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姣姣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西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可从肝肾亏损、湿热浸淫的病机入手进行治疗。采用清热利湿,补益肝肾的治法,合理处方用药,如能坚持服药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拓宽同道思路,兹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作者:刘福贵;王松龄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用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ora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湿疹患者而言,中药内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梅青;张学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康艾注射液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癌晚期患者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康艾注射液加佳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佳支持治疗,30d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治疗2个疗程后,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Kamoifky评分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情况、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傅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77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S组(实验组)39例48指和D组(对照组)38例42指。S组术后给予疏血通治疗,D组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治疗,其余常规治疗两组相同。术后做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用药后30min、1d、3d、7d四个时间点抽血检测人血栓素B2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再植指体存活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指体肿胀程度比较,S组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毛细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S组低于D组。两组术后1d、3d及7d PT、APTT检测比较,S组与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后S组血液人血栓素B2、前列腺素F1α、P选择素、丙二醛和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D组人血栓素B2、丙二醛下降明显,人6-酮-前列腺素F1α上升,其余指标稍有波动,但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上S组与D组相当。总体疗效比较,S组优于D组,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基础治疗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合基础治疗在防治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疗效方面比较,疏血通注射液有减轻再植指体术后肿胀程度、提高指体存活率的作用,但在改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上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赵祚塨;王孝辉;姚俊娜;郭绍勇;陈利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均具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各中医证型与血清Ⅳ型胶原(Ⅳ-C)、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DNⅢ~Ⅴ期患者共113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四种证型,同时设糖尿病(DM)组及健康组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Ⅳ-C、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DN组的Ⅳ-C、Hcy水平较健康组均有升高,其中DN组升高更明显(P<0.05)。DN各证型组的Ⅳ-C、Hcy水平特征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DN各中医证型演进与Ⅳ-C、Hcy水平为正相关关系。结论:Ⅳ-C、Hcy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且Ⅳ-C、Hcy水平与DN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为DN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唐爱华;王振刚;李吉武;陈莉;高言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针灸辅以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氧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辅以中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4%)显著高于对照组(66.3%),P<0.05,观察组患者JOA积分为(27.85±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6±4.2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7.4%),P=0.000。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采用针灸辅以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陈旭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00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00例给予常规治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C组100例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患者整体疗效较好,B组次之,A组患者整体疗效差。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闫仲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对肛肠科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肛肠科采用的各种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研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肛肠科疾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不仅可以消肿止痛,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方法治疗肛肠科疾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较好。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0名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编入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杜冷丁镇痛,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则用针灸辅助杜冷丁镇痛,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通过VAS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有效率为98.0%,显效率为77.5%,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针灸疗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黄文;刘明;李擎东;田馨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系统评价补虚祛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万方,VIP, PubMed, Cochrane Library,MEDLINE,查以“补虚祛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被纳入,包括116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虚祛痰法为主的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免疫指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改善,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退出或失访。结论:由于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均不高,故此系统评价产生偏倚风险较高,合并分析的结果可靠程度均不高。因此,补虚祛痰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周鹏;梁爱武;张惠敏;骆盅霖;韦筱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6例,常规组给予心宝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持续一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1%;且研究组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不存在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效果更为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心宝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梁田;王忠良;张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2015年1-10月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口服缬沙坦,治疗组20例加用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前减少,血清白蛋白上升,血肌酐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缬沙坦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可以减少蛋白尿,提升血清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作者:徐彩;祁爱蓉;傅博;周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虚、湿、毒”长期蕴结于体内,损伤正气,阻滞经络,瘀积而成癌肿。中医治疗肿瘤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可能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发生的改变有关。
作者:罗昊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丹蛭胶囊干预阿司匹林抵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查出的100例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加服丹蛭胶囊。比较两组患者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实验指标、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绞痛持续时间、中医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干预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中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评价比较中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蛭胶囊能够缓解阿司匹林抵抗,加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心绞痛次数及缩短持续时间。
作者:齐锋;宋柏奇;邓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药养血固肾汤应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50例,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养血固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0.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钙和磷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养血固肾汤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谭志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刊号为:CN11-5895/R,国际刊号ISSN 1674-7860,旬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单位为《中医临床研究》编辑部。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为本,西医为用,中西医并重,医药并重,医疗保健并重,预防及治未病并重,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并重。欢迎各级卫生系统党政机关、医疗机构、卫生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订阅2016年《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活血化瘀中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跟踪治疗分析。根据数据结果进行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信息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均有所降低,不过实验组疗效更显著,经SPSS18.0系统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有着不俗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宁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与胸椎小关节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推拿正骨手法治疗1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观察其疗效;且通过疗效反证方法分析外伤性截瘫与胸椎小关节紊乱之间的关系与疗效机理。结果:经推拿正骨治疗3个月共17次,患者下肢自主运动、排便、皮肤感觉等功能恢复,疗效稳定。随访5年,未曾复发。结论:推拿正骨手法矫正胸椎小关节错缝,可纠正椎体位置,促进组织充血、水肿和无菌性炎症的吸收,降低胸段椎管内压力,减轻胸髓、胸脊神经的压迫或刺激,使下肢肌力和自主运动功能得到康复。因此,我们认为,本例患者截瘫的主要病因是胸椎小关节紊乱,将这类无骨折、无脊髓严重损伤的外伤性截瘫拟诊为“脊髓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更有利于临床推拿正骨针对性治疗,尽早纠正其解剖位置,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马高亮;黄竹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小儿厌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病程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庄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