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臭氧注射联合椎管外针刀闭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唐可;倪家骧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针刀闭合术, 臭氧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臭氧腰椎间盘盘内外注射或结合椎管外针刀闭合术治疗61例下腰痛患者.入选共72例诊断疑似为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臭氧注射)36例和B组(臭氧注射及椎管外针刀闭合术)36例,术后1周、6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29例、B组32例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变(P<0.01),术后1周VA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VAS值比较(P<0.05);A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65.5%,B组为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结合针刀闭合术疗效满意.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中国髋部骨折患者约660万,90%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3/4为女性,其中50%为粗隆间骨折,超过20%骨折患者1年后死亡;美国髋部骨折患者每年约25万,2040年预计超过50万,大约30%骨折患者1年后死亡[1].因此,治疗股骨粗间骨折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随着骨科同道的不懈努力及新型固定材料的出现,股骨粗间骨折的治疗技术日渐成熟,但每一固定材料都有其生物力学特点,对于不同的骨折分型,选择何种固定材料对于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成败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选择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车伟伟;胡年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

    骨质疏松症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减少,导致骨组织中骨密度下降,骨质脆性增高,骨折风险性增高,骨显微结构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慢性顽固性全身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全身性或局部性的骨痛、腰背酸痛、下肢抽搐、全身乏力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骨密度减少、骨结构变形等[1,2].据2004年前的综述显示,全球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超过2亿,发病率据常见病中居第六位[3],我国部分地区患病率达到12.4%[4].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的药物,虽然对骨质疏松症的某阶段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也未能有效治疗该病,特别是副作用、疗效不稳定性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巨大困扰.传统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医药传统方法,本研究者团队采用推拿、磁疗、中药熏蒸和中药内服的内外同治的中医综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全;叶员海;张海林;张天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金刚健骨片对去卵巢模型鼠TGF-β1及IGF-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刚健骨片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TGF-β1及IGF-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金刚健骨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A)组、金刚健骨片大剂量(B)组、金刚健骨片小剂量(C)组、雌激素(D)组、模型(E)组.所有大鼠常规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使用对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集第三腰椎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及IGF-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检验水准α=0.05.结果:①TGF-β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B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E组与A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GF-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金刚健骨片能使TGF-β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其治疗作用与雌激素治疗相仿,并能修复或者改善骨组织微细结构.②骨组织中IGF-1含量与雌激素关联不明显,金刚健骨片可略提高IGF-1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曹寅生;朱付平;冯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脊柱旋转手法联合姿态调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脊柱旋转手法联合姿态调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脊柱旋转手法联合姿态调衡法(R组,n=100),对照组:机械床牵引联合五点支撑法(E组,n=100);治疗前后进行症状学评分,影像学评分以及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旋转手法联合姿态调衡法治疗LDH效果显著,安全,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继荣;柳直;陈文;张海清;张天太;杨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臭氧合剂骶管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0例

    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多为卧床休息、药物内服治疗、中药外敷等保守疗法,病情反复,有效周期短,疗效不理想;手术治疗,风险高,损伤大,患者不易接受.故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使用臭氧合剂骶管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0例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63.3岁,病程4个月~29年.病例情况:椎管矢状径11mm~13mm者,男64例,女55例;椎管矢状径小于11mm者,男17例,女14例.下肢踩棉花感者21例.骨质增生致椎管狭窄39例,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36例.

    作者:黄建国;闫兆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对16例(18膝)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方法:选用髌旁内侧入路、适当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进行手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术后定期随访测量FTA角、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13.4°降低到7.3°;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7.4°提高到110.5°;KSS 评分由术前的43.9分提高到8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纠正,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孔令俊;李金鹏;邓强;王承祥;李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疗效分析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发作时症状可见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午夜疼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疼痛发作严重时难以忍受,膝关节局部疼痛在活动及负重时加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伴有全身发热症状.本文应用关节镜治疗该病患者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轩;郑小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有限元法在颈椎生物力学中应用研究分析

