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李杨
目的 探讨社区高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维持和提高高知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0名高校社区的高知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高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评分(26.52±3.70)分,社会支持得分(34.46±8.17)分,社会支持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社会支持、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P<0.01).结论 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是高知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有助于高知老年人维持认知功能状态,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作者:叶志英;杨莹;肖强;毛靖;刘玥婷;李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按门诊ID号分为两组:奇数分为观察组(84例)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延续管理,偶数分为对照组(88例)沿用传统的门诊随访模式.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高血压治疗态度信念及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除外烟酒管理嗜好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血压控制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相对于传统门诊随访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信念及依从性改善显著,有利于患者控制血压稳定.
作者:孟文文;章洁;宋杰;库洪安;皮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在职护理人员移动学习现状和需求,为移动学习引入在职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移动学习现状及需求问卷对1 052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98.76%护理人员拥有智能手机,41.16%认为移动学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88.78%赞同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完成在职培训,95.63%倾向于应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84.41%倾向于通过视频学习,91.54%希望移动学习视频时长<30 min.结论 护理人员已经具备移动学习硬件,学习态度较好.护理管理者应考虑护理人员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习惯和学习需求的特点,设计出针对性的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移动学习内容,并建立反馈机制,有效监控和认可学习过程,促进移动学习在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应用.
作者:刘于;李文奇;张文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十二指肠镜清洗方法,提高清洗消毒质量.方法 选取使用后污染的十二指肠镜516条,随机分为两组各258条.传统组按消毒规范常规五步清洗法清洗,改进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床旁预处理和先端部反复刷洗.结果 改进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内镜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P<0.01).结论 在常规清洗消毒流程基础上增加床旁预处理和先端部反复刷洗,能提高十二指肠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作者:陈莺;蔡筱蕾;陶怡菁;曹佳;徐雷鸣;张玉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感和离职意愿现状,分析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对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组织公平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北京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2 49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组织公平感得分中位数为80.00,组织支持感得分中位数为32.00,离职意愿得分中位数为9.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对护士的离职意愿有影响(均P<0.01).结论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离职意愿较低,但仍应关注低年资护士,并建立公平、支持的组织环境,以减少离职现象的发生.
作者:李钊杨;周伟娇;刘聪颖;张杰;谷水;尚少梅;万巧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八步评估法在重症医学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症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按照时间顺序分组,2015年26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2016年26名设为观察组,采用八步评估法培训.两组培训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观察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八步评估法教学能有效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赖天为;韦柳青;覃纲;梁丹;陆雪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痴呆照护筹划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观察系统,是实施以人为中心个性化痴呆照护模式的有效方式.本文对痴呆照护筹划的概念、理论基础、干预过程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改善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和生活质量,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并为痴呆患者的照护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智慧;韩嘉琪;相玮;李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症状管理APP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建立症状管理APP,针对吞咽障碍、尿失禁及深静脉血栓开展症状管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吞咽障碍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尿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 症状管理APP使症状评估更科学,提高护士症状筛查准确性和护理主动性,丰富便捷的移动信息化资料可提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症状管理质量.
作者:刘华华;蒋红;施煜;黄胜燕;丁晓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模式的前馈控制规避新生儿静脉治疗风险的效果.方法 按照时间段将静脉治疗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85例)采用常规静脉治疗护理流程,观察组(210例)实施医护合作模式的前馈控制静脉治疗.结果 对照组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干预时段护士静脉治疗质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干预时段(均P<0.01).结论 医护合作的前馈控制用于新生儿静脉治疗,能规范静脉治疗,有效规避静脉治疗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作者:徐清清;樊小朋;乔林霞;周凯云;李晓梅;潘叶红;左周云;于新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57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情况、相关因素及影响程度等.结果 92.2%的护士表示会主动上报自身护理不良事件;“错误发生,但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59.1%护士会主动报告.不同职称、工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担心受到批评、处罚”、“担心受到患者投诉”、“担心个人能力受到质疑”是影响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院需建立网络化、非惩罚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对低年资护士的相关培训,以大限度地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丽艳;陆文佳;孙青;张雅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感官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和体位护理等.观察组实施听觉、触觉、视觉和前庭的多感官干预.结果 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多感官干预能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喂养效率.
