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军英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按AO/ASIF桡骨远端骨折分型:C1型87例、C2型69例、C3型4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3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者术后X射线片及CT片显示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长度及桡腕关节面平整性、桡尺远端关节的稳定性均较术前改善.Dienst功能评分,优86例,良95例,可20例,差2例;三种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腕部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树;王加宽;徐南伟;荆鑫;顾加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D CE-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2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分析图像质量和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20例均成功实施3D CE-MRA扫描,图像质量优良,能清晰显示出下肢动脉血管的情况: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3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5例;16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结论 3D CE-MRA能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舒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肌酐(Cr)在冠心病(CH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CHD患者15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6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40例)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D组).根据首次血清Cr浓度分为E组(106 μmol/L≤Cr≤194 μmol/L,82例)和F组(Cr<106μmol/L,72例).乳胶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sCD14和Cr水平.结果 A、B组血清CRP、sCD14和Cr浓度均高于C、D组,A组亦高于B组(P<0.05);C组Cr浓度高于D组(P<0.05).E组血清CRP和sCD14浓度均高于F组(P<0.05).血清sCD14、Cr与CRP呈正相关(r=0.717、0.623,P<0.01);血清sCD14与Cr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 血清sCD14和Cr水平均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且与CHD,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存在密切联系的炎性机制.
作者:贾雪芹;陈海滨;邱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医学的日益发展以及更多女性对自我形象的高度重视,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更偏重于保留乳房[1,2].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乳腺癌常规手术方式,是确立术后病理分期、判断预后、决定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依据[3].但有报道,早期乳腺癌行ALND不能提高生存率,而且可能导致上肢出现水肿、麻木、疼痛、功能障碍及淋巴瘘、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4].前哨淋巴结活检(SLND)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的准确性已达95%-98%[5].SLND代替ALND在保留乳房乳腺癌手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科对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肿瘤扩大切除术+ SLND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昊;谢锡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另三组采用每周2次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3 ml/kg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2周(B组,8只)、4周(C组,8只)和6周(D组,10只)处死,行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肺纤维程度,用免疫组化检测MCP-1表达,RT-PCR检测MC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B、C、D组肺纤维化程度依次加重,MCP-1表达逐渐增多.MCP-1、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在B、C、D组逐渐增强,且均高于A组(P<0.05).MCP-1 mRNA表达与α-SMA mRNA、Ⅰ型胶原mRNA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s =0.625、0.547和0.414,P<0.05).结论 MCP-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石静;陆翠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AST在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AHF患者110例,随访100 d,检测血NT-proBNP、AST和血红蛋白.其中,死亡18例(A组),生存92例(B组).结果 A组血NT-proBNP和AST高于B组(P<0.01),而血红蛋白低于B组(P<0.05).取NT-proBNP 2379 pg/ml、AST 42.15 U/L和NT-proBNP联合AST预测因子0.350为临界值,其预测AHF患者发病100 d内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84.2%、63.2%和57.9%,特异度分别为67.0%、83.0%和92.0%.AHF患者NT-proBNP与AST异常升高预示生存率低.结论 联合检测NT-proBNP和AST有助于预测AHF的预后.
作者:方红义;沈沭彤;陶丽婵;李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BVac)接种次数对阻断高HBV载量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30例HBe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婴儿(A组,孕妇临产时HBV DNA均>1×106 copies/ml)和27例同期条件匹配生产的婴儿(B组)血液标本检查HBVM和HBV DNA定量,予出生时和15d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 IU各1针;HBVac 20 μg肌肉注射:A组婴儿按0、1、2、6个月方案;B组婴儿按0、1、6个月方案注射.结果 随访至7个月龄.免疫程序结束后,A、B两组婴儿抗-HBs滴度、HBeAg值下降速度相仿(P>0.05),但B组有2例婴儿抗-HBs阴性,7例抗-HBs低于100 mIU/ml.A、B两组婴儿的ALT和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HBIG及HBVac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增加HBVac注射次数可提高婴儿抗-HBs滴度.
