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左刚;王伟;沈旭明;唐冬梅;邱玉发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H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G HD患者232例分为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A组 ,29例)、妊娠期高血压(B组 ,82例)、轻度子痫前期(C组 ,31例)和重度子痫前期(D组 ,90例 ,其中产前子痫4例).回顾性分析四组GHD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四组平均妊娠数、年龄、高龄产妇、初产妇及未产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四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孕妇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四组胎儿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足月小样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未行正规产前检查的低龄初孕妇与子痫的发生密切相关.GHD中 ,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和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柳华;王志群;戴毅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取石.随着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的有机组合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念逐渐被外科医生所接受.本文综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圣平;张峰;王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颅内皮样囊肿起源于妊娠3-5周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上发病率较低 ,症状不典型 ,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将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姜成荣;倪红斌;梁维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长阻滞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g(Gadd45g)过表达及靶向沉默对垂体瘤AtT-20细胞及小鼠原代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等影响.方法 构建 Gadd45g 基因的CDS区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 p3XFLAG-Gadd45g及其shRNA真核表达质粒pLKO .1-sh-Gadd45g ,将p3XFLAG-Gadd45g转染至小鼠垂体瘤AtT-20细胞中.其shRNA真核表达质粒pLKO .1-puro-sh-Gadd45g进行慢病毒包装,病毒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LAG-Gadd45g融合蛋白的表达及RT-PCR检测shRNA沉默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 ,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蛋白、自噬蛋白的影响.结果 Gadd45g及其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构建的p3XFLAG-Gadd45g质粒在垂体瘤AtT-20细胞中能够表达;Gadd45g shRNA具有沉默效率.在垂体瘤AtT-20细胞中过表达Gadd45g ,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并能诱导Caspase-3表达,降低Beclin 1表达及LC3-Ⅱ/Ⅰ的比值(P<0 .05).与之相反,在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shRNA干扰Gadd45g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并降低Caspase-3表达,而增加Beclin 1表达及LC3-Ⅱ/Ⅰ的比值(P<0 .05).结论 垂体瘤中Gadd45g的表达缺失可能使得垂体瘤A t T-20细胞凋亡受阻及自噬作用增强 ,从而促进垂体瘤的发生、发展.恢复垂体瘤细胞中Gadd45g的表达及抑制垂体瘤细胞自噬作用有望成为垂体瘤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胡昌龙;杨勇;陈波;王景文;张锋;胡维;葛璐;龚爱华;王安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锡粒散对宫颈治疗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宫颈聚焦超声术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患者108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其中宫颈聚焦超声术31例、宫颈 LEEP 23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术后加用锡粒散.观察两组术后4、6、8周阴道流液量、分泌物性状、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等综合评分.结果 治疗后4、6、8周 ,治疗组宫颈状况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随访期内继发感染及大出血各2例 ,肉芽增生4例.结论 锡粒散能减轻宫颈治疗术后阴道流液等症状 ,促进宫颈治疗后创面的愈合.
作者:曹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相对罕见 ,占颅内动脉瘤的0.3%-1.0% ,占颈内动脉瘤的0.9%-6.5% [1 ] .目前对于血泡样动脉瘤的研究 ,包括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缺乏统一认识.既往文献多认为血流动力学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泡样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尚未发现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相关报道.我们对2例因明确外伤史就诊 ,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前壁血泡样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治疗 ,结合相关文献 ,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李然;杨咏波;王毅;那世杰;王斌;黄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对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15例 ISS患儿分为 IGF-1生成/基础比值 ≥3的无生长激素不敏感(GHI)组(A组 ,4例)和IG F-1生成/基础比值<3的部分G H I组(B组 ,11例).比较两组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的生长速率 ,分析 IGF-1生成试验中 IGF-1反应水平与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 rhGH治疗6个月后 ,A组与B组生长速率无统计学差异[(12.1 ± 1.3) cm/年vs .(11.0 ± 1.6) cm/年](P>0 .05).B组IGF-1生成试验中 ,IGF-1反应水平与生长速率无相关性(r=0 .596 , P>0 .05).结论 IGF-1生成试验可为明确ISS病因提供参考 ,但作为独立预测rhGH对ISS患儿促生长疗效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娅;高兰英;王安茹;单晔;陈苗苗;于宝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过氧乙酸对医院中央空调通风管道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3% 过氧乙酸消毒剂加热产生的蒸汽连接到中央空调通风管道 ,以中央空调系统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为载体 ,扩散至整个中央空调管道内部进行密闭消毒.对中央空调所属区域室内以1% 过氧乙酸进行密闭熏蒸消毒.分别对消毒前后中央空调出风口送风中菌落数、相应室内消毒后及中央空调开机1h后空气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经过氧乙酸消毒后 ,中央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下降 ,开机1h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无明显上升.结论 过氧乙酸对医院中央空调管道系统密闭熏蒸消毒后 ,送风口和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
作者:钱沂;许晓萍;张金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胆囊管结石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胆囊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诊断胆囊管结石的准确率为25.6% (20/78 ) , C T为30.8% (24/78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 P )为81.5% (53/65 ).78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其中 ,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 ,8例高危老年患者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 ,1个月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穿刺孔感染1例 ,胆漏1例.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未发生胆道狭窄及胆总管结石.结论 胆囊管结石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MRCP有助于发现胆囊管结石 ,高危老年患者应先行PTGBD ,尽可能避免急诊手术.疑有胆囊管结石应仔细探查胆囊管 ,腹腔镜手术处理胆囊管结石安全可行.
