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王博
朱宗元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治学勤奋,中医理论基础扎实,遵古而不拘经,汇通中西,勇于创新,对许多疑难病的中医药治疗颇有独到见解,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辨治特点.
作者:宫慧萍;杨会杰;董秋梅;孙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周某某,女,54岁,初诊时间:2008年8月28日.主诉:头痛3年,加重1周.3年前因受雨淋后引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不思饮食等症,经治疗病情痊愈.其后时常头痒,身倦无力,有时胃脘疼痛,恶心等症,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以及旗医院治疗.症状缓解,但劳累后病情加重,并作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一周前头痛加重,遂来门诊求治,症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并伴有失眠、恶心,有时胃脘疼痛、饮食减少、舌质淡、两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无力.中医诊断:头痛、气虚型;治宜补气止痒,和胃燥湿,方用顺气和中益气汤加减.
作者:李毓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7年2-12月将96例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由专门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及跟踪督导.对照组单纯由医生进行服药指导,不进行护理干预.首次就诊时登记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史信息,每次复诊时询问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后应、疗效等信息并登记.所有患者于初诊3个月后进行统一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和就诊依从性,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1例,干预组服药依从率87.2%,就诊依从率93.6%,明显优于时照组(67.6%、56.9%).激素治疗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的依从性和药物疗效.
作者:陈百叶;刘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糖尿病性脑梗死即病前有糖尿病或病前不知有糖尿病,而脑梗死后血糖明显增高者.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也日渐增多,常伴有糖尿病者显著增多,且易反复、预后差,故在防治上也应有所差别.
作者:李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且该研究对中医的教学、临床诊断、科研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园园;魏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减少初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6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4例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和宣教.观察组324例在常规护理和宣教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及时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志红;陈玉莲;涂飞容;苏锦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颅高压患者的护理及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使用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40例并发水电解质紊乱,20例并发肾功能不全,经精心护理及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做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内环境稳定、掌握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进一步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周淑珍;胡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我区异位妊娠(EP)患者的特点,为制订该病预防措施提供方向.方法:收集我所1024例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分布、工作类型、病因、部位及被误诊等特点.结果:26~30岁患者、脑力劳动者的EP发生率高;发生部位前3位依次为:壶腹部、峡部、伞部;病因前3位依次为输卵管炎症、手术史、避孕失败.以上指标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0).共有234例于首诊时被误诊,被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常见,其次为流产、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及黄体破裂,以上各误诊病名的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8).结论:平时应注意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并规范避孕,对具有可疑EP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提高其确诊率.
作者:林热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许多病症的临床表现,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可发现肿大淋巴结,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分布情况及其血供特点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良性、恶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容彦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炙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炙升麻、仙鹤草等)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72例.结果:总有效率93.8%.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晖;宋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北京市老中医王少峰主任医师悬壶济世50余载,王少峰医师早年师从老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王少峰医师学验俱丰,尤对妇科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于北京进修学习期间侍诊于王老左右,现将王老对于妇科的常见疾病子宫肌瘤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宋杰;李晓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老年结肠自发性破裂是指无良、恶性病灶,无外伤史,而因便秘,腹内压增高所致结肠破裂的一种急腹症.现将我院收治5例老年结肠自发性破裂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唐纯举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中医界,柴胡历来受众多医家青昧,甚至因此形成了柴胡派,本文从单味柴胡的功用、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的组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经典条文以及<内经>有关理论4个方面来探析其广泛应用的缘由.
作者:张小玉;杨海俊;李涛;杨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护理记录是患者接受医疗护理行为等医疗保健过程的书面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及时、规范的护理记录在举证责任倒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护理记录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作者:刘琪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属陪护住开放式病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家属陪住开放式病房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期入住封闭式病房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对照研究,入院时和住院3个月后让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30量表)[1]、自制的满意度/舒适度问卷及出院后1年的情况调查表(包括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作为评定工具.结果: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评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出院后患者情况追踪调查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家属陪住开放式病房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雪香;叶秀青;张素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脂肪乳注射液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可经外周静脉单独输注,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临床已广泛用于手术前、后及多种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静脉输注后常出现红肿、变硬、局部疼痛、呈条索状等静脉炎表现,特别是老年患者居多.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们采用如意金黄膏加浓茶水外敷,治疗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注脂肪乳剂引起的静脉炎,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玉珍;郁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临床治愈44例(91.67%),无效4例(8.33%).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治疗消化性溃疡一定要合理用药,临床医生要逐渐增加与完善治疗方法,升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门诊导诊、分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门诊领班导医护士负责制.结果: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门诊导诊、分诊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实施能级管理与护士长领导下的领班导医护士负责制,能使门诊护理人员得到合理的应用,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艳玲;张朵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h内的脑梗塞患者101例,随机分成2组,磷酸川芎嗪(治疗组)53例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8%和68.75%(P<0.01),NDS评分2组在治疗后有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磷酸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显著.
作者:杨晓玲;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余甘子抗慢性肝损伤性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氛化碳(CCl4)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设余甘子提取物高、中、小量组,并与秋水仙碱组作对照.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肝脏系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各剂量余甘子可降低Hyp、MDA含量及提高SOD的活性,降低肝脏系数;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慢性肝损伤作用.
作者:李萍;彭百承;谢金鲜;袁慧星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