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徐园园;纪易斐;卢学超;魏迎凤;翟林云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微循环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k5在LPS诱导培养实验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脂多糖(LPS)诱导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腹主动脉EC,经LPS刺激培养不同时间后,ELISA测定cdk5和半氮酶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同时观察cdk5特异性抑制Roscvitine(Ros)对caspase-3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cdk5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大鼠腹主动脉EC经LPS(10μg/ml)刺激培养4~24h,其caspase-3活性升高,cdk5活性也明显增强(P<0.05或P<0.01),Ros(25~50μM)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培养后VEC caspase-3活性(P<0.05).培养的EC胞浆及胞核均有cdk5蛋白表达,LPS刺激培养15~30min,cdk5由胞浆向胞核转位,1~8h胞浆及胞核cdk5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cdk5可能参与LPS致VEC凋亡.

    作者:周荣;丁晓莉;刘良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心电图变化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9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基本信息调查,并进行血压与心电图的测量,分析不同PP患者血压现状和心电图异常的差异.结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期高血压所占比例大,为68.73%,86.95%的高血压患者PP值偏高,1期和2期高血压患者中,PP在41~60mmHg者所占比例高,3期高血压患者中,PP>61mmHg者所占比例高,且明显高于1期和2期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P≥61mmHg组患者各种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PP≤40mmHg组(心律失常除外)和PP在40~60mmHg组(左室高电压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PP值普遍偏高,PP增加可加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监测PP并行有效干预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箫音;陈芳;裴大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糖代谢异常孕妇及66例正常孕妇(NGT组)纳入研究.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将糖代谢异常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n=26)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GIGT组,n=48).测定三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NGA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比较三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FBG、HOMA-IR、FINS、NGAL及TNF-α较GIGT组和NGT组显著升高(P<0.01);GIGT组仅HOMA-IR及NGAL高于NGT组(P<0.05).所有患者血清NGAL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1);GDM组血清NGAL还与FINS、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874,r=0.867,P均<0.01).GDM组妊娠结局较GIGT组和NGT组差.结论:NGAL可能是一个敏感的GDM诊断指标;妊娠糖尿病中的高胰岛素抵抗状态可能是引起NGAL升高的因素.

    作者:王芳;叶丽容;杨丽英;李元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襞微循环检查和激光多普勒技术对针灸效应的评价作用

    作者:胡琅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临床特征宫颈鳞癌患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水平及治疗后变化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及治疗后变化.方法:选取145例宫颈鳞癌患者(鳞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CC水平,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情况、有无静脉栓塞等资料,另选女性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SCC水平及治疗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鳞癌组SCC水平明显升高;与0期~Ⅱ期比较,Ⅲ期和Ⅳ期宫颈鳞癌患者SCC水平均升高,Ⅳ期比Ⅲ期升高更明显;有淋巴转移较无淋巴转移患者SCC水平增高;肌层浸润>2/3患者SCC水平高于浸润≤2/3者;有静脉栓塞者SCC水平高于无静脉栓塞者(P均<0.01).治疗后患者SC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SCC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微循环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损毁术(L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微循环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LS治疗20例ANF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的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NFH患者治疗后足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ET和TXB2含量均明显下降,CGRP和6-Keto-PGF1a含量均明显上升(P均<0.01),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LS能有效改善ANFH微循环障碍,纠正ANF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失衡,有利于改善股骨头的缺血缺氧状态.

    作者:瞿群威;王诗才;陈四海;朱少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状态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程度.方法:600例住院T2DM患者,依病程分为新诊断组、3月~5年组、6年~10年组和>10年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徐州产HD-WX-10型微循环显微仪,在22~24℃室温下,检测所有对象的左手无名指,观察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并对各组加权积分值、不同程度异常率和部分指标异常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不同病程各组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以管袢减少、白微栓、渗出和出血等改变较明显(P<0.01),中度异常患者比例较高.(2)病程10年以内各组患者积分值、部分指标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10年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流态及袢周形态积分和总积分较其它组增加(P<0.05),中度异常患者比例较高(P<0.01),管袢明显减少,白微栓和渗出显著增多(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病程>10年者较重.

    作者:高会敏;曹永吉;师爱香;孙克德;周智勇;刘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压电烧伤家兔骨骼肌微循环灌流量变化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高压电对家兔骨骼肌微循环灌流量(MP)的影响并探讨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5只家兔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LDPI)检测3组家兔伤前15min、伤后5min、1h、2h、4h、8h骨骼肌MP.检测部位为腹部骨骼肌表面.结果:对照组假伤前后各时相点MP变化不明显(P>0.05);电伤组和治疗组电伤后各时相点MP均较电伤前15min降低,伤后5min时下降幅度大(P均<0.05).伤前15min,三组间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各时相点,电伤组和治疗组MP均较对照组同时相点降低,但治疗组各时相点MP(伤后5min除外)较电伤组同时相点增加(P均<0.05).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前15min灌流图色彩鲜艳,伤后5min色彩深暗,伤后1h色彩有所恢复,之后渐变暗.结论:高压电烧伤导致家兔骨骼肌MP下降,引起骨骼肌微循环障碍.PTX可提高电伤后骨骼肌MP.

