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辉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9例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有平肝潜阳、活血止痛的作用。
作者:赵合强;尹园园;韩小岗;李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采用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在胫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钳夹复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45例,其中孟氏架外固定29例,钢板内固定1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3.4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42例,良3例,中0例,差0例。结论:经皮钳夹复位技术应用于胫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胫骨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的有效复位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王;李铭雄;叶若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韩禅虚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师,运用调中理气针法治愈了眩晕、糖尿病和湿疹等诸多疾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很多疾病都可以运用调中理气针法来治疗。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两年到本院治疗的74例中风后遗症病例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根据常规西医标准用药,观察组37例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连续施治2周后,研究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施治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1.89%,相较于对照组的64.8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分值相对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展开治疗,药效更加理想安全,且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李宝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三才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日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行三才乳腺治疗仪联合逍遥散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房情况和全身伴随症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三才乳腺治疗仪联合逍遥散治疗后,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情绪变化、月经异常和两胁胀满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结论:三才乳腺治疗仪联合逍遥散能明显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日后的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白贺霞;曹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16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1例。排石冲剂组患者服用排石冲剂治疗,化瘀排石汤组采用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化瘀排石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排石冲剂组的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四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急性期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床口腔科收治的智齿冠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每组先进行了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常规交替冲洗,A组采用甲硝唑粉末进行治疗,B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C组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明显,C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C组, 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均优于碘甘油。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倍他乐克及他汀类药物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与辛伐他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1%(35/4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为4.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猝死发生率,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
作者:吕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实际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的院内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且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略高于手术治疗组,但数据统计资料显示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整体效果均好,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选择。
作者:魏绍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RP、FIB、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与对照组的71.4%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CRP、FIB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黏度及炎症反应,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红东;吴学永;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倪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灸法联合穴位贴敷对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出现便秘的患者外用灸法及穴位贴敷,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便秘状况。
作者:陈永强;孙梅艳;李红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冲剂结合派丽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派丽奥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六味地黄汤冲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牙周的临床指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7%,且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袋的探诊深度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冲剂结合派丽奥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万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切排术后联合抗生素与中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差异。方法:选取113例肛周脓肿切排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意愿分成抗生素组(A组,n=50)和中药组(B组,n=63)。A组采用口服替硝唑片联合高锰酸钾液稀释坐浴方案治疗,B组采用消痈饮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坐浴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感染控制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复发率为18.0%,明显高于B组的1.6%和1.6%(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予以切排术联合中药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胜文;胡选亚;艾世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后联合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2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行手法整复后对照组采取石膏外固定,而观察组则采用小夹板固定,外敷中药粉,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疼痛感评分为(2.13±1.43),而对照组患儿疼痛感评分为(4.10±1.33),观察组肿胀消除度为72%,对照组肿胀消除度为5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小夹板固定比石膏外固定取得的效果更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冬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导师侯江红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用调和肺脾法治疗小儿久咳导致的尿频,注重从调和脾胃、宣肺温阳利水法入手,每获良效。
作者:周梦;司凯隆;侯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站在整体观念的宏观角度与辨证论治的微观角度双角度上,对疾病的防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等特点。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颇多,从临床、实验、方法学至理论的提出皆有涉足。通过查阅文献,从干预措施、基础研究、疗效评判方法及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归纳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春朝;唐莉;尹君;闵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软组织感染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且症状不明显,常常容易被忽视,造成治疗延误。本文中详细阐述了使用VSD负压引流治疗1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反复软组织结核感染患者,经过治疗,疗效显著,此种方法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徐继禧;晋大祥;梁德;丁金勇;江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通过对AS的控制和治疗,我们可以间接地减少或者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主要从肝主疏泄的角度分析AS的产生,并且通过综述从古到今的“从肝论治”的理法方药,论证了调肝对AS及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张守芳;宋鲁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