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治疗

倪启超;陈玉泉;马利林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摘要:目的 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6例肝胆管结石系列治疗资料.结果 术中胆道镜等综合治疗使手术残石率由79%(314/398)降低为24%(96/398),终残石率降低为2%(19/786).结论 手术前应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结石与狭窄作出全面诊断;术中术后应充分发挥胆道镜的作用,发现并取除结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内胆管结石和狭窄的治疗

    目的 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6例肝胆管结石系列治疗资料.结果 术中胆道镜等综合治疗使手术残石率由79%(314/398)降低为24%(96/398),终残石率降低为2%(19/786).结论 手术前应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结石与狭窄作出全面诊断;术中术后应充分发挥胆道镜的作用,发现并取除结石.

    作者:倪启超;陈玉泉;马利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核素99mTc标记红细胞扫描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目的 探讨核素99mTc 标记红细胞扫描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有进行性痛经或性交痛等病史,妇科检查和B超均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测定血清CA125水平.另选择门诊体检的正常人10例设为对照组.均于月经第1天或第2天预约99mTc标记红细胞显像,月经干净后来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证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 核素99mTc 标记的红细胞扫描的异位病灶大小明显小于B超的显影,且CA125>200U/ml比<200U/ml时显像更明显,出现时间更早.结论 核素99mTc 标记的红细胞扫描有助于早期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周冬梅;余进进;郁春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小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程2~3年内若不加以积极治疗,终将导致关节、软骨损伤,直至功能丧失.人们研究发现,关节滑膜组织中致炎细胞因子(cytokine)的浸润在RA的发病机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中间白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成员之一白介素-17(IL-17)又是近来研究的重要细胞因子.目前,相关的研究热点集中于IL-17在RA信号转导中的机制以及在RA发病过程中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作者:姚琦;袁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2周时血浆TNF-α、PAI-1浓度;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A组兔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升高(P<0.01),而B组显著减少(P<0.01);A组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B组非诺贝特治疗4周,TNF-α浓度降低47.8%(P<0.05),PAI-1浓度降低51.92%(P<0.05);实验各阶段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97,P<0.05),TNF-α浓度与总胆固醇(TC,r=0.5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6,P<0.05)明显相关;血浆PAI-1浓度与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抑制脂肪组织PAI-1 mRNA表达;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洁琪;赵水平;方颖;吴立荣;李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科Ⅱ号合剂对真性性早熟大鼠骨生长的影响

    目的 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诱发雌性大鼠发生真性性早熟,观察儿科Ⅱ号合剂对雌性大鼠真性性早熟的发生以及对真性性早熟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性早熟模型组(M).用NMA皮下注射建立性早熟模型并分作四组:性早熟对照组(M1),甲地孕酮干预组(M2),中药高剂量组(M3),中药低剂量组(M4).阴道细胞涂片观察性周期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促黄体生成素(LH)、骨钙蛋白(BGP)水平,逆转录PCR测定下丘脑GnRH mRNA及骨骺生长板BGPmRNA含量,计算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观察卵巢组织切片黄体的出现.结果 M1组大鼠阴道口开放和第一个发情间期出现的时间较C组提前;M3、M4组均使血中BGP水平及骨骺生长板BG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M1组,M2组血中BGP水平及骨骺生长板BGP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结论 NMA诱发的雌性大鼠性早熟模型是真性性早熟;儿科Ⅱ号合剂可以抑制NMA诱发雌性大鼠性早熟的发生,对成骨细胞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曹守凤;李海浪;郑意楠;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gp、GST-π、TOPO-Ⅱ、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gp、GST-π、TOPO-Ⅱ、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PV-6000法)检测P-gp、GST-π、TOPO-Ⅱ、LRP在58例大肠癌根治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58例大肠癌中P-gp、GST-π、TOPO-Ⅱ和LRP的阳性率分别为75.9%,70.7%,56.9%和65.5%.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化类型、Dukes分期、浸润深度无关.GST-π、TOPO-Ⅱ、LRP及四者联合表达与各项病理特征无关.结论 P-gp、GST-π、TOPO-Ⅱ、 LRP等联合作用是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检测患者P-gp、GST-π、TOPO-Ⅱ、LRP的表达对大肠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乔唐;梁磊;柏斗胜;徐永建;肖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聚集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为重要的发病机制,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起关键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且作用彻底、完全,能明显降低ACS的心血管不良事件[1].对我院应用欣维宁治疗ACS146例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芸;沈吉梅;陈泳;严金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表达CHO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 建立稳定的高效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以便于大量生产纯化IGF-1蛋白.方法 采用脂质体将IGF-1的表达载体pSec-IGF-1导入CHO-K1细胞中.转染后用含潮霉素B(hygromycin B)的选择性培养液进行筛选,挑取耐药克隆,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法对阳性克隆进行分析.结果 转染细胞在选择性培养液中生长出多个耐药克隆,Western blot检测示8个克隆表达上清出现与预计值相符的约7.7kDa的特异性条带;ELISA结果显示有2株表达量在2.0μg/ml以上;免疫组化检测,筛选到的阳性克隆细胞有IGF-1的表达.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高效表达IGF-1的CHO细胞株.