作者:乐琼;吴丽芬;张岚;周凤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新型体位辅助用具对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有效性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1例胎龄<34周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自制新型体位辅助用具实行体位干预直至出院.于矫正胎龄34周、36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生理性屈曲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大腿僵硬外展、手臂外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突然滚动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矫正胎龄36周时出现睡眠觉醒周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头颅B超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体位辅助用具有利于早产儿维持生理性屈曲,减少不良姿势和四肢突然外展(惊吓)等不良运动的发生,有利于早期神经行为发育.
作者:汤晓丽;顾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景式案例教学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招收的72名新入职护士(对照组)和2016年招收的80名新入职护士(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培训及全景式案例教学培训.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景式案例教学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相关专科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岗位胜任力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慧云;叶天惠;易永红;黄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编制评价护士临床警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可靠工具.方法 以知信行模式和临床警报生命周期特点为理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和通过质性访谈建立条目池,经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调查450名临床护士确定问卷.结果 形成3个维度40个条目的问卷,知识维度12个条目、态度维度11个条目、行为维度17个条目;问卷Cronbach'sα系数0.884,折半信度0.933,重测信度0.876.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 0.818~1.000,问卷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0.850;共提取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857%.结论 护士临床警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评护士临床警报处理能力.
作者:邹莎;岳丽青;方晚霞;李珍;李映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进行修订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对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进行修订,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99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保留1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态度和关怀、能力和安心感.2个公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3和0.854,累积解释方差量为62.15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指标基本适配.结论 修订后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具有信效度好、条目少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了解患者对护士信任程度的测评工具.
作者:赵玲;王蓉;朱晨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控制模拟人训练护生临床技能的情景设计,并了解护生对仿真模拟设计的看法.方法 运用计算机控制模拟人设计5个高度仿真模拟的情景,包括阑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道出血、心肌梗死及严重创伤.113名护理本科生(二年级77名,三年级36名)完成36个学时的模拟情景训练.结果 护生对学习场所、学习目标、学习安排、知识迁移以及决策技能等感到满意;认为仿真模拟学习是好的学习体验,希望有机会再次参加.但他们也指出模拟人对真实情况的模仿还不够逼真:没有面部和情绪反应,对问询的应答迟缓,呕吐物或痰的气味、颜色性质和量没有演示.结论 护生对仿真模拟学习满意,但情景的逼真度需改进.建议将标准化病人运用于仿真模拟情景设计,以模仿面部表情以及情感、心理社会的互动反应.
作者:袁浩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有着易组织、防控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明显等优势,在当前政府行动的积极背景下,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我国员工罹患慢性病状况及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意义,慢性病人群锻炼概况及锻炼行为机制,并总结了工作场所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的研究进展.建议后续研究可围绕慢性病员工锻炼行为的机制及我国工作场所如何恰当有效地开展实施“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项目而展开.
作者:柴玲;童莺歌;陈佳佳;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重症监护室(ICU)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影响危重患者结局的关键要素.护理组织作为ICU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依据“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总结多中心研究中ICU护理组织结构与过程因素对危重患者病死率的具体影响,主要因素包括ICU护理人数配置、不同工作经验及受教育程度护士的比例、护理工作环境及集束化管理、沟通模式、多学科团队的应用情况等.旨在为ICU的临床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提供参考,提高危重症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吴静;傅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66人)和对照组(64人),分别采用基于e-教学平台的BOPPPS模型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结果 课程结束后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学习投入水平及学习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e-教学平台的BOPPPS模型教学在社区护理学中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薛俊琳;金瑞华;淮盼盼;张儒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临床护士和护生快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及判断犯罪血管的能力.方法 以传统心电图心肌梗死定位理论为基础,借助18导联心电图胸导联定位,逆向性建立“冠状动脉的解剖分支-18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定位犯罪血管”的思维模式,形成胸导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位及犯罪血管预判断(Delta教学模型)用于护士和护生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士考试得分显著提高,应用Delta教学模型的观察组护生考试得分显著高于应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护生(P<0.05,P<0.01).结论 Delta教学模型可提高护士和护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部位定位及犯罪血管判断的能力.
作者:谈莉萍;段霞;周意;庄英;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