    作者:张庆富;周慧敏;王车江;李增宁;刘亚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九味头痛片预给药对偏头痛大鼠软脑膜血流量和脑组织5-羟色胺、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九味头痛片(JWTTP)预给药对偏头痛大鼠软脑膜血流量、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5-羟色氨(5-HT)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正天丸治疗组、JWTTP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6组,制模前连续预给药7天(正常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除外),于末次给药后30min,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大鼠按10mg/Kg体重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软脑膜血流量,用化学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水平和5-HT阳性细胞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大鼠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软脑膜血流量降低,NO水平升高,5-HT阳性细胞率也较高(P<0.01).JWTTP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软脑膜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1);脑组织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5-HT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减少(P<0.05或P< 0.01);JWTTP高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正天丸治疗组.结论:JWTTP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脑组织血供,有效调理血管舒缩紊乱而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开富;徐丽君;邹欣;黄光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93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规律产检组(干预组)389例,不规律产检组(对照组)204例,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孕产妇(正常组)500例,观察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眼底出血、中重度贫血、HELLP综合征等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等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正常组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不良结局及剖宫产率均低于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27.25%)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42.4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监测及保健治疗干预可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吴桂芹;孔令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cTnI与FI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凝固法检测43例AMI患者(AMI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TnI和血浆FIB水平,并分析AMI组患者cTnI与FI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组cTnI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I患者cTnI水平与FIB呈正相关(r=0.503,P<0.01).结论:cTnI和FIB水平的检测对AMI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程丰;龚国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园园;纪易斐;卢学超;魏迎凤;翟林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认识和治疗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多、患病率增长快的国家.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出,我国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并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以上)[1].糖尿病具有致残、致死性,且目前不能根治,主要以控制血糖,尽量减少并发症为目的进行治疗.本文从中医中药角度概述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实质及中医药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

    作者:喻秀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炎症反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8例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128)及对照组(n=220).两组均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与mPAR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后30天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IRS组患者mPAR、hs-CRP、sCD40L、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s-CRP、sCD40L、MMP-9水平与mP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30天,SIRS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活化的原因之一,合并SIRS的ACS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梁海峰;杨明;韩凌;陈萍;马杰;辛筱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联合康复新灌肠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康复新液灌肠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中度UC(直乙结肠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1.0g,4次/日)口服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利多卡因(10ml)+康复新(50ml)溶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均为30天.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3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0%;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利多卡因、康复新灌肠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莉;武彦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对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NGF组.采用PTZ慢性点燃SD大鼠癫痫模型,并对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低浓度NGF,大体观察各组大鼠癫痫行为学;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的CREB(p-CREB)和突触后蛋白PSD95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NGF组大鼠出现典型癫痫发作的行为学改变,后者经NGF干预后未出现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P<0.05),p-CREB和PSD9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NGF组降低(P<0.05); NGF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其逃避潜伏期变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CREB和PSD95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NGF可以通过提高p-CREB和PSD95的表达水平改善癫痫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刘宝军;裴斐;李继华;白云驰;王静;崔永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检测轮状病毒(RV)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及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分析补锌辅助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治疗前后RV感染患儿174例,其中83例为补锌+常规治疗组(补锌治疗组),91例为常规治疗组,另选242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锌含量变化、RV转阴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RV肠炎患儿治疗前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治疗后血清锌水平均升高,补锌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1);补锌治疗组RV转阴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降低,补锌可以辅助治疗RV肠炎.

    作者:冯芳;龚国富;古思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PKC-α的表达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备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方法:6周龄勃起功能正常的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后者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STZ 35mg/Kg,第9周末与对照组平行尾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IR和Homa-β;并取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内皮细胞PKC-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体重增加,注射STZ后成功复制T2DM模型.其FFA、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实验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结构疏松,免疫组化显示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PKC-α表达较对照组丰富(P<0.05).结论:T2DM模型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的PKC-α表达增加,可能与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

    作者:乐岭;陈璐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孕期妇女FⅩ和FⅫ活性变化

    目的:检测分析不同孕期妇女FⅩ、FⅫ活性变化.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健康非孕妇女和健康产检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妇女FⅩ、FⅫ活性.结果:孕早期组FⅩ、FⅫ活性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妇女FⅩ、FⅫ活性明显高于孕早期组和对照组妇女,孕晚期妇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FⅩ、FⅫ活性有随孕周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作者:高旖鑫;梁国强;蒋艳敏;张寅;刘慧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冠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固有免疫的研究进展

    冠脉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痉挛、闭塞的冠脉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溶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等治疗措施使心外膜冠脉和梗死相关动脉充分开放,血流得到恢复后触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进而加速细胞凋亡和坏死,使缺血心肌得不到有效血流灌注(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Ⅲ级以下),从而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在冠脉I/RI患者中的发生率较多[1],严重影响预后.因此,积极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回顾再灌注历史,过去20年基本上是心外膜冠脉再灌注的20年,相信未来的10年将是微循环灌注的10年,而I/RI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达到佳灌注的后一道屏障[2].

    作者:龙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