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普迪思缝线(PDS Ⅱ)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4例

李绪武

关键词:髌骨骨折, 生物力学, 可吸收线, 内固定术
摘要:髌骨骨折临床常见,可为间接暴力、直接暴力或联合暴力致伤,间接暴力常造成横断骨折,股四头肌扩张部破裂,骨折块上下分离;直接暴力常造成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在治疗方面常存在困难,常规的张力带钢丝难以有效地固定各个骨折块,甚至使骨折块分离,不仅影响骨折愈合,且使髌骨关节面不平整,日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引后硬膜外封闭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简称LID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手术方法虽为目前好疗法,但由于医疗条件,患者经济因素或某些患者不愿接受手术等原因受限制,我们针对这类患者采用牵引、硬膜外封闭加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滑脱是指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相邻的下位腰椎向前滑移,个别也有向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5,其次是L5S1.主要症状是慢性腰腿痛,以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正常情况腰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相互交锁,防止了椎体向前滑动.

    作者:潘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在5~12岁.由于肱骨髁部的特点,前倾角30°~50°,携带角10°~15°,骨质较薄,骨折后极不稳定,固定较困难,易畸形愈合,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作者:王敦壮;王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透骨酊剂外敷加TDP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容易得到诊断,对它的研究和治疗也愈来愈重视.笔者从2006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透骨酊剂外敷加TDP辐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雒焕文;张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普迪思缝线(PDS Ⅱ)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4例

    髌骨骨折临床常见,可为间接暴力、直接暴力或联合暴力致伤,间接暴力常造成横断骨折,股四头肌扩张部破裂,骨折块上下分离;直接暴力常造成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在治疗方面常存在困难,常规的张力带钢丝难以有效地固定各个骨折块,甚至使骨折块分离,不仅影响骨折愈合,且使髌骨关节面不平整,日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李绪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多因骨折或者血管病变导致的股骨头的血供被阻断而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自然进程多为先累及局限的股骨头承重区,引起该区域的塌陷,而后软骨下骨骨折,后引起髋关节的退变.如未治疗.80%的临床诊断的病人会继续进展,其中大多数人将因为疼痛和髋关节活动下降而丧失功能.

    作者:吕印格;王新;徐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时机预防性使用丹参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DVT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使用丹参制剂对THA术后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行单侧初次THA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术前用药组68例,术后用药组50例.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并比较2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756ml,隐性失血量平均523ml,术后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398ml,隐性失血量41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DVT发生率,术前用药组为22.1%,术后用药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丹参制刺可增加THA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使用、丹参制剂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影响,术后使用丹参制剂更安全.

    作者:莫健斌;梅汉尧;黄永杰;贾海升;翁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60例78足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通过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和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60例78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示复位满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优良率92.31%.结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

    作者:杨宗宇;袁福禄;冯建军;李国梁;尹金秀;刘国强;武晔;左俊水;臧建成;李森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淫羊藿甙对缺氧所致成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探讨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淫羊藿甙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传代培养乳SD大鼠颅盖骨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实验分2组:组1为单纯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细胞培养,不加入任何药物干预;组2为缺氧条件下加入浓度为10ng/ml的淫羊藿甙与细胞共培养,用台盼蓝染色法分别计数培养5d的细胞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缺氧5 d的细胞凋亡率.结果:缺氧组的细胞数明显少于与淫羊藿甙共培养组,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较淫羊藿甙共培养组高.结论:缺氧能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调亡而淫羊藿甙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肖强兵;曾俊华;李浩;何承建;白书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旋转托扳手法治疗学龄青少年颈痛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痛的病理机制,观察旋转托扳手法治疗青少年颈痛患者恢复情况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2月门诊收治的9~25岁93例颈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根据孙树椿颈椎病治疗手法整理的旋转托扳手法,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2周.嘱患者练习颈部屈伸旋转功能锻炼.结果: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治疗结果:治愈51(54.84%)、好转40(43.01%)、未愈2(2.15%).X线复查椎体旋转9例、侧弯2例;齿状突偏歪2例;颈椎曲度变直、反张5例;前屈不稳4例、后伸不稳3例.结论:学龄青少年颈痛是一种颈部力学系统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病理变化是可逆的,与颈椎病退行性病变的性质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应称之为青少年颈椎失稳综合征.通过中医旋转托扳手法治疗,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庆甫;黄沪;陈兆军;祁印泽;陈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牵指法整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324例

    自2003年1月~2008年11月,我们应用牵指法整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32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超;栗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由于各种传染病不断发生,医院不仅是传染病病原体较为集中的地方,又是传染病感染暴发的疫原地.医务人员工作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在对各种传染病人进行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的传染病病原核心接触.