作者:王根菊;王翠敏;丁祎;阚乃颖;江红秀;石金美;韩国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FOLFOX方案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其中60例接受FOLFOX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50例未化疗.观察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组中位无病生存期长于未化疗组(22.5个月vs.15.4个月),2年无病生存率高于未化疗组(46.7%vs.24.0%) (P<0.05).病理分期和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术后化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毒性,大多数以Ⅰ、Ⅱ度为主,能够耐受.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辅助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病理分期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术后化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陆晓;符炜;陆屸;张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主要护理方式是家庭护理服务模式.由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家庭护理人员知识的欠缺性,出院后康复护理成为社会难题.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在帮助高风险老年患者及其家人成功度过出院过渡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干预训练的目的是让家庭护理人员充分准备,提高对患者各种需求的认识,并能够满足在出院过渡阶段的家庭护理人员的特定需求,从而让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中能够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我们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外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干预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闫秀芹;张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脑内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模型(B)组、地塞米松处理(C)组和丹参注射液处理(D)组.术后7d,统计各组小鼠生存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神经元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部位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小鼠生存率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ERK1/2表达、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1);而C组和D组能逆转B组上述各观察指标的变化过程(P<0.01或P<0.05),其中D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中枢脑内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熊存全;胡君;周红成;吴争鸣;孙秀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的上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恶性肿瘤相关的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次采用膀胱镜和输尿管镜下D-J管引流,成功率80.0%(36/45);15例次采用B超或DSA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成功率93.3%(14/15);5例次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对恶性肿瘤相关的上尿路梗阻宜早期引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
作者:潘慧星;吴德尧;瞿平;周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大量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同时组织纤维化而导致器官肿大或结节性病变[1].临床主要受累器官是胰腺、泪腺、唾液腺、后腹膜、胆道、肾脏、甲状腺及垂体等,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IgG4-RD又称为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3],男性好发,且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4].我科于2013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3例IgG4-RD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兰兰;丁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75例TKR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为氯胺酮2.0 mg/kg+舒芬太尼2.0 μg/kg(A组)、舒芬太尼2.5μg/kg(B组)或舒芬太尼2.0μg/kg(C组),加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参数:背景输注2 ml/h;PCI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息状态下,A、B、C组VAS疼痛评分依次升高(P<0.05),且A组活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6h和12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48 h内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B组恶心、眩晕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TKR术后静脉PCIA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单用.
作者:季淑娟;姚凤珍;黄礼兵;崔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开展,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一直是各科努力的方向.而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是一种直接、真实、客观的护理质量反馈方法,便于医院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存在问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1].而通过电话随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针对满意度调查所反馈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能够更加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我科初涉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遵循PDCA循环理论,在针对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婕;史冬梅;许艳玲;何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人民健康需求的日益扩大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团队综合服务效能已成为新时期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效能是指选择合适的目标并使其实现的能力,即去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设定目标必须适当;二是目标必须能够实现[1].
作者:陈步伟;哈维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等级评审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展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治和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为此,我院成立了合理用药小组,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小组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谢小菊;徐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家族史(FH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2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无FHD者798例(A组),有FHD者104例(B组).结果 B组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24 kg/m2、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A组(10.6% vs.5.0%、29.8% vs.17.3%) (P<0.05).B组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7.7%vs.2.5%)(P<0.05).产后随访90 d,B组婴儿体重高于A组(7.14±0.53) kg vs.(7.02±0.61) kg](P<0.05).结论 对有FHD的孕妇需要格外重视早孕期,即应建立合理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体重和孕期血糖,从胚胎时期减少孕妇高血糖对胎儿的危害.
作者:柳华;王志群;戴毅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FNA)联合弹性成像的应变率比值(SR)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129例资料.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NA和SR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联合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85.2%.联合FNA和SR检查、单纯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0%、91.4%和69.0%.结论 联合使用FNA和SR检查能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金志斌;张捷;闻宝杰;曹秋月;彭娟;吴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全身麻醉组(A组)和股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To)、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时(T1)、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后1 rain(T2)、切皮时(T3)和拔管或取出喉罩时(T4)的MAP和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或取出喉罩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T1、T2、T4时的MAP和HR较低,术毕苏醒较快,拔管呛咳和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Ⅰ-gel喉罩全身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循环稳定,苏醒迅速,并发症较少.
作者:黄礼兵;杨光;季淑娟;崔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男10例,女24例;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胸部CT孤立型病灶8例(23.5%);多结节病灶型7例(20.6%);肺炎型19例(55.9%).误诊18例(52.9%),误诊为肺部炎症12例、肺结核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3年.结论 女性BAC患者发病率较高,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容易误诊为肺部感染,需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陶章;黄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