反之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本人就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做一简介.
作者:张少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西红花,又名番红花.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及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也有少量栽培.此药药源短缺,价格昂贵,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曾发现以其它植物花丝、花冠狭条或纸浆片染色后伪充.经药检证实,以红花伪充西红花的常见.又因西红花、红花两药药物名称、药材形状有些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为此,笔者就西红花与红花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理化、成分、性味功能等方面加以鉴别,简述如下.
作者:王翠珍;王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补精1号口服液是我院自制制剂,是由原来的丸剂改剂型而来,其制备工艺根据药性、临床、生产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分析比较而得来.根据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溶解性能确定制备工艺是以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为基本路线.其若干特殊药物作了特殊处理,确定了其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简述如下.
作者:张志军;孙文开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