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急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张亚静

关键词:心血管急症, 中医药
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症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探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遗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体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法,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许毅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对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2015年1-10月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口服缬沙坦,治疗组20例加用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前减少,血清白蛋白上升,血肌酐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缬沙坦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可以减少蛋白尿,提升血清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作者:徐彩;祁爱蓉;傅博;周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熏洗坐浴法在肛肠科的运用

    目的:研究对肛肠科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肛肠科采用的各种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研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肛肠科疾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不仅可以消肿止痛,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方法治疗肛肠科疾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较好。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补虚祛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补虚祛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万方,VIP, PubMed, Cochrane Library,MEDLINE,查以“补虚祛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被纳入,包括116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虚祛痰法为主的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免疫指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改善,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退出或失访。结论:由于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均不高,故此系统评价产生偏倚风险较高,合并分析的结果可靠程度均不高。因此,补虚祛痰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周鹏;梁爱武;张惠敏;骆盅霖;韦筱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尿酸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解毒方含药血清对尿酸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将肾小球系膜细胞株(GMC)加入含有UA300μmol/L的培养液中;②分别加入含有别嘌醇(西药对照组)及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中药治疗组)于细胞中;③用Cell Counting Kit观察各组别细胞的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p-ERK)的含量;用共聚焦及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观察健脾化湿解毒方对于尿酸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纤维化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尿酸300μmol/L刺激GMC后,细胞活性(CCK8)明显下降,p-ERK通路表达明显升高,细胞中FN的表达升高;在加入含别嘌醇及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后,细胞活性(CCK8)被进一步遏制;p-ERK通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能降低经尿酸刺激后FN的分泌。

    作者:陈晓旭;茅建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导可视联合生化汤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观察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后应用生化汤的临床疗效。与普通人工流产后应用益母草颗粒相比,超导可视人工流产后应用生化汤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率。

    作者:尚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时间护理学在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时间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神摄生、择时服药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有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焕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法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脾胃虚寒慢性咳嗽患者服用理中汤加减,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47例患者中,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结论: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咳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莉;谢守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均具积极影响,同时还可以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寻找提升中风后遗症病患预后效果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30例中风后遗症病患(实验组),选择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同时选取30例中风后遗症病患(对照组),选择化瘀涤痰汤单独治疗,在对所有入选病患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其优化治疗方案。结果:上述入选病患中,实验组入选病患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病患选择化瘀涤痰汤、针灸联用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病患临床指征,还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已成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灸疗贵在得气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临床中艾灸的疗效与得气有着密切关系。施灸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患者产生与疗效正相关的灸感体验,有助于增强疗效。

    作者:董善京;周柏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朱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朱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0例应用朱砂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朱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中药朱砂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后疗效明显优于管理前,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朱砂炮制、用药量、用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与管理密切相关,只有保证临床合理应用及规范管理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陆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溃疡性直肠炎应用柳氮磺吡啶栓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栓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较对照组的72.73%提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及结肠镜检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栓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R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惠;张玲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促进高职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中医药教育担负着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和医学发展要求的高规格人才的重任,如何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在进行高职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同时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变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推动中医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时伟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苏秀海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本文介绍了苏秀海主任医师诊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经验。苏师将本病分为三型进行论治,提倡内外结合治疗。

    作者:吕树泉;苏秀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冠心病并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190mg/dL的老年患者(≥75岁)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组1),麝香保心丸组(组2),阿托伐他汀钙+麝香保心丸组(组3),每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组1服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0mg/qn);组2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组3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和阿托伐他汀钙(10mg/qn),共服3个月。分别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结果:治疗前,分别比较三组患者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LDL-C水平比较:三组LDL-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组1与组3均优于组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1与组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TC水平比较:组1与组3治疗后TC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组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治疗前后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LDL-C水平,减少他汀类服用量,无肝损作用。

    作者:符少萍;洪俊;杨雪梅;陈焕清;陈玉成;张向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颈型颈椎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予口服复方葛根桂枝汤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理疗,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显效3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控制23例,显效33例,有效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雄健;王伟群;吴惠妃;吴俊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内服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用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ora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湿疹患者而言,中药内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梅青;张学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2.7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加强疗效,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作者:杨万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