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苓
目的:评价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时的即时止痛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病例5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深刺下关穴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各留针30 min,出针后测定即时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8.46%; VAS评分改善明显,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即时疗效显著,且该方法取穴精炼,操作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光宪;黄瑞聪;冯而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靶向治疗配合中医药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对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医药配合西药靶向药物的手段,并综合分析、探索;结果:中医药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法可降低或消除靶向药物治疗非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耐药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靶向药物同时依据肺癌患者肺肾两虚、痰瘀内结的病理过程,采用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法,发挥着解毒增敏的作用,且直接治疗肿瘤,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必能消除其耐药性。可能肺阴虚和“瘀”是EGFR-TKI基因耐药性的成因。
作者:钱彦方;王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修复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血管病是当今威胁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及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超过了copd和肿瘤、意外伤害,成为首位死亡原因。患肌心梗死(心梗)的平均年龄比前提前,而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和吸烟等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心肌梗死的治疗现状与临床指南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基层医院,如较多的县市级医院,由于各医院的发展及硬件的差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相差较大。更多的基层医院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加溶栓等,少数病人应用介入治疗。应用各种方法治疗,只要充分的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让病人及家属采纳,充分尊重病人和家属的知情权,尊重病人和家属的选择权利,应该说都是合理的,临床治疗效果已较为满意。
作者:孔令刚;屈兴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李元文教授临床治疗皮肤疾患经验丰富,用药独特,常常在临证中配伍使用一些对药。对药即配伍起到协同作用者,或相互抵消毒副作用而专取所长者,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疗效者。治疗时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对药,往往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元文教授临床常用的对药有白花蛇舌草与天冬、柴胡与乌梅、泽兰与泽泻、黄芩与侧柏叶。
作者:蒋静;李元文;蔡玲玲;聂晶;宋雪;张历元;陈雪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 =40)和对照组(n =40)。对照组患者予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6/4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房工作质量对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中药房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对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结果:在对中医药材进行服用时,首先需要核准药物的品种,对药材进行选择加工,切制成适合的药片,对中药进行科学化管理,选择适合的中药剂量、服用方式。结论:中药房工作质量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可以从中医鉴定、药物炮制方式、中药管理、药物调剂、服用方式等方面加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治疗风寒湿型冻结肩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骨科门诊和病房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改良隔姜灸组30例,传统隔姜灸组30例,两组均采取阿是穴结合经络穴隔姜炙治疗,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3个疗程后参照肩周炎疗效评定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传统炙法中有8例退出,改良隔姜灸组30例总有效率达93.33%,传统隔姜灸组22例有效率达7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组疗效优于传统隔姜灸组,改良隔姜灸操作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护理操作更具安全性,便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家庭中推行,进一步改善风寒湿型冻结肩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宁;陈艳;余晓云;周平;梁萍;赵莉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试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温病湿热证。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温病湿热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中的治疗温病湿热证的疗效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及临床疗效,得出对照组ET、TNF、IL-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以及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通过给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大程度减短患者病期,应当重视其临床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芳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箱灸在含铂类药物化疗中止吐的疗效。方法:将169例使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采用盐酸托烷司琼止吐,观察组85例采用盐酸托烷司琼加艾箱灸止吐,按疗效标准评定两组的止吐效果。结果:对照组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36.9%、止吐的总有效率为72.6%,观察组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56.5%、止吐的总有效率为88.2%,观察组的疗效非常明显地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箱灸能显著提高使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的止吐效果。
作者:黎群足;钟妙文;叶慧青;唐荣德;谭秀玲;李瑞安;陈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9月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收入院的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益气健脾补肾法口服中药汤剂。1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肾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补肾法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肾性蛋白尿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热、瘀、浊等邪气致病为标,脾肾亏虚是其病机的关键。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从整体出发,以补脾益肾、化瘀降浊为治疗大法,疗效显著。
作者:任婕;翟志光;张振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白细胞计数,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中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及PaO2/FiO2均较对照组高,且PaCO2及WBC计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 VS 68.18%);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的要低,且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及预后。
作者:林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行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控制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治疗效果上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6%,观察组达到96%,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方式加减治疗能够更有效防治冠心病,改善临床症状,优化血脂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金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痔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96.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陕大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补骨丸治疗股骨头坏死60例,并配合拄拐及康复训练,疗程均为1年。随访中观察治疗前后 Harris 评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 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 ARCO 分期组比较方差不齐;在α<0.05水平上各 ARCO 分期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CO Ⅱ期和Ⅲ、Ⅳ期之间有差异,可以认为,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结论:补骨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肯定,ARCO 分期可影响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ARCOⅡ期优于Ⅲ、Ⅳ期。
作者:杨志敏;吕妮;马宏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JOA、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4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35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科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窦树林;陈福;杨本伍;刘海;刘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分成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7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泌乳后恢复。
作者:魏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结构及危害。方法: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护理。结果: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油脂摄入,低脂低盐饮食达到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结论: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胡芬霞;张德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114例分别使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输血等的患者,对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成功例数、导管异位例数、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操作时间与留置时间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1),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组,导管异位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低的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京津;魏琳;陈海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