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庄海燕

关键词:小儿厌食, 病因病机, 治疗, 综述
摘要:小儿厌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病程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华;陈永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法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颈型颈椎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予口服复方葛根桂枝汤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理疗,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显效3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控制23例,显效33例,有效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雄健;王伟群;吴惠妃;吴俊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均具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导可视联合生化汤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观察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后应用生化汤的临床疗效。与普通人工流产后应用益母草颗粒相比,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后应用生化汤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率。

    作者:尚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寻找提升中风后遗症病患预后效果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30例中风后遗症病患(实验组),选择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同时选取30例中风后遗症病患(对照组),选择化瘀涤痰汤单独治疗,在对所有入选病患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其优化治疗方案。结果:上述入选病患中,实验组入选病患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病患选择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病患临床指征,还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已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0名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编入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杜冷丁镇痛,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则用针灸辅助杜冷丁镇痛,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通过VAS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有效率为98.0%,显效率为77.5%,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针灸疗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黄文;刘明;李擎东;田馨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肿瘤病机与基于肿瘤信号传导机制的中医药调和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虚、湿、毒”长期蕴结于体内,损伤正气,阻滞经络,瘀积而成癌肿。中医治疗肿瘤强调“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可能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发生的改变有关。

    作者:罗昊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对照分析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6年征订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刊号为:CN11-5895/R,国际刊号ISSN 1674-7860,旬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单位为《中医临床研究》编辑部。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为本,西医为用,中西医并重,医药并重,医疗保健并重,预防及治未病并重,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并重。欢迎各级卫生系统党政机关、医疗机构、卫生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订阅2016年《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探讨

    目的:证明针刀松解腰背部软组织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方法:通过触按腰背部压痛点、结节点或结疤处以确定软组织损伤的部位,然后施以针刀松解术。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临床治愈18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腰部软组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杨火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辨识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定及中医体质辨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有别于一般人群的体质;②风痰瘀阻证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痰湿质、湿热质和血瘀质是其主要体质。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多,证型以风痰瘀阻多。根据体质可调理论,可以在中风发生之前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作者:李柱;王清峰;吴银玲;倪进军;薛广团;孙会秀;刘作印;卢要强;马锋;李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时间护理学在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时间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神摄生、择时服药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有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焕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三味对早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早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穴注组、中药组和穴注+中药组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穴注+中药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治愈所需时间较短,乳腺化脓的发生率较低,且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三味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效果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璟玮;欧志聪;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补肾益气组方对50例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及补肾益气方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50例老年气肾两虚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益气组方治疗,疗程30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B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于用药前后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补肾益气组方能显著提高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提高NK细胞,对免疫球蛋白、补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补肾益气组方对与老年气虚肾虚证相关的免疫紊乱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尤其是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

    作者:汤江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没有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姣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中药结合常规西药的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心肌酶改善以及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均改善的情况下,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该病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在降低心肌酶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心电图有效率,并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高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酸枣仁汤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延超;曹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构建中西医结合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新体系价值探索

    本文提出构建中西医结合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新体系的科学问题,包括单纯性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和五诊合参辨证体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内镜下器诊)两种模式,从而填补中医内镜下辨证施治的空白。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内镜下症候的科学认识和判别,以及传统症候与内镜下症候作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各自确定标准和合参度、融合比例的临床实证研究。本文进行了慢性胃炎五诊合参辨证模式举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