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刘永

关键词:中医手法复位, 踝部骨折, 手术复位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修复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李元文教授治疗皮肤疾患临床常用对药概述

    李元文教授临床治疗皮肤疾患经验丰富,用药独特,常常在临证中配伍使用一些对药。对药即配伍起到协同作用者,或相互抵消毒副作用而专取所长者,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疗效者。治疗时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对药,往往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元文教授临床常用的对药有白花蛇舌草与天冬、柴胡与乌梅、泽兰与泽泻、黄芩与侧柏叶。

    作者:蒋静;李元文;蔡玲玲;聂晶;宋雪;张历元;陈雪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疾病患者在实施外科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通过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外科护理体会的总结,正确认识外科护理对腹部疾病患者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外科护理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就诊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有效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所有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大大缩短了病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98.6%。结论: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白细胞计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中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及PaO2/FiO2均较对照组高,且PaCO2及WBC计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 VS 68.18%);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的要低,且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及预后。

    作者:林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例资料,编入对照组,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护理。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45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编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体现在预防性给氧、肺功能强化、运动耐力强化、心理护理4个方面。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改善显著,而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秦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失眠患者中抽取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患者有38例,对照组的总有效患者有29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战云;张世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产后中医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康复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及泌乳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8h内泌乳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患者康复护理中,采取中医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子宫恢复,缓解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同时能有效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燕萍;谷秀芹;古丽玲;李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114例分别使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输血等的患者,对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成功例数、导管异位例数、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操作时间与留置时间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1),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组,导管异位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低的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京津;魏琳;陈海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戴永生教授辨治肝炎后肝硬化思路初探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是慢性肝炎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戴永生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的梳理,为此类患者开拓新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刘亿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CU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情志理论辨证治疗。5 d后使用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怎样写好一篇综述

    写综述,是做科研、做学问的基本功。那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综述呢?一、为什么要写综述?1、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提炼、综合和思考,阐明其研究进展,揭示其发展趋势。文献综述首先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是对现有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其次是对该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或展望。

    作者:王树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RP、HCY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CRP、HCY浓度的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观察丹参酮磺酸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P、HCY浓度变化,观察心衰患者与心功能正常患者CRP、HCY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将确诊为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6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1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CRP、HCY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CRP、HCY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血浆CRP、HCY浓度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水肿有关。

    作者:胡文凤;王艳华;任红梅;杜书华;田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口腔护理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口腔护理液在临床口腔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98例需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液与中药护理液护理,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口腔清洁情况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乙组有效率高达95.9%,显著高于甲组的71.4%(P<0.05),而且甲组患者的清洁感、不适感与依从性同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液的应用,可明显提升患者口腔清洁度,效果显著。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痔科洗液治疗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痔科洗液治疗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肛肠手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1%的新洁尔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痔科洗液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科洗液能够明显减轻肛肠手术后的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冀二锋;闫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来我中心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98例。将其中10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自拟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灌肠,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口服(与灌肠方组方相同);另将98例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上述中药方灌肠,对照组48例给予西药抗生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中:中药口服组总有效率(92%);西药抗生素组总有效率(56.2%)。治疗组中药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中药口服组及西药抗生素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赵萍霞;王玉珠;余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控制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治疗效果上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6%,观察组达到96%,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方式加减治疗能够更有效防治冠心病,改善临床症状,优化血脂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9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本次研究选取其中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0例(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3(71.8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并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治疗效果优异,无不良反应,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吴秀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24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对其予以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且将两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有23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21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2例漏诊/误诊,漏误诊率为8.7%(2/23)。结论:临床上采取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加以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祁晓杰;刘清华;李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单纯性肥胖症,指仅有肥胖而无任何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肥胖症。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在临床上往往将毫针针刺与穴位埋线、电针、艾灸、推拿、穴位敷贴以及耳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通过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取穴规律,为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穴思路,以期更好的提高针灸减肥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兰杰;谢程;李晓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症医学科中医辨证为热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肥皂水直肠滴入,1次/ d。治疗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所用中药为我院自制制剂双解合剂(药物组成:石膏、芦根,250 ml/瓶),1次/ d。1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20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2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并且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重症医学科患者,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郭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隔姜灸治疗风寒湿型冻结肩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治疗风寒湿型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骨科门诊和病房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改良隔姜灸组30例,传统隔姜灸组30例,两组均采取阿是穴结合经络穴隔姜炙治疗,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3个疗程后参照肩周炎疗效评定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传统炙法中有8例退出,改良隔姜灸组30例总有效率达93.33%,传统隔姜灸组22例有效率达7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组疗效优于传统隔姜灸组,改良隔姜灸操作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护理操作更具安全性,便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推行,进一步改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宁;陈艳;余晓云;周平;梁萍;赵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