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在四肢损伤后期肿胀的应用

傅宏伟;余锴;傅乃任

关键词:中药, 补阳还五汤, 四肢, 肿胀, 损伤后
摘要:四肢损伤迁延日久、部分患者仍遗存不同程度肿胀,皮色紫暗或发亮、皮温偏低或稍高,触之厚韧,随着时间推移而致组织粘连、邻近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功能受限.笔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石12例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采用手术切除并修复其所浸润破坏的肌腱和关节,围手术期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志学;靳嘉昌;黄东;莫晓明;唐刚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红花注射液组)、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参照Zivin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A组于腹主动脉夹闭前10min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2.0ml/kg,B组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在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后30min、1h、2h、3h、4h对动物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于再灌注后1h、2h、4h对A、B组动物行功能评分.结果:在缺血(25.3±2.5)min时,B组电位消失,A组电位仍存在;在缺血及再灌注后各时相点A组的潜伏期明显短于B组(P<0.01),且波幅明显长于B组(P<0.01);再灌注1h、2h、4h,A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神经功能作用.

    作者:练克俭;林山;翟文亮;陈长青;蔡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种新的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注入骨水泥,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从而可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减轻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疼痛[1,2].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对28例共32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兆建;沈龙祥;方小林;董松林;王维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改良五点支撑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我科自1989年5月~2006年5月应用改良五点支撑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治疗组

    作者:黄曙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

    目前,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后者因能更好地恢复椎体的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和明显减少填充物的渗漏而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因耗材价格较高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1-2].

    作者:苏寅;李荣;黄聪;邢海清;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疾病中的疑难病症之一,治疗本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我们从2000年至2005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18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孙国辉;董晓俊;覃剑;张朝阳;李耀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折后骨质疏松性疼痛68例

    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量的明显减少,造成损伤肢体的骨矿物质丢失,引起骨质疏松,这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即废用性的骨质疏松症.骨折后肢体被固定的范围越广,时间越长,骨质疏松就越严重.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特有临床表现[1].作者自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由骨折后导致的废用性骨质疏松疼痛患者68例,采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国;金鸿宾;王志彬;谷福顺;张荣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003年2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42椎,现将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乐军;吕建华;项东;彭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在四肢损伤后期肿胀的应用

    四肢损伤迁延日久、部分患者仍遗存不同程度肿胀,皮色紫暗或发亮、皮温偏低或稍高,触之厚韧,随着时间推移而致组织粘连、邻近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功能受限.笔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傅宏伟;余锴;傅乃任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术后腰椎间盘炎的研究概况

    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是腰椎术后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Milward于1936年先报道该病[1].其发生率为0.1%~4%[2].可以分成三类:成人原发性间盘炎、儿童原发性间盘炎和手术后椎间隙感染[3].

    作者:陈广林;马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第一腰椎体爆裂骨折并发胰腺损伤1例报告

    1病历资料某女,52岁,2006年8月30日从高处坠落,伤及腰部,后疼痛活动受限,双下肢麻木无力急诊入院.查体:腹胀,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胸腰段后突畸形,压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力Ⅲ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大小便常规检查正常.腹部B超正常.X光片:L1椎体爆裂骨折;CT:椎体后缘有骨片突入椎管至椎管狭窄.

    作者:袁瑞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18例

    脊柱为骨结核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期局部病灶清除植骨内定固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已得到认可,但对经前路采用此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尚有一定争议.2003年10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我们应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祖健;刘都;肖春生;岑小波;杨洪彬;邓崇奎;陈卫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创伤气性坏疽早期诊治体会

    创伤性气性坏疽是创外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因高能量、高速度暴力致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及骨折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急症.若早期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伤侧肢体致残、毁损率高,病死率据报道可达20%~40%[1].我院近3年共收治5例,取得一定体会,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秦文;李国勇;曾月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痛论治刍议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为临床常见病,腰腿痛是该病患者寻求医学治疗的主要理由,积极消除疼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和共同任务,是进一步恢复腰椎功能的可行途径与必需阶段.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活血利咽汤治疗颈前路手术后咽痛症25例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已经成为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1-3].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时,局部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常会出现.笔者自1992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自拟中药活血利咽汤治疗25例颈椎病及颈外伤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手术后并发咽痛症的患者,并设对照组(23例)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军;邵先舫;熊辉;刘兆丰;段建辉;刘惠军;常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淫羊藿联合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髓组织F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及有氧运动对去势Wister大鼠骨髓组织的F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比较去势Wister大鼠经中药(淫羊藿)、有氧运动(游泳)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后FN在腰椎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运动+灌药组(SM组)的腰椎骨髓组织细胞的FN表达呈阳性表达,但少见破骨样细胞呈阳性表达;(2)运动组(S组)及灌药组(M组)的腰椎骨髓组织中破骨样细胞的FN表达呈阳性;(3)病理组(OVX组)腰椎骨髓组织中破骨样细胞的FN表达呈强阳性.结论:FN主要分布于腰椎骨髓组织的细胞间质及破骨细胞样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淫羊藿及有氧运动使FN在去势Wister大鼠骨髓组织中的破骨样细胞中表达减弱.

    作者:王松;沈霖;杨月琴;金丽;高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微循环中具有调节血液动态平衡、维持血流恒定性、调节组织灌流及营养供给等作用[1].其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时对血管的作用也引起广泛地关注[2].

    作者:伏勇;张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

    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3例:男85例,女68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46岁.病程短7d,长12年.

    作者:刘肖瑜;周肃陵;申运山;王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的治疗体会

    眩晕在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研究发现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1],70%以上的原因不明头晕与寰枢关节紊乱有关[2],不少临床工作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本文将对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眩晕的36例的临床诊治作一浅表分析.

    作者:曹云;吴峻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修复研究进展

    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于1999年及2000年连续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果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作者:周斌;樊粤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