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亿淑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进展期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孝成;邓柳兰;杨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结构及危害。方法: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护理。结果: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油脂摄入,低脂低盐饮食达到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结论: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胡芬霞;张德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脊柱侧弯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脊柱侧弯运动员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均采用小针刀结合综合康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Cobb's角的变化情况,VAS疼痛评分情况、功能变化ODI评分状况。结果:治疗之后该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功能评分和Cobb's角等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运动员脊柱侧弯症时采用小针刀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52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即拉米夫定+护肝宁+甘利欣;治疗组则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5%,较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1.5%,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失眠患者中抽取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患者有38例,对照组的总有效患者有29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战云;张世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高、低位截骨术,与胫骨上端内侧截骨术加植骨3种方法的相对适应证。发现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人,一侧手术治疗而另一侧未手术疼痛同样缓解。方法:1989年—2013年共手术治疗膝关节OA病人235例,其中双膝关节病变213例,选择临床症状较重的一侧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比,手术侧术前术后对比,手术侧与未手术侧对比。结果:随访1~24年,优194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87.2%。结论:手术方法与适应证相符效果会更好。胫骨上端截骨术在治疗膝关节OA过程中,优势侧经过治疗,劣势侧肢体症状也能缓解。
作者:武富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是慢性肝炎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戴永生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的梳理,为此类患者开拓新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刘亿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益气活血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所收治的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加以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玉庆;刘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在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包括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并且对血透置管的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置换液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等加强;对照组30例行常规处理。后,对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22例好转,5例痊愈,3例死亡。对照组21例好转,3例痊愈,6例死亡。就两组患者病死率作比较,实验组病死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来说,加强对行床旁血液滤过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对其的康复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吴玲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总结其分布特点,为中药干预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我院制定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采集数据后进行SPSS研究分析。将11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结果:112例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3例(38.4%)、气阴两虚证35例(31.2%),痰瘀互结证21例(18.8%),阴虚热盛证13例(占11.6%)。研究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早期以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居多,中晚期则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为主。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崔彦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在中药联合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期间—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梗阻性大肠癌术后病患,经过中药辅助治疗,而后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近期治疗中,治愈者占51.25%,显效者为21.25%,有效者占27.5%,无效者为0%;远期效果中存活率为61.25%。结论:中药治疗干预可以补充西医治疗的问题,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是较为安全可靠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作者:曹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西药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安全有效。
作者:司瑞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CU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情志理论辨证治疗。5 d后使用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后中医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康复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及泌乳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8h内泌乳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患者康复护理中,采取中医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子宫恢复,缓解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同时能有效缩短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燕萍;谷秀芹;古丽玲;李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顺尔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例应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实验组病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顺尔宁治疗,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2.0%,咳喘缓解时间为(48.21±5.21)h,哮鸣音消失时间为(60.15±7.51)h,住院时间为(5.95±0.46) d,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顺尔宁治疗,效果满意,顺尔宁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勇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来我中心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98例。将其中10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自拟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灌肠,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口服(与灌肠方组方相同);另将98例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上述中药方灌肠,对照组48例给予西药抗生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以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中:中药口服组总有效率(92%);西药抗生素组总有效率(56.2%)。治疗组中药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中药口服组及西药抗生素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当归妇炎灌肠剂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赵萍霞;王玉珠;余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2年06月来自本院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予中药分期论治联合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0例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数值、包块大小、输卵管再通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β-HC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提高保守成功率,明显缩小异位妊娠包块大小,在改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减轻化疗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提高成功率,促进包块的消散,有利于输卵管再通、恢复功能,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杨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靶向治疗配合中医药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对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医药配合西药靶向药物的手段,并综合分析、探索;结果:中医药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法可降低或消除靶向药物治疗非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耐药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靶向药物同时依据肺癌患者肺肾两虚、痰瘀内结的病理过程,采用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法,发挥着解毒增敏的作用,且直接治疗肿瘤,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必能消除其耐药性。可能肺阴虚和“瘀”是EGFR-TKI基因耐药性的成因。
作者:钱彦方;王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工作质量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房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对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结果:在对中医药材进行服用时,首先需要核准药物的品种,对药材进行选择加工,切制成适合的药片,对中药进行科学化管理,选择适合的中药剂量、服用方式。结论:中药房工作质量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可以从中医鉴定、药物炮制方式、中药管理、药物调剂、服用方式等方面加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24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对其予以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且将两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有23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21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2例漏诊/误诊,漏误诊率为8.7%(2/23)。结论:临床上采取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加以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祁晓杰;刘清华;李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