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宇;刘刚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总结其分布特点,为中药干预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我院制定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采集数据后进行SPSS研究分析。将11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结果:112例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3例(38.4%)、气阴两虚证35例(31.2%),痰瘀互结证21例(18.8%),阴虚热盛证13例(占11.6%)。研究组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早期以痰瘀互结证痰浊阻遏证居多,中晚期则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为主。益气活血降浊法干预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崔彦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三七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系统产生影响,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和抗炎的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药,三七及其提取物药用作用广泛,副作用少,是一味值得重视和开发的中药。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2年06月来自本院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予中药分期论治联合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0例予米非司酮及氨甲蝶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数值、包块大小、输卵管再通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β-HC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提高保守成功率,明显缩小异位妊娠包块大小,在改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减轻化疗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分期论治联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提高成功率,促进包块的消散,有利于输卵管再通、恢复功能,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杨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子宫颈癌5例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5例妊娠期子宫颈癌患者中4例行根治性手术,3例行术前放化疗,术后均未复发,在手术方式同临床效果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妇科检查以及宫颈细胞学方面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子宫颈癌,并且妊娠期子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罗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急慢性咽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慢性咽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有效率分别为94%和66%,急性和慢性病患的治疗效果方面,无效率比较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这个方面比较显示,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药和中药的联合作用效果明显,安全性方面也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孙旭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例资料,编入对照组,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护理。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45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编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体现在预防性给氧、肺功能强化、运动耐力强化、心理护理4个方面。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改善显著,而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秦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对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95例孕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椎管内麻醉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开始哺乳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孕产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开始哺乳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高危产妇可选择全身麻醉,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呼吸抑制等不利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作者:沈凤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7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泌乳后恢复。
作者:魏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是慢性肝炎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戴永生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的梳理,为此类患者开拓新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刘亿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74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病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疏肝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有3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有3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有6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促进其疾病症状的改善,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虎;徐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且予以相应的临床护理,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有24例患者痊愈(68.6%),11例有效(31.4%),总有效率为100.0%;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病患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烧伤患者予以湿润烧伤膏加以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疗效确切,且创面愈合速度快,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洪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重症医学科中医辨证为热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肥皂水直肠滴入,1次/ d。治疗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所用中药为我院自制制剂双解合剂(药物组成:石膏、芦根,250 ml/瓶),1次/ d。1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20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2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并且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重症医学科患者,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重症患者热秘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郭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结构及危害。方法: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护理。结果: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油脂摄入,低脂低盐饮食达到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结论: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胡芬霞;张德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痔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96.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陕大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李元文教授临床治疗皮肤疾患经验丰富,用药独特,常常在临证中配伍使用一些对药。对药即配伍起到协同作用者,或相互抵消毒副作用而专取所长者,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疗效者。治疗时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对药,往往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元文教授临床常用的对药有白花蛇舌草与天冬、柴胡与乌梅、泽兰与泽泻、黄芩与侧柏叶。
作者:蒋静;李元文;蔡玲玲;聂晶;宋雪;张历元;陈雪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JOA、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4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35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窦树林;陈福;杨本伍;刘海;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并配合拄拐及康复训练,疗程均为1年。随访中观察治疗前后 Harris 评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 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 ARCO 分期组比较方差不齐;在α<0.05水平上各 ARCO 分期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CO 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差异,可以认为,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结论:补骨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ARCO 分期可影响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
作者:杨志敏;吕妮;马宏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以“少阳主骨”为理论依托,骨质疏松症为纽带,结合临床验案,对王鸿度教授“少阳主骨”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疏理。
作者:王科闯;陈辉;石含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从病因审查、病机演变规律,四步辨治策略3个方面,对甘肃省名中医夏小军主任医师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使名中医学术经验发扬光大,裨益后学。
作者:李雪松;夏小军;段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口腔护理液在临床口腔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98例需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液与中药护理液护理,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口腔清洁情况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乙组有效率高达95.9%,显著高于甲组的71.4%(P<0.05),而且甲组患者的清洁感、不适感与依从性同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液的应用,可明显提升患者口腔清洁度,效果显著。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