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林彬

关键词: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白细胞计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中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及PaO2/FiO2均较对照组高,且PaCO2及WBC计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 VS 68.18%);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的要低,且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及预后。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CU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情志理论辨证治疗。5 d后使用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子宫颈癌5例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5例妊娠期子宫颈癌患者中4例行根治性手术,3例行术前放化疗,术后均未复发,在手术方式同临床效果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妇科检查以及宫颈细胞学方面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子宫颈癌,并且妊娠期子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罗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LEEP刀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LEEP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运用LEEP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宫颈糜烂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术中干预、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中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异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腹坠痛等术中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LEEP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时,运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平均出血量,还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文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选穴均以循经(手足少阳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为辅,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主穴分两组,每次3~5穴,随证配穴。用强刺激手法,以“得气”为度。电针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主穴连接电针。两组患者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半年。结果:电针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宇;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总结其分布特点,为中药干预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我院制定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采集数据后进行SPSS研究分析。将11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结果:112例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3例(38.4%)、气阴两虚证35例(31.2%),痰瘀互结证21例(18.8%),阴虚热盛证13例(占11.6%)。研究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早期以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居多,中晚期则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为主。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崔彦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顺尔宁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50例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顺尔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例应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实验组病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顺尔宁治疗,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2.0%,咳喘缓解时间为(48.21±5.21)h,哮鸣音消失时间为(60.15±7.51)h,住院时间为(5.95±0.46) d,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顺尔宁治疗,效果满意,顺尔宁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勇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口腔护理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口腔护理液在临床口腔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98例需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液与中药护理液护理,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口腔清洁情况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乙组有效率高达95.9%,显著高于甲组的71.4%(P<0.05),而且甲组患者的清洁感、不适感与依从性同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液的应用,可明显提升患者口腔清洁度,效果显著。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RP、HCY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CRP、HCY浓度的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观察丹参酮磺酸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P、HCY浓度变化,观察心衰患者与心功能正常患者CRP、HCY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将确诊为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6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1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CRP、HCY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CRP、HCY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血浆CRP、HCY浓度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水肿有关。

    作者:胡文凤;王艳华;任红梅;杜书华;田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控制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治疗效果上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6%,观察组达到96%,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方式加减治疗能够更有效防治冠心病,改善临床症状,优化血脂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麻剖宫产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对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95例孕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椎管内麻醉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开始哺乳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孕产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开始哺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高危产妇可选择全身麻醉,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呼吸抑制等不利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作者:沈凤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 =40)和对照组(n =40)。对照组患者予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隔姜灸治疗风寒湿型冻结肩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治疗风寒湿型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骨科门诊和病房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改良隔姜灸组30例,传统隔姜灸组30例,两组均采取阿是穴结合经络穴隔姜炙治疗,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3个疗程后参照肩周炎疗效评定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传统炙法中有8例退出,改良隔姜灸组30例总有效率达93.33%,传统隔姜灸组22例有效率达7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组疗效优于传统隔姜灸组,改良隔姜灸操作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护理操作更具安全性,便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推行,进一步改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宁;陈艳;余晓云;周平;梁萍;赵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美托洛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血压与6min试验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托洛尔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琼;张发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且予以相应的临床护理,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有24例患者痊愈(68.6%),11例有效(31.4%),总有效率为100.0%;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病患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烧伤患者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疗效确切,且创面愈合速度快,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洪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产后中医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康复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及泌乳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8h内泌乳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患者康复护理中,采取中医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子宫恢复,缓解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同时能有效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燕萍;谷秀芹;古丽玲;李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修复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PTC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PTCD加中药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TCD未加中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华;张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胫骨上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高、低位截骨术,与胫骨上端内侧截骨术加植骨3种方法的相对适应证。发现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人,一侧手术治疗而另一侧未手术疼痛同样缓解。方法:1989年—2013年共手术治疗膝关节OA病人235例,其中双膝关节病变213例,选择临床症状较重的一侧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比,手术侧术前术后对比,手术侧与未手术侧对比。结果:随访1~24年,优194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87.2%。结论:手术方法与适应证相符效果会更好。胫骨上端截骨术在治疗膝关节OA过程中,优势侧经过治疗,劣势侧肢体症状也能缓解。

    作者:武富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针刀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脊柱侧弯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脊柱侧弯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脊柱侧弯运动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均采用小针刀结合综合康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Cobb's角的变化情况,VAS疼痛评分情况、功能变化ODI评分状况。结果:治疗之后该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功能评分和Cobb's角等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运动员脊柱侧弯症时采用小针刀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2年06月来自本院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予中药分期论治联合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0例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数值、包块大小、输卵管再通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β-HC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提高保守成功率,明显缩小异位妊娠包块大小,在改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减轻化疗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提高成功率,促进包块的消散,有利于输卵管再通、恢复功能,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杨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