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房工作质量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王辉

关键词:中药房工作质量, 中医临床疗效, 药片, 科学化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房工作质量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房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对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结果:在对中医药材进行服用时,首先需要核准药物的品种,对药材进行选择加工,切制成适合的药片,对中药进行科学化管理,选择适合的中药剂量、服用方式。结论:中药房工作质量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可以从中医鉴定、药物炮制方式、中药管理、药物调剂、服用方式等方面加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 =40)和对照组(n =40)。对照组患者予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扶正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肝病科门诊500例明确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扶正解毒丸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双虎清肝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扶正解毒丸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润东;张佩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关穴深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即时止痛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时的即时止痛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病例5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深刺下关穴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各留针30 min,出针后测定即时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8.46%; VAS评分改善明显,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即时疗效显著,且该方法取穴精炼,操作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光宪;黄瑞聪;冯而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CU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情志理论辨证治疗。5 d后使用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益气活血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所收治的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加以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玉庆;刘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并配合拄拐及康复训练,疗程均为1年。随访中观察治疗前后 Harris 评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 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 ARCO 分期组比较方差不齐;在α<0.05水平上各 ARCO 分期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CO 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差异,可以认为,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结论:补骨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ARCO 分期可影响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

    作者:杨志敏;吕妮;马宏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马铃薯湿敷干预造影剂渗漏性损伤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马铃薯湿敷干预非离子造影剂渗漏性损伤的疗效。方法:三家三甲级医院非离子造影剂渗漏性损伤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中药联合马铃薯湿敷病变部位,对照组予以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病变部位,观察2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指数的数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马铃薯湿敷干预非离子造影剂渗漏性损伤的疗效确切,中药联合马铃薯湿敷能够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渗漏药物吸收并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减轻局部症状。

    作者:张丽;李卫玲;芦亚娟;徐变玲;张军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在急慢性咽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慢性咽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咽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有效率分别为94%和66%,急性和慢性病患的治疗效果方面,无效率比较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这个方面比较显示,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药和中药的联合作用效果明显,安全性方面也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孙旭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门诊住院病人的86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等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乙明;胡水勋;郑尔洪;邓荣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痔科洗液治疗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痔科洗液治疗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肛肠手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1%的新洁尔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痔科洗液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科洗液能够明显减轻肛肠手术后的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冀二锋;闫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夏小军教授四步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总结

    本文从病因审查、病机演变规律,四步辨治策略3个方面,对甘肃省名中医夏小军主任医师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使名中医学术经验发扬光大,裨益后学。

    作者:李雪松;夏小军;段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且予以相应的临床护理,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有24例患者痊愈(68.6%),11例有效(31.4%),总有效率为100.0%;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病患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烧伤患者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疗效确切,且创面愈合速度快,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洪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研究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JOA、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4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35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窦树林;陈福;杨本伍;刘海;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疾病患者在实施外科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通过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外科护理体会的总结,正确认识外科护理对腹部疾病患者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外科护理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就诊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有效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所有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大大缩短了病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98.6%。结论: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圆针结合梅花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拟证明“解痉纠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磁圆针、梅花针、电针综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巴氯芬进行治疗。以国际公认的修改的AShow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l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客观指标GABA(r-氨基丁酸)、GLU(谷氨酸)的血清水平测定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脑出血后便秘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圆针结合梅花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保证疗效更显著的基础上,相对更便于操作。

    作者:韩雪丽;屈玉明;郝重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戴永生教授辨治肝炎后肝硬化思路初探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是慢性肝炎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戴永生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的梳理,为此类患者开拓新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刘亿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7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泌乳后恢复。

    作者:魏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RP、HCY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CRP、HCY浓度的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观察丹参酮磺酸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CRP、HCY浓度变化,观察心衰患者与心功能正常患者CRP、HCY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将确诊为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6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1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CRP、HCY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CRP、HCY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血浆CRP、HCY浓度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水肿有关。

    作者:胡文凤;王艳华;任红梅;杜书华;田学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冬病夏治内外同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冬病夏治内外同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颗粒剂的方式,三个月之后,进行总有效率对比和肺功能等级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要远远高于对照组62.5%,且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病夏治内外同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祁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两组选穴均以循经(手足少阳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为辅,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主穴分两组,每次3~5穴,随证配穴。用强刺激手法,以“得气”为度。电针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主穴连接电针。两组患者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半年。结果:电针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宇;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