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士芹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78例86眼,采取心理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方法.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78例患者均得到治愈,其中61例经药物治疗的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宽翳,17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角膜移植片透明而痊愈.结论:合理的观察及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作者:程士芹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感染科收治的发热待查患者比率逐渐增加,而其诊断比较困难.1961年Petersdorf等[1]提出发热待查的诊断标准是:发热热程>3周,体温高于38.3℃,在住院1周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常规实验室检查而病因不明者.国内学者则对标准稍加修改,将热程定为2周或2周以上[2].
作者:赵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子宫切除大多是由于产科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时采取的重要抢救方法,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中主要为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措施和手段.
作者:翁明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观察人体异常热源从而协助临床中医诊断.方法:运用TMI系统测量,比较异常热源的相对差值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对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的临床中医诊断有参考价值.结果: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用活血化瘀药及化痰开窍药效果不佳时在TMI指导下用温阳中药起效.结论:通过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观察人体异常热源可协助临床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中医诊断.
作者:付友金;陈肖君;杜少辉;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经充分引流后将上述病人分成两组,A组(46例)为尿激酶10万U,B组(46例)为尿激酶20万U,均于生理盐水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为(7.1±1.3)d较A组(12.6±5.2)d缩短:B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7.4%(8/46),A组为41.3%(19/4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为20万U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作者:庞先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1 前言众所周知,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作者:刘晨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患者97例,动力髋螺钉(DHS)治疗41例.Gamma钉30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26例,比较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指骨折愈合方面)、下地完全负重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平均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DHs组、Gamma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83%、80%、62%.结论:DHS组、Gamma钉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且Gamma钉组具有骨科术后并发症率低、下地时间早特点;DHS适合治疗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而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更适合治疗不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反粗隆间以及粗隆下骨折.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世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将80例剖宫产术后孕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A、C组分别应用布托啡诺8mg、布托啡诺5mg加高乌甲素32mg静脉自控镇痛;B、D组分别应用布托啡诺8mg、布托啡诺5mg加高乌甲素32mg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术后1、6、12、24、36、48h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行双盲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分.结果四组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6h舒适度较高,性价比高于B、C、D组.认为剖宫产术后镇痛应首选布托啡诺8mg静脉自控镇痛.
作者:刘昌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的生活提高,饮食不节制,膳食不合理,喜食甘肥,体形变胖,日积月累,血液变的黏稠,血脂堆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形成动脉硬化,血压增高,终形成脑梗塞病变,而致死、致残.
作者:李旺永;闫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为常见,该病传染性很高.为应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我们采用了RT-PCR技术对该地区的22例患者临床样本进行Cox A16和EV 71的快速检测,检出阳性例5份,检出率23%.
作者:胡俊;郭秀梅;夏玛丽;黄江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6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7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低到(13±8)%.结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杨德民;刘建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手完成各种复杂与简单、精细与琐碎的医疗活动.据报道,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0%[1],可见,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细菌的常见的方式.因此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经济、有效的措施.我们在长期的工作观察中发现,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率低,卫生监测中,医务人员的手拭指细菌数常常严重超标.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洗手制度,对防止医院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宋淑英;吴凡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分析.方法:常规细菌培养.结果:720例婴幼儿粪便分离出病原菌234株,总检出率为32.5%.讨论:在本次调查中,本县以福氏2a型菌引起婴幼儿腹泻高.
作者:李雄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减少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方法:对110例新生儿惊厥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占31.8%),脑炎脑膜炎28例(占25.5%),新生儿脑出血18例(占16.4%),新生儿低血糖9例(占8.2%),新生儿低钙血症8例(占7.3%),居新生儿病因前5位.在引起惊厥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46.4%,后天因素占43.6%,遗传因素占3.6%,原因不明占6.8%.结论:认真做好国产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
作者:张攀;杨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对4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症状、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352例,无临床症状148;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86.17%.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而决定,尤其注意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提示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作者:王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我科对16例自2008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的老年胆囊切除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使术后病人减轻痛苦、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应用循证护理探索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至2009年到我院就诊且临床上仅有便秘表现的患者392例,对这些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产生便秘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龚红卡;公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11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化浊解毒汤中药内服及自制四黄消炎膏局部外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9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5.17%,总有效率96.5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简便有效、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洪笃瑞;黄明镇;李永龙;HONG Du-rui;HUANG Ming-zhen;LI Yong-long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50例临床观察.结果:完全流产28例(56%),不完全流产20例(40%),无效2例(4%),有效率96%.患者用药后宫颈软化和宫口扩张.使清宫术及钳刮术趋于简单和快捷,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良好,使部分患者避免了常规的清宫术.即使需要清宫,也因宫口开大使操作很容易,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故优于既往采用的钳刮术及清宫术.
作者:黄二霞;刘璧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并在我院中药制剂室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中药制剂质量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针对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采取系统化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多年来,我院中药制剂室从单一品种发展到64种中药品种.所配制剂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药检所抽检合格率达100%,已形成年产值200万元的制剂规模.结论:加强中药原料药材、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管理;积极改善中药制剂的硬件设施;选择科学的制剂工艺、加强对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落实制剂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检验制度等措施可从根本上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作者:郭诚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