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整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谢学文;李逸群;潘志雄;陈凯

关键词:手法整复,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经手法整复治疗,复位成功40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复位成功率71.4%;疗效采用Cooney评价标准,优22例,良6例,可5例,差7例,优良率70%.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早期手法整复治疗简单且疗效好,而一旦漏诊或误诊,则多数需行手术治疗,且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病概念的商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IT行业的发展,以坐姿长期低头工作使得颈部及肩背部的肌肉筋膜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负荷状态,极易造成被牵拉的筋膜及肌肉缺血,产生代谢产物,后者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人们称之为颈椎病.

    作者:王胜利;徐阳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MPK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其相关分子在正常与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MPK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取6例正常和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AMPK的含量和磷酸化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结果:退变髓核组织中AMPK和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退变髓核组织p161NK4a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1%和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髓核组织和退变髓核组织中,mTOR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5%和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能量代谢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机制,椎间盘细胞可能通过AMPK含量和磷酸化状态的改变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作者:聂克;杨述华;邵增务;徐蔚蔚;周建国;熊蠡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程度高,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因胫骨远端关节面的不同程度碎裂、胫骨远端压缩及胫骨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使Pilon骨折治疗困难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后差[1].

    作者:张晓东;耿杰;刘又文;杜贵强;陈柯;李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马钱子散对实验性骨折愈合骨痂局部BMP定量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马钱子散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BMP含量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5只和B组(空白对照组)20只和C组(用药组)20只,其中B、C组为人工手术造成大白兔双桡骨10mm缺损的标准骨折模型.C组以马钱子散26.27mg/kg调于20ml蒸馏水分早晚2次灌胃;B组则用20ml蒸馏水分早晚2次灌胃.分别于骨折后第1,2、3、4及6周,取标本进行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BMP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以B组和C组作为对照组来比较分析各组促进骨折愈合的能力.结果:C组骨折局部BMP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C组BMP高峰出现在第2周,B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在安全有效剂量范围内使用马钱子散内服,能加快骨折修复细胞的分化、增殖,诱导骨折局部BMP合成,使BMP峰值提前,加速兔创伤性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作者:覃旭;赵新;唐良华;周凤鸣;兰姗;易洪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2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4例,女12例;小17岁,大52岁,平均38岁;按照AO分型:C1型8例,C2型13例,C3型5例.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0例,良5例,可1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挤压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既可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又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姜新;黄觅;王皓;杨成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形态计量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三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加雌激素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的股骨做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大鼠股骨经HE染色断层处理后,可见模型组骨松质中骨小梁排列紊乱,有明显的断裂稀疏.而治疗组骨小梁新生现象明显.小梁排列较为整齐.经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后骨小梁面积,小梁相对体积、小梁平均厚度数值比较,治疗组高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可改善大鼠骨组织微观的形态,抑制骨流失.

    作者:张红石;高颖;杨晓慧;王富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移位距骨颈骨折23例

    距骨骨折是足踝部的严重创伤之一,发病率低,仅占足部骨折的3%,其中距骨颈骨折占50%~80%[1],是为常见的距骨骨折类型.由于骨折后继发距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js of talus,AVNT)[1,2],创伤性关节炎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预后差,其治疗成为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

    作者:孙晋客;刘晓静;韩明涛;王年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骨髓炎41例

    慢性骨髓炎治疗起来病程长,难以治愈,是骨科医生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作者自1998年3月~2006年4月对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静点或肌肉注射中药,局部辨证用药,对肌体进行调节,并配合一期手术清创,自体骨移植进行治疗,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爱民;岑冬梅;鲍启忠;张军哲;谷磊;曹国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和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CSI)的关系,为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病人30例(病例组)和其他非骨折老年病人42例(对照组),测定股膏颈骨密度(BMD)、股骨颈宽度(FNW)和体重,计算出股骨颈CSI;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股骨颈CSI与髋部骨折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股骨颈CSI值越低,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髋部骨折危险性大于10%时,男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5;危险性大于20%时,女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2.结论:老年人股骨颈CSI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有关,可以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智勇;王霞;陈洪安;丁幸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对体外软骨细胞表型BMSCs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干预软骨细胞表型化骨缱质基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抽取兔骨髓液,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兔BMSCs,将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诱导出的软骨细胞表型化BMSCs,用IL-1β诱导凋亡,分别于24h、48h、72h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技术,研究龟鹿二仙胶汤对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影响.结果:龟鹿二仙胶汤能减少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数量及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龟鹿二仙胶汤可以明显抑制或逆转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能显著延缓软骨表型化BMSCs的凋亡.

