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性评估

申艳;阚延静;李凤山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摘要:目的 评价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 Ⅰ并于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23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不足及漏诊宫颈浸润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终诊断符合者152例(64.7%),诊断过度者29例(12.3%),诊断不足者46例(19.6%).8例患者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漏诊率为3.4%.结论 对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不排除高度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或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 Ⅰ尚不够可靠,需警惕漏诊.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取器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两种给药途径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绝经后取器妇女273例,分为三组,每组91例.A组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B组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服药前后2h禁食;C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比较三组取器术的效果.结果 A、B组取器顺利者高于C组[A组82例(90.1%),B组80例(87.9%),C组41例(45.1%),P<0.01].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P<0.01),A、B组宫口扩张顺利.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和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均可提高取器成功率.

    作者:朱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2例分析

    子宫肌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冷冻及激素治疗.因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创伤小、疗效佳、可保留生育功能,易被患者接受.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接受UAE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忠明;王祁;陈文华;张敏;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颈癌根治术30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生殖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宫颈癌的根治性手术对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当术后发现存在高危因素如盆腔淋巴结阳性、局部肿瘤大于4 cm或侵犯子宫颈深肌层、病理分化程度差、宫旁切缘阳性的宫颈癌患者,需配合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王建霞;甘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间质构成,间质成分包括各种各样的间叶细胞、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外膜细胞以及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炎症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或间质单方面决定,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肿瘤一宿主界面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所决定.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进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关,能产生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促进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的募集的细胞外基质.因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并且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董丽华;傅士龙;韩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薏苡仁酯对高龄恶性肿瘤患者Treg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薏苡仁酯(coixenolide)对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作用.方法 检测30例8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薏苡仁酯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占总CD4+T细胞比例和血IL-2 mRNA变化.结果与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肿瘤组外周Treg占总CD4+T细胞比例、血IL-2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外周血Treg比例与血IL2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921,P<0.01).肿瘤组在薏苡仁酯治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Treg、IL-2 mR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薏苡仁酯可能通过下调IL-2分泌和Treg数目解除免疫抑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尹震宇;郭美姿;陈晓琳;黄明敏;杨海燕;陈军浩;吴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1例患者共297枚乳腺肿块采用B超引导下的麦默通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201例共297枚乳腺肿块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15-50 min,切口长度约3mm,术中出血6例(3%),血肿2例(1%),3-6个月随访时均完全恢复.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特别是在多发性或触诊阴性的乳腺肿块切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周茜;谢晖;刘小丰;陆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气管插管致纵隔及广泛皮下气肿一例

    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工作中重要抢救技术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管插管致纵隔及广泛皮下气肿并发症极其罕见,我科近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彩平;李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98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呼吸道感染SMA的耐药性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侵人性诊疗操作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为SMA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占76.5%、100%和82.6%.98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近5年敏感率超过50%的抗菌药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88.9%-100%)、头孢哌酮/舒巴坦(59.3%-77.8%)、左氧氟沙星(52.4%-6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92.5%-100%.结论 SMA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的患者.该菌表现为高度和多重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巧珍;胡晓蕴;吴文英;钱雄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咽管瘤34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咽管瘤的手术人路、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34例,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充分认识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合理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爱国;赵春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肉眼下宫颈醋白试验在宫颈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醋酸可使细胞脱水、核蛋白可逆性凝固,在宫颈表面涂抹5%的醋酸溶液,上皮摄取醋酸的程度不同,造成宫颈表面颜色色调、强度、亮度改变,上皮醋白改变的程度、持续时间与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核分裂活跃和DNA含量增加的区域显示出显著的颜色变化.

    作者:邓继红;张雯;安红梅;马丽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ryotop玻璃化冷冻人类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卵裂期胚胎冷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第3天移植后剩余的胚胎进行Cryotop玻璃化冷冻保存,液氮下储存3个月后,根据患者情况复苏胚胎,观察胚胎复苏后的临床妊娠效果.结果 玻璃化冷冻复苏55个周期共172个胚胎,存活144个(83.7%).移植54个周期共133个胚胎,临床妊娠24个周期(44.4%).其中,3例流产(12.5%),5例足月分娩10个正常新生儿,19例继续妊娠.结论 Cryotop玻璃化冷冻法适于人类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获得了理想的复苏率、妊娠率和种植率.