    有限元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早提出,广泛应用于工程学领域,Breakelmans等[1]和Rybick等[2]首次将有限元模型引入骨骼力学分析,Belytschko等[3]早将此分析法应用于脊柱力学研究.由于颈椎在形状、结构、载荷以及材料性质方面有其特殊复杂性,早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如电测、全息照相、光弹)不能完全反映颈椎的真实情况,而有限元分析法可获得更多的信息,较其他研究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进而广泛应用于颈椎疾病的研究.近年来应用有限元技术构建颈椎不同干预措施下模型分析颈椎疾病生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脊柱生物力学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笔者对近几年有限元法在颈椎生物力学应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艳国;张琪;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老年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再次崁插移位治疗探讨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的日益严重,Colles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常常在跌倒时手腕撑地导致该骨折发生,并多为粉碎性,常波及关节面,为不稳定性骨折.经手法闭合复位夹板/石膏固定后,因为前臂肌肉的强力收缩难以持续维持骨折对位对线,易出现骨折端再次崁插移位,以致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腕部美观及功能活动,我们在2011年10月-2012年9月接诊Colles骨折患者时,我们对手法闭合复位超腕关节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患者进行调整,早期(2周)加握拳位固定治疗,发现能有效的减少骨折端再次崁插移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声忠;吴修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腰椎结核患者8例(6男,2女),年龄19~57岁(41±14岁).其中病灶侵犯1个椎体1例,2个椎体7例.8例患者均采取Ⅰ期结核病灶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疼痛、神经感觉、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s角以及椎体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均获随访17~31个月,平均24.5个月,整个手术平均时间为3h.视觉疼痛评分VAS由术前3~5(3.63±0.74)改善到术后0~1(0.13±0.35);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平均9.79°矫正至19.69°,矫正率62.5%.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平均7.38°矫正至1.98°,矫正率75%.手术后平均改善ASIA分级0.75个.结论:对腰椎结核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维界;王克荣;郑伟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改良DHS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DHS(dynamic hip screw)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1年用DHS和改良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15例,其中DHS组58例,改良DHS组57例,对2组患者的疼痛、畸形、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5~18月,平均16.1月随访,改良DHS组无手术失败病例,1例发生臀部压疮.对照组1例螺钉切出,1例螺钉松动退出,经半髋置换后恢复功能,并发症2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DHS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患者,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陈冰;贾万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肩周4点阻滞法配合肩关节闭合松解术治疗严重肩周炎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肩周4点阻滞法+闭合松解术治疗严重肩周炎的远期疗效.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肩周4点阻滞法,而B组采用肩周4点阻滞法+闭合松解术进行治疗.半年后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疗效的改善率.结果:A组优良率为63.3%,B组优良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远期疗效优于A组.结论:采用肩周4点阻滞法配合肩关节闭合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可取得较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范儒军;吴佳璇;张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五联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5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属于腰腿痛范围,多由于劳损、风寒、扭挫导致经络不畅、气血瘀滞、筋骨失养,不通则痛.我科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随机选取JOA评分大于10的患者150例纳入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旋牵过伸法配合展筋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2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旋牵过伸法配合展筋乳与单纯旋牵过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旋牵过伸法加展筋乳和单纯旋牵过伸法治疗,20次后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9.4%、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2%、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牵过伸法配合展筋乳的临床疗效与随访结果均优于旋牵过伸法治疗,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玉龙;王平;刘爱峰;张君涛;张超;李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在急诊皮肤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在日常急诊工作中会经常收治断指再植患者,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断指再植成功率逐渐提高.但是在断指再植病人中,经常会遇到伴有不同面积的外伤性皮肤缺损者,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我院自2010年以来,收治皮肤缺损性断指再植患者19例,一期全部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金海龙;隋海明;周纪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评价四步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中期KO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四步手法结合中药烫疗组(治疗组)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组(对照组),两组病例各为100例,治疗后根据HSS积分进行疗效比较.结论:对于早期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四步手法结合中药烫疗在总分、疼痛、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减分项目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江龙;莫坚;王大伟;姜南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模拟拔伸按压手法腰椎运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模拟腰部拔伸按压手法时腰椎内部结构变化.方法:使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多节段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模拟拔伸按压手法的条件.结果:在拔伸按压状态下,腰椎前屈30°椎间盘组织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变化明显,提示在设定的条件下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是安全的.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各种腰部拔伸按压手法的状态,并可以得到与生物力学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为研究腰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手段.

    作者:杨学锋;张晓刚;李具宝;李延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骨肉瘤耐药性KH-OS/ADM细胞SCID小鼠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目的:建立耐药性骨肉瘤小鼠模型,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建立的阿霉素耐药性骨肉瘤细胞KH-OS,将其移植到SCID小鼠中,观察小鼠生物学特性,包括荷瘤大小、病理学以及耐药基因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周内小鼠体内明显成瘤,病理学检测提示为骨细胞瘤,耐药相关基因MDR1、GST-π和Topo-Ⅱ在KH-OS/ADM移植的骨肉瘤小鼠模型实验组中50%表达.结论:通过耐药性骨肉瘤细胞系可建立耐药性的骨肉瘤小鼠模型,可用于骨肉瘤动物体内耐药性机制的科研实验.

    作者:黄永明;苏海涛;黄启明;易春智;刘军;林定坤;樊粤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药联合中医手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165例

    骨关节炎(OA)也称为骨关节病、退变性关节病或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并伴有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内滑膜的病理改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3].临床表现[4]主要包括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出现关节滑膜充血、关节间隙不对称、水肿积液、肿胀、疼痛、畸形、髋关节半脱位以及功能障碍等,因为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因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探讨中医传统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6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应用中医传统手法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其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英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研究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的重吸收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未经手术治疗、化学融核、椎间盘镜髓核(HNP)切除等治疗而发生的突出HNP的消失或缩小.自Guinto[1]于1984年首次通过CT观察到突出腰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起,至今国内外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或缩小的研究和报道日益增多,诸多学者对重吸收的时间、特点以及机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为非手术治疗LDH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临床依据.1 病例报道

    作者:俞振翰;姜宏;钱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