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新;王铁良
目的:观察益肝化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以益肝化瘀汤治疗.结果:一级疗效26例,占44.8%;二级疗效18例,占31.1%;三级疗效10例,占172%;无效4例,占6.9%;总有效率93.1%.结论:益肝化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海永慧;王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建立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总结,从常用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分类到模型的应用及仍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强调在实际运用时,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模型,而应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能敏感地反映出研究指标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春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10年是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的后1年,为了解我县妇幼卫生指标进展情况与全市所处水平,以给今后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卫娣;王雪梅;钟艳;郝旭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长期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0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8例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0,且在膀胱注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治疗后出院,1~6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其中5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剩余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王玉宝;王佳;安海泉;管智慧;郑树江;田迎春;傲日格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难治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的难治性胃溃疡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期行药物保守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穿孔、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感染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难治性胃溃疡效果好,能显著提高溃疡治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覃树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缺陷简要分析医疗设备未来的发展新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结果:现阶段医疗设备的管理粗放落后,缺乏统一规范的科学标准及实施细则.结论:规范医疗设备科学化管理、施行医疗器械全程信息化管理、规范医疗器械及耗材的规范化管理等,是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新趋势.
作者:陈跃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信息支持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350例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是否在职、高血压病程、测压率等.结论: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给予信息支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何国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行糖尿痛饮食、优质低蛋白摄入、常规降糖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同时给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两组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CRP的抗炎效应,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作者:杨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中西医对脾认识上的异同.方法:从中西医对睥的认识入手,即从位置上的大致相同、形态上的大同小异、结构上的截然不同和功能上的异同并存等方面来阐述中西医对脾的理解.结果:中西医对脾的认识大部分不谋而合,唯有功能认识有很大差距.结论:脾作为人体重要功能器官之一,中西医对它的认识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功能上的差距很大.但两者仍然存在必然的联系.
作者:何怀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疾病,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IM)属癌前病变.在治疗上方法多种多样,中医治疗本病在辨证在基础上,大多采用以古方为基础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综述如下.
作者:刘辉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据1977年全国肛肠病调查,痔的发病率为51.53%,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19%,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本研究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痔绝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比.结果中药熏洗对促进痔疮术后伤口愈合,减少肛周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报道如下.
作者:陈德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诱导期透析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护士根据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杨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院护理部于2007年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作为小组的网络成员,笔者努力做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自我监护能力,同时,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用药的复杂性以及对糖尿病饮食控制产生误解等原因使得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导致患者休克,危及生命.而健康教育对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芸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国糖尿病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目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迄今尚无有效方法能够防止其发展和恶化.如何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当前糖尿病和肾脏病学者们共同的研究热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使用降糖益肾汤在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保护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室器械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程序,每月抽样检测各类器械.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按工作流程清洗的手术室器械每月抽样检测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大限度降低了由于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包装规范化杜绝了夹带、丢失现象,利于器械的管理和保养;节省了手术室护士大量时间,满足了专科发展的需要.结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确保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效果,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才能创造出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曾杰明;郑燕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2010年7-12月门诊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12月本院门诊处方6577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160张,占所查处方的2.43%.结论:要定期开展处方分析,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林剑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能否抢救成功取决于迅速有效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女,72岁,于半个月前开始每于劳累及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痛疼,向颈前放射,伴大汗,疼痛持续5~10分钟,休息10分钟左右上述症状可缓解,每日发作1~3次.于2011年2月10日入院,查体:T36.5℃,P 80次/min,R16次/min,BP150/80 mmHg.
作者:刘延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甘露饮随症加减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配以尿毒清颗粒,甘露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甘露饮汤剂,2个月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比较甘露饮组疗效优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及血红蛋白比较,甘露饮组均优于普通治疗组.结论:甘露饮随症加减配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李向新;王铁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病人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相应增加,然而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明显降低,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闲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我院采用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老年病人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本文将对老年病人常见的股骨头置换手术中,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重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作一些比较.
作者:周美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IP(CPT-11/DDP)方案临床疗效与EP(DDP/VP-16)方案的临床疗效之间的比较.方法:收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复发超过3个月以上,且体质较好者48例,其中26例采用IP(CPT-11/DDP)方案(治疗组),22例采用EP(DDP/VP-16)方案(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生活质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客观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IP(CPT-11/DDP)方案与EP(DDP/VP-16)方案相比,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近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CPT-11在广泛期SCLC患者有治疗意义.
作者:蒋淳琪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