    作者:周海斌;郑祖根;董启榕;周晓中;谢宗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常人与弱视患者图形视诱发电位的比较

    目的 探讨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对弱视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弱视眼重度17只眼、中度17只眼、轻度13只眼.P-VEP图形刺激采用棋盘翻转形式,频率2Hz,空间频率采用0.19、0.38、1.55周/度,对比度为90%.另选正常44只眼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峰时与振幅.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眼在0.19、0.38、1.55三种空间频率P100峰时明显延迟,而振幅未见明显改变;但是重度弱视患者在高空间频率时振幅与正常相比有所降低.结论 应用P-VEP对弱视眼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弱视眼的视功能损害.

    作者:曹春林;田农;潘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邻近器官感染及阻塞

    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确诊儿童腺样体肥大(且有完整随访资料)4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钱晓云;高下;陈兆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机械刺激对体外培养椎间盘细胞的影响

    椎间盘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刺激是其中之一.细胞三维培养体系希望模拟体组织中细胞所处的生理环境.在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存在复杂应力环境,如牵张力、压应力、振动等.近年来,随着机械作用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应力对体外培养椎间盘细胞作用的研究得以实现.

    作者:葛灵;张宁;任永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牙髓腔系统完全钙化的临床分析

    牙髓钙化尤其是完全钙化的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是临床上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根管治疗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治疗X线牙片上显示髓腔完全钙化的前牙合并慢性根尖周炎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基因微矩阵芯片筛选胰腺癌的相关基因

    目的 应用基因微矩阵芯片筛选胰腺癌的相关基因.方法 按一步法提取胰腺正常组织及胰腺癌组织总RNA,以包含4096个DNA的基因微矩阵芯片对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差别有显著意义的基因共有949条,其中胰腺癌下调基因468条,上调基因381条,按其功能分类共有15类.结论 基因微矩阵芯片可有效筛选出胰腺癌的相关基因;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由多个类型的基因参与调控,而非单一因素所致.

    作者:张弘;周国雄;黄介飞;徐岷;江枫;魏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和功能的影响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常诱发、合并高血压的发生,伴有心脏结构的改变[1~3].本文旨在研究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揭示其中的变化特点.

    作者:高岚;余荣水;薛咏霞;洪小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

    目的 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作为免疫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测定1、3、7、10、13d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12例存活,16例死亡.所有患者都表达为明显低的HLA-DR(<30%)水平和高的前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死亡的病例中,HLA-DR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下降,TNF-α在第13天、第17天,IL-6在第3天表达为较高的水平,而IL-10在第3、10、13天初测到.结论 单核细胞HLA-DR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预见性,而前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对死亡患者的预见性不足.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测定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是一种早期的连续的可预见的方法.

    作者:曹一飞;吴允孚;钱毓峻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腹经纵隔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

    自1995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经腹经纵隔切口手术治疗27例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经胸而经腹又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贲门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翠文;崔进才;彭沛;王大方;王乃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是影响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以了解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情况,并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海玲;任慕兰;钱惠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病并发无菌性骨坏死与尿路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TD)伴无菌性骨坏死(ON)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 统计1998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54例CTD伴ON病人(A组),同时随机抽样不伴有ON的100例CTD病人作为对照组(B组).尿路感染病人均在入院次日作会阴部清洁后,查尿常规及3h尿白细胞排泄率,统计CTD发生ON与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 A组伴尿路感染者43例(79.62%),无尿路感染者11例(20.37%),B组中,尿路感染者22例(22.0%),无尿路感染78例(78.0%),P<0.01.结论 尿路感染可能是CTD病人发生无菌性骨坏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潘解萍;朱建新;马英淳;谢雯;吴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系膜切除与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过选择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8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2.1%),吻合口狭窄5例(10.4%),术后局部复发3例,其中2例为吻合口复发,1例为盆腔复发,总局部复发率为6.3%.结论 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金昆;李圆;孙庆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氟尿嘧啶与高能聚焦超声刀的结合在人回、盲肠癌裸鼠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化疗和物理治疗的结合在人回盲肠癌裸鼠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人回盲肠癌细胞HCT-8接种到BALB/C雌性裸小鼠腹部皮下,按预期方案进行氟尿嘧啶+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治疗后肿瘤体积无显著变化,局部组织出现焦化,而对照组肿瘤增长明显,无任何外观变化;且治疗后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率有明显下降.结论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与物理治疗高能聚焦超声刀的有效结合对人回盲肠癌裸鼠肿瘤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作者:袁俊;洪建军;郭仕英;李朝军;殷咏梅;束永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