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急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张亚静

关键词:心血管急症, 中医药
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症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中西医结合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新体系价值探索

    本文提出构建中西医结合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新体系的科学问题,包括单纯性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和五诊合参辨证体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内镜下器诊)两种模式,从而填补中医内镜下辨证施治的空白。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内镜下症候的科学认识和判别,以及传统症候与内镜下症候作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各自确定标准和合参度、融合比例的临床实证研究。本文进行了慢性胃炎五诊合参辨证模式举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养血固肾汤应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探讨中药养血固肾汤应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50例,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养血固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0.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钙和磷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身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养血固肾汤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谭志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小儿厌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病程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庄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银甲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银甲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观察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甲丸联合抗生素)和对照组(抗生素),各25例,按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甲丸联合抗生素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

    作者:靳慧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丈夫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分娩过程中,丈夫全程陪伴以及一对一全程陪伴对产妇心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5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对照组产妇由助产护士一对一全程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陪护,观察组产妇除了有一对一的助产护士陪护之外,还有丈夫的全程陪伴。后观察比较各组产妇的紧张、恐慌、努力配合的指标和各个产程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紧张、恐慌、疼痛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一、三产程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P<0.05),第二产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丈夫全程陪伴以及一对一全程心理护理很有实际意义,且丈夫的陪伴可以减缓产妇的紧张、恐慌,缩短生产时间。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熏洗坐浴法在肛肠科的运用

    目的:研究对肛肠科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肛肠科采用的各种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研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肛肠科疾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法不仅可以消肿止痛,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方法治疗肛肠科疾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较好。

    作者: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伤科跌打胶囊和抬高患肢。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疼痛时间、肿胀程度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是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田跃军;徐彬;徐涛;贾小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2.7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独参汤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加强疗效,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作者:杨万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探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遗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体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法,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许毅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颈型颈椎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予口服复方葛根桂枝汤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理疗,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显效3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临床控制23例,显效33例,有效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葛根桂枝汤治疗风寒湿阻络证的颈型颈椎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雄健;王伟群;吴惠妃;吴俊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0名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编入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杜冷丁镇痛,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则用针灸辅助杜冷丁镇痛,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通过VAS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辅助药物治疗组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的有效率为98.0%,显效率为77.5%,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急性肾绞痛重度疼痛,针灸疗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黄文;刘明;李擎东;田馨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对照分析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刺联合痛点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痛点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寒湿型肩周炎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痛点艾灸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分别为22.0%、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0%、20.0%(P<0.05)。结论:在寒湿型肩周炎临床治疗方案中,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局部痛点艾灸辅助治疗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宁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艾注射液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成药康艾注射液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癌晚期患者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康艾注射液加佳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佳支持治疗,30d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治疗2个疗程后,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Kamoifky评分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情况、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傅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水平的作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左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SDD降低、LVEF升高,改善幅度以观察组较为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肯定。

    作者:吴石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探讨

    目的:证明针刀松解腰背部软组织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方法:通过触按腰背部压痛点、结节点或结疤处以确定软组织损伤的部位,然后施以针刀松解术。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临床治愈18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腰部软组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杨火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补虚祛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补虚祛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万方,VIP, PubMed, Cochrane Library,MEDLINE,查以“补虚祛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被纳入,包括116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虚祛痰法为主的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免疫指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改善,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退出或失访。结论:由于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均不高,故此系统评价产生偏倚风险较高,合并分析的结果可靠程度均不高。因此,补虚祛痰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周鹏;梁爱武;张惠敏;骆盅霖;韦筱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酸枣仁汤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延超;曹晓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张淑芳;吕树泉;苏秀海;李文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王松龄教授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介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西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可从肝肾亏损、湿热浸淫的病机入手进行治疗。采用清热利湿,补益肝肾的治法,合理处方用药,如能坚持服药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拓宽同道思路,兹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作者:刘福贵;王松龄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