    作者:李文顺;李楠;王和鸣;李西海;詹红生;石印玉;汤亭亭;戴克戎;李月平;王永强;张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旋风腿对半月板损伤的研究

    中华传统武术作为我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一种国粹,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武术比赛越来越往竞技方向发展.虽然增加了许多的观赏性,同样也增加了武术运动员的受伤几率.

    作者:鄢行辉;黄远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手法松解加舒筋红花酊治疗小儿外伤后肘关节僵硬

    小儿肘关节僵硬是小儿肘部外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成长.我科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手法松解加舒筋红花酊治疗小儿外伤后肘关节僵硬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志;董松林;孟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囊内型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蒂骨辨移植治疗中青年囊内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5例中青年囊内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组(联合术式组)30例和单纯空心钉组25倒进行治疗.术后随访7月~8午,平均3.6年.并对二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术式组,术前准备时间短,但手术时间较长,其复位质量、愈合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优于单纯空心钉组,(P<0.01),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单纯空心钉组(P<0.01).结论: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蒂骨辩移植治疗中青年囊内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空心钉固定组.

    作者:喻伟;叶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手法整复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目的: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经手法整复治疗,复位成功40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复位成功率71.4%;疗效采用Cooney评价标准,优22例,良6例,可5例,差7例,优良率70%.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早期手法整复治疗简单且疗效好,而一旦漏诊或误诊,则多数需行手术治疗,且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作者:谢学文;李逸群;潘志雄;陈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股骨头血供,使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一种病理过程[1].

    作者:任树军;于雪峰;孙贵才;高曦;李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皮空心钉加钢丝治疗髌骨骨折12例

    髌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近年来临床许多学者试行闭合复位各种方法的经皮内固定,并且取得的很好的疗效.但大多学者提出适应证为横行、纵行,以及撕脱骨折.

    作者:韦旭明;顾三军;寿奎水;孔友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推拿对兔挛缩跟腱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拿对兔挛缩跟腱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跟腱挛缩造模组、自由活动组和推拿组;造模组的未固定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制动6周后自由活动组自由活动2周,推拿组给以跟腱推拿并自由活动2周.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四组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造模组跟腱胶原纤维排列明显紊乱,细小纤维比例较正常组高,粗大纤维比例低于正常组;推拿组胶原纤雏排列较造模组和自由活动组平直致密,各种纤维的比例近似于正常组.结论:踝关节制动6周后跟腱的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推拿手法治疗较自由活动更有利于跟腱的组织形态恢复正常.

    作者:马燕红;曹成福;汤小雨;周军杰;丁在成;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调理升降法治疗颈性眩晕症

    颈性眩晕症是指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据文献报道,该疾病由颈椎病引起的约25%,由寰枕间隙部位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

    作者:吴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透明质酸钠注射配合中药薰洗对膝骨关节炎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兔膝骨关节炎的模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对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中药薰洗的治疗方法,检测IL-1、IL-6、TNF-a在外周血液中的水平.结果:成功建立动物模型,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千草方薰洗,能显著降低大白兔膝骨关节交炎症因子的水平.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千草方薰洗治疗方法能够减轻兔膝骨关节炎的交症反应.

    作者:丑钢;张劲;周俊;李曙波;易文凯;余祖光;袁俊;李宏军;王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肌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肌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肌瓣构成的双叶瓣,修复8例手与足部软组织缺损.肌瓣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双叶瓣的血管蒂与供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所有双叶瓣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例肌瓣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交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1例发生供区血肿.供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双叶瓣由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具有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章鸣;蔡国荣;王顺炳;吴发林;郁辉;杨德福;王干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