    作者:苏雁;张军强;李秀玲;王培;赵静;凌秀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et-7a靶向调节周期素D2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let-7a通过靶向调控周期素D2 (cyclin D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中转染入化学合成的let-7a模拟物上调let-7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et-7a与周期素D2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转染let-7a后周期素D2的表达情况,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et-7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胶质瘤细胞中周期素D2是let-7a的靶基因,过表达的let-7a可下调周期素D2表达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结论 let-7a可通过靶向调控周期素D2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作者:王希瑞;王颖毅;曹垒;王协锋;孙关;刘宁;尤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数字塑形三维钛网颞肌下颅骨成形术22例

    目的 总结应用数字塑形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在神经外科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应用该项技术治疗颅骨缺损患者22例临床资料.术前行薄层(3 mm)头颅CT扫描,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塑形钛网后,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成形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头颅外观塑形满意,颅骨缺损综合征表现有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数字塑形三维钛网对颅骨缺损进行修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塑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进;徐义昌;张勇;许兴;施圣晖;尤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变深在颅内、病因多样、发病凶险等因素导致病死率很高,据统计达10%-33%.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多采取降颅压、抗凝及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缺乏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6例起病急剧,临床症状较危重,血栓范围广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抗凝基础上的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强;李宜云;张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消化不良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调查

    消化不良为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消化不良患病率各国报道在20%-49%之间.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约25%,年发病率为0.8%-3.2%.国内广东地区报道消化不良患者占普通门诊的11%,占消化科门诊的52.9%[1,2].探讨消化不良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对从中医体质角度预防和治疗消化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子涵;凌江红;余敏英;沈锦;曹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ET-CT显像中SUVmax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正电子放射经中轴断层(PET)-CT显像中SUVmax在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1例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结果 肿瘤的大小与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鳞癌和腺磷癌的SUVmax显著大于其他NSCLC(P<0.01),腺癌SUVmax大于肺泡细胞癌和黏液腺癌(P<0.01和P<0.05).高分化腺癌组SUVmax小于中、低分化腺癌组(P<0.05),而高、中、低分化鳞癌组之间SUV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肿瘤的大小、不同病理类型与SUVmax值之间相关联.

    作者:张子洲;朱晔涵;章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护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常见的类型,为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存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的症状和体征[1].迄今为止,病因仍不十分明了,有研究认为与自身免疫[2]、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神经营养障碍及其氧化损害、生化及病毒感染等有关.患者终因呼吸衰竭致死.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维持有效通气,保证营养支持,加强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可促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我科对26例ALS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雪花;庞卫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核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在外伤后脑积水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电影成像在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GCS≤8)后并发脑积水50例,利用脑脊液电影分析中脑导水管T2加权像快速流空信号.对其中41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加快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38例术后行脑脊液电影成像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下降,3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无变化.41例手术的患者中35例临床症状改善;6例临床症状未改善中的3例均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无变化者.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下降与临床症状改善密切相关;已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未下降可能与分流不充分有关.

    作者:何洪雨;刘华新;周玮;李银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Th1、Th2和Th17免疫反应检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免疫反应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EAE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观测和大脑微观形态学确认免疫诱导的EAE模型,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和血清中Ig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和脾细胞中IL-17及Foxp3细胞频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AE组IgG、IFN-γ、IL-17及IL-4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 Th1、Th2和Th17免疫细胞在EAE的发病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瑞;夏海平;马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紫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I-R对照组(B组)、1% DMSO溶剂处理组(C组)、紫杉醇8 μg/kg组(D组,缺血前30 min脑室注射),每组各10只.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紫杉醇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Bcl-2及Caspase-3磷酸化表达增加(P<0.05),而D组Bcl-2及Caspase-3磷酸化表达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紫杉醇可能对脑I-R诱导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Bcl-2、Caspase-3蛋白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齐素华;巩娟娟;倪小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