作者:顾澄宇;陈颖;乔谦;徐成凯;毕杰;蔡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 M )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 ,卵巢是易发生EM 的器官 ,约80% 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 ,50% 患者双侧卵巢受累.目前认为以腹腔镜确诊、手术+ 药物为 EM 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应为 EM 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 ,术后患者对促排卵的反应性下降 ,甚至增加卵巢早衰的风险[1 ] .
作者:郑丽君;郭亮生;朱维培;胡敏;钱志红;任琼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低体温是指人体中心温度低于35℃ 的情况.特殊情况低体温对人体是有益处的,可以降低机体的耗氧量 ,保护脑细胞 ;但是绝大多数低体温会对患者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手术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各脏器的储备功能显著降低,体温调节功能降低,更容易产生低体温.
作者:史雪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 ,均采用规范三联疗法.A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LBBLB)治疗 ,630 mg ,每日口服2次 ;B组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BSDLB)1000 mg ,每日口服2次治疗.疗程14 d ,停药后1个月复查H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A组和B组临床有效率和溃疡愈合率相仿(96.0% vs .88.0% 和86.0% vs .80.0% )(P>0 .05);A 组治疗后 Hp根除率高于B组(92.0% v s .80.0% )( P<0 .01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恶心、腹泻、头晕和食欲减退等;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4.0% vs .2 .0% )(P>0.05).结论 在规范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LBBLB治疗 Hp根除率高于加用BSDLB.
作者:王莎;周贤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低氧环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的在位细胞葡萄糖、乳酸及三磷酸腺苷(ATP)的改变 ,探讨低氧在E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A组)和10例正常内膜组织(B组) ,分别置于常氧(21% O2 )与低氧(1% O2 )培养箱中48 h ,测定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的生成.结果 常氧下 ,两组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生成水平相似(P>0 .05).低氧下 ,A组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均高于B组[(14.58 ± 3.59) mmol · L-1 · 10-6 cell vs .(8.58 ± 5.54) mmol · L-1 · 10-6 cell和(0.99 ± 0.19) mmol · L-1 · 10-6 cell vs .(0.58 ± 0.29) mmol·L-1·10-6cell](P<0.05),而ATP生成水平相仿[(8.72±0.35)nmol×106cellvs.(8.70± 0.53)nmol×106cell)(P>0 .05)].结论 低氧可能提高EMs在位内膜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从而可能有利于EM s的疾病发展.
作者:吴夏迪;曲娟;冒韵东;李冬菊;戴卫红;黄洁;王玮;丁卫;崔毓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年龄、吞咽障碍、慢性疾病史是急性脑出血保守治疗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P<0 .05 ).23例患者检出病原菌29株 ,其中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9株 ,占31.0% )、鲍曼不动杆菌(8株 ,占27.6%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 ,占24.1% ).结论 对于急性脑出血行保守治疗的患者 ,应针对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锦景;张旸;朱春然;余万;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患者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意识及呼吸障碍 ,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和吞咽.因此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气管切开是必要的手段 ,可以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满足其对氧气的需要.
作者:纪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常见附件在复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配合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杂上消化道异物患者48例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食管异物32例 ,以食管上段多见.9例患者伴有上消化道疾病.异物取出成功率达93.8% .结论 内镜附件合理使用有助于异物顺利取出.
作者:徐娴;张振玉;邵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L-1B 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中国江苏部分地区高危 H PV持续感染(A组 ,223例)和感染自我清除的汉族女性(B组 ,186例)IL-1B T-31C、C-511T基因型分布.结果 两组IL-1B T-31C和C-511T 位点各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 .05).IL-1B T-31C和C-511T位点的基因频率与HPV持续感染遗传易感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结论 在中国江苏汉族女性人群中 ,IL-1B T-31C和 C-511T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危HPV持续感染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郑真霞;缪娟;崔毓桂;周德兰;韩素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体力劳动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1062例非体力劳动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和尿酸 ,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 男性BM I高于女性( P<0 .05 ).随着年龄的增加 ,男性的FBG、血压和TC异常比例以及女性的BMI、血压和 TC异常比例均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P<0 .05).结论 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的比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佳策略是多重危险因素控制.
作者:支晓明;崔琴;杨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评估有氧运动后阿尔茨海默病(A D )患者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 将42例A D患者随机均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采用踩脚踏车或以跑步机运动为有氧训练项目 ,以强度为50%-70% 大运动能力作为训练标准 ,每次训练持续60-90 min(中途休息10 min);共训练12周 ,每周训练3次.检测训练前和12周训练后的 ALFF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 训练后 ,训练组MMSE评分和 ALFF值较训练前增高(P<0 .05);训练组前后两次ALFF差值大于对照组(P<0 .05).ALFF值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LFF可以作为AD患者有氧训练有效性评判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纬;王蔚;杨思雨;常春红;王英;吴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更小手术创伤 ,成为外科医生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案[1 ] .近年来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使术后无瘢痕成为现实 ,其将来可能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而广泛临床应用[2 ] ,尽管国内已经率先将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 ,但多数医院开展较少.
作者:王鹏;郭青松;李厚祥;芮理;周纯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