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萍;朱平;XU Xiao-ping;ZHU Ping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内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匡洋;许挺;黎土明;丁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经充分引流后将上述病人分成两组,A组(46例)为尿激酶10万U,B组(46例)为尿激酶20万U,均于生理盐水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为(7.1±1.3)d较A组(12.6±5.2)d缩短:B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7.4%(8/46),A组为41.3%(19/4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为20万U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作者:庞先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办法.方法:14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源皮距摆位和等中心摆位.6mvx射线治疗.结果:等中心摆住的误差小于源皮距摆位的误差.结论:科学合理的摆往是肿瘤放射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晓峰;张国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将80例剖宫产术后孕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A、C组分别应用布托啡诺8mg、布托啡诺5mg加高乌甲素32mg静脉自控镇痛;B、D组分别应用布托啡诺8mg、布托啡诺5mg加高乌甲素32mg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术后1、6、12、24、36、48h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行双盲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分.结果四组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6h舒适度较高,性价比高于B、C、D组.认为剖宫产术后镇痛应首选布托啡诺8mg静脉自控镇痛.
作者:刘昌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养心氏滴丸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黄芪甲苷为时照品对养心氏滴丸片中的黄芪甲苷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ZORBAX SB-C18;流动相:乙腈-水(32:68);柱温:30℃;流速:1.0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气体(空气)流速:2.7ml/min.结果:养心氏滴丸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0032~7.3024μg(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24%.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养心氏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庆文;向兰;田红伟;高莉;洪毅;张泓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所以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1].
作者:王静;马友妮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疤痕子宫孕妇,宫颈口多为未产式,宫颈口较紧,故在人工流产扩张宫颈时,常致孕妇疼痛不安,增加扩宫困难和手术难度.我院近年施行疤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2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施术时,几乎所有孕妇扩官轻松,疼痛轻微,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冯学梅;闫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脑梗塞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调查了解脑梗患者健康教育方向的需求,便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服务,做好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
作者:李晓华;陈学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点,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胆管细胞癌CT图像重新阅片,对CT三期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平扫图像上多表象为低密度灶,伴有远端胆管扩张或中心性坏死,边界多不规则,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延迟期无强化,边缘偶可见强化带.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三期动态增强扫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手完成各种复杂与简单、精细与琐碎的医疗活动.据报道,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0%[1],可见,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细菌的常见的方式.因此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经济、有效的措施.我们在长期的工作观察中发现,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率低,卫生监测中,医务人员的手拭指细菌数常常严重超标.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洗手制度,对防止医院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宋淑英;吴凡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短1年2个月.长随访6年,平均43.5月.观察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7例患者局部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疗效确切.
作者:李跃辉;秦祖恩;王纯育;梁刚;钟晓;戴传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心肌致密化不全即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主要累及左心室亦可累及右心室,是家庭先天性心肌发育不良的罕见类型,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本文通过分析3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美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6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7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低到(13±8)%.结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杨德民;刘建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16例16只眼),平均治疗疗程30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汤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肺内炎性病变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形成球形肿块,是一种不常见的肺部急性炎症,其X线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等球形病变相混淆,易误诊.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应用,情况有所改善,本人搜集经临床证实的11例影像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薄层扫描测定;展开剂为甲苯-丙酮-甲酸-水(5:6:0.5:0.4).结果:迷迭香酸在0.48~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结论:薄层扫描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可靠、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丹参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灼全;梁华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毛细管电泳技术早可追溯到1808年俄国物理学家Von Ruess首次发现的电泳现象,其理论则可追溯到1897年Kohlrausch首次提出离子迁移方程.1981年,Jotgenson和Lukacs使用75μm ID的熔融石英毛细管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以电迁移进样,结合荧光检测,在30kV电压下产生了4×105理论板的空前分离效率,成为毛细管电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作者: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肺癌骨转移放疗止痛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组织病理学、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确诊的2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行放疗止痛.结果:疼痛缓解情况:CR 63例,PR 146例,NR 17例,有效率91.67%.结论:通过放疗止痛,有救地控制局部疼痛,防止骨折等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
作者:赵计明;钱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以来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180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型162例,均为Gartland Ⅱ型[1]以上,屈曲型18例.结果:术后优良率95%,肘关节功能僵硬6例,肘内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结论: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骨折临床愈合后可门诊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如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