    作者:韩移贵;魏芬芬;肖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

    颈椎骨折在脊椎骨折中较为常见,多为颈部直接或间接受力所致.颈椎骨折对生命威胁严重,尤其是发生高位麻痹的患者[1].我院自1998年~2004年共收治颈椎骨折患者53例(其中有38人伴有脊髓损伤),采用了颈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三维重建技术在中医手法闭合复位中的应用及价值

    目的:使用基于CT及MRI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脱位或骨折部位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重建后图像使用中医传统闭合复位手法进行复位,从而减少损伤、减少并发症.方法:使用VolView软件平台对获取的CT\MRI连续片断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调节图像Alpha通道的阈值实现图像的半透明化,根据图像灰度值进行渲染着色将血管、神经等组织从周围其它组织图像中进行分离.结果: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后的图像可以很好地将踝关节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标示出来,能够无创伤地判断组织损伤情况.结论:研究实现了踝关节的三维重建,说明了根据此重建图像对脱位、骨折患者可以无创伤检查,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手法闭合复位可以实现准确复位.

    作者:陈久毅;黄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Ⅰ、Ⅱ型锁骨外端骨折18例

    锁骨外端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容易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对锁骨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但尚无统一意见.我们从2006年2月~2009年3月,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Ⅰ、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18例,经2~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4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开放复住后予腓骨钩钢板内固定,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结果:随访6~30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对于腓骨远端骨折,腓骨钩钢板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等特点.

    作者:黄觅;姜新;高骏;王皓;夏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四妙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四妙通脉汤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骨科病房收集骨科大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四妙通脉汤治疗组,B组为西药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中药组术后6h服用四妙通脉汤,每日1剂,连服10d;西药组术后当日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每12h 1次,皮下注射,术后7d停用.①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7天测量患者伤肢肿胀程度.②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d行下肢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③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4天检测血常规(PLT),APTT、PT.(4)A、B两组术后第1、2天切口引流量和敷料渗血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结果:①术后四妙通脉汤与低分子肝素钠均能改善下肢(大腿、小腿)肿胀情况.②四妙通脉汤和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同等作用,术后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和B组在治疗前后APTT、PT、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情况,延长凝血时间;对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上,低分子肝素钠较四妙通脉汤显著.④四妙通脉汤组出血并发症更少,更安全.结论:四妙通脉汤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徐明雄;殷富;冯左基;杨红;纪忠义;胡建强;郝涛;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压痛测试仪对于膝鹅足滑囊炎压痛值的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运用压痛测试仪测量鹅足囊处压痛方法及其对活血化瘀膏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研究60例鹅足滑囊炎患者,治疗组30例,外敷活血化瘀膏;对照组30例,外涂扶他林乳胶荆.应用压痛测试仪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测量鹅足囊处的压痛值.结果:活血化瘀膏组及扶他林乳胶剂组治疗前后鹅足囊处压痛均有缓解(P<0.05或P<0.01).结论:压痛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活血化瘀膏可明显减轻鹅足滑囊炎中鹅足囊处的压痛.

    作者:王平;古恩鹏;戚天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陶瓷结晶度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生长在羟基磷灰石(HA)陶瓷表面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来评价不同结晶度HA陶瓷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羟基磷灰石制成不同结晶度的HA陶瓷.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检测生长在不同结晶度HA表面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在早期,结晶度高的HA陶瓷(烧结温度在1200℃和1000℃)比结晶度低的HA(烧结温度在800℃)诱导表达更多的碱性磷酸酶蛋白.然而,生长在结晶度高的HA陶瓷上的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蛋白的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接近生长在结晶度低的HA陶瓷上的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蛋白的量.结论:HA陶瓷结晶度通过调节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调控成骨细胞的活性.

    作者:刘介;王丽君;李俊;宋超;王朝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9年5月因DLBP住院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手术前后腰椎稳定性评价采用Panjabi提出的腰椎失稳的X线诊断标准,比较术后24h、1周、1月、1年、2年的临床效果与腰椎稳定性.结果:1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4~36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7.0%(1 d)、90.9%(1周)、87.6%(1月)、86.1%(1年)、76.3%(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各时间点无腰椎失稳病例;腰椎稳定性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DLBP的临床疗效优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腰椎失稳的发生.

    作者:冯晶;肖少雄;杨成胜;夏平;熊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