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祯帆;李鑫;熊兴兰;郭思竹;龙霖
目的 构建和应用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增强培训考核的实用性、针对性,完善在职护士培训管理体系.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构建在职护士培训考核管理平台,包括6大模块、15个子模块,形成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题库并将“影院式预约”模式应用于在线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7名护士进行平台应用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士对平台高效快捷的考核形式满意率高(87.76%)、在线培训资料方便获取满意率低(75.11%),总体满意率为79.75%.结论 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学习资源共享,可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临床工作,有效落实护士参与护理培训考核的主动性,提升培训管理效率与培训效果.
作者:贺茜;蒋岩;刘晔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改良再植指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断指再植术患者105例(160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8指)采用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进行血管危象评估;观察组(53例,82指)采用改良的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种量表应用后患指血管危象的正确检出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 观察组血管危象正确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再植指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再植指血管危象的检出率,对术后再植指的存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争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并发症的影响,以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外科手术管理模式实施围术期护理;选取2017年1~4月5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管理效果、住院时间、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糖管理效果、平均血糖值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围术期血糖监测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减少血糖的异常波动,降低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升血糖管理质量.
作者:余强;胡燕妮;刘巧梅;王文丽;徐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Rambam儿童医院坚持以个体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安全环境、以家庭为中心、“零”疼痛和“零”约束的治疗及强大的辅助团队几个方面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同时致力于从自由工作体制、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关注员工个体、鼓励员工表达心声、尊重员工选择、加强后勤保障及实行信息化病历等方面来实施“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提出Rambam儿童医院在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培养相关辅助团队人员、关注医务人员职业的发展并提高他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这些方面值得借鉴.
作者:杨芳;李华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耐受性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 将8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拟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前3d开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液予以预适应,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腹泻、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能实现胃肠道预适应,能有效降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李如月;白春花;傅巧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2~3月LC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n=50),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护理管理;2017年4~5月为快速康复组(ERAS组)(n=50),实施日间手术病房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待床日、总住院天数、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术前待床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宋瑞梅;施雁;庄英;荀林娟;叶海燕;席米娜;孙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临床适应能力,使之尽快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求.方法 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对照组,实施一站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由1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安排当班器械护士负责各专科手术配合带教,讲解该专科解剖知识及手术步骤配合要点等;2016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观察组,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轮转各专科时,各专科由同一名专科导师全程跟踪一对一专科手术配合观摩及手术配合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负责讲解该专科手术配合特点、专科手术知识要点,实时指导其解剖及手术步骤配合注意事项等.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为(90.16±3.19)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4.76±2.38)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66±1.18),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开展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可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何国龙;刘洋;张莺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12月的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10 704例),采用“一看,二问,三查体”传统分诊方法进行急诊分诊;选取2017年5~7月的急诊患儿作为观察组(10 366例),使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分诊.比较两组患儿分诊一致性,分诊时间,患儿(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士与医生分诊级别比较,观察组Kappa值为0.98,对照组Kappa值为0.58;观察组分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能缩短急诊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性,提高医护人员及患儿满意度.
作者:陶怡;谭利平;谢红燕;李少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障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14条,制定12条审查指标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 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9条指标依从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护士培训不足、材料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 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与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应针对障碍因素实施改进,促进证据向临床正确有效转化.
作者:黄辉;黄海燕;喻姣花;马婷婷;缪玲莉;张凡;华婷;周英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儿童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在新疆两个地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100名伊犁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克拉玛依市医护人员行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调查,制定培训计划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结果 培训6个月后,医护人员行业标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均P<0.01),患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儿童心肺复苏技术与成人不同,有必要对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儿获益.
作者:阿米那·吾斯曼;程云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对二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二胎产妇3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96例,对照组产后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和药膳调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乳房手法按摩.结果 观察组乳头含接正常率、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两孩年龄差>8岁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两孩年龄差≤8岁者(P<0.05,P<0.01).结论 随着二胎母亲年龄的增长、两孩年龄差距增大,产后乳房泌乳情况越差,通过产后及时乳房手法按摩和药膳调理干预,对二胎产妇的母乳喂养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菊华;张三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4个模块分别是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模块、护理不良事件审核模块、护理不良事件查询模块和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分析模块,依据护士层级设置不同权限,对7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与跟踪管理.结果 应用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加,管理时效显著优于传统纸质上报(P<0.01).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现了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为护理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高学琴;芦鸿雁;罗葆华;闫峰;高若瑄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对5例肺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行肺康复护理,经14~48(25.6±13.9)d的治疗护理,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随访至今生存质量良好.感染控制、辅助通气护理、序贯脱机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综合性肺康复方案为肺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潘红;黄琴红;许正红;蔡英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分析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不佳的原因.方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式会谈法,对儿科有陪伴病区的31名临床护理人员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护士进行访谈.结果 31名护士中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正确率为35.48%.工作年限<3年、职称为护士、值夜班护士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率相对较低.结论 儿科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低级别及夜班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身份识别的安全意识,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作者:杨晓荣;黄园园;李雪;钟兰;张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护理门诊高级护理实践的现状,为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门诊的工作状况、医护感受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骨科护理门诊护理专家和助手各1名于每周三下午开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评估、功能康复指导和健康宣教等15项;患者满意度总分92.13±4.87.半结构访谈护理人员认为开展骨科护理门诊使护士具有专业成就感,但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医生认为骨科护理门诊有利于医护合作,但接诊护士知识技能有待提高.结论 骨科护理门诊是骨科医疗的有效补充与深化,但出诊护士资质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骨科护理门诊质量.
作者:田发秀;陈湘玉;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口咽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62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对照组31例,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于术后6h对两组患者口咽干燥和咽喉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口咽干燥、咽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后氧驱动雾化吸入有利于提高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口咽舒适度.
作者:陈桂兰;喻军华;高作良;严颖;柯晓燕;胡翠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HIV感染并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4例HIV感染并存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1 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2例,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胸腔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HIV感染并存NSCLC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毛敬芹;查丽俊;陈玲;李红娣;王逸飞;鲍美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以移动护理、医嘱、辅助检查、电子病历多个信息系统为数据源的交班报告,为护士提供高效、同质、便捷的交班书写过程.方法 由护理部、信息中心、护士长组成的软件研发组,以多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作为晨交班报告的数据来源,进行一处数据多次利用与数据整合,实现交班报告的零手工书写;并对护士使用前后进行交班报告书写效率与使用体验测量.结果 应用交班报告软件后书写效率与书写体验显著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数据同源交班报告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大数据应用和护理信息化的有益尝试.
作者:应波;陈曦;龚玉蕾;王娜;阮征;尉俊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现状.方法 对12名护士就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现状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与提炼.结果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提炼出改变与发展、问题与障碍、机遇与挑战3个主题.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规范了糖尿病孕妇的管理,但面临困难与障碍,应完善工作与管理机制,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作者:章孟星;周英凤;钟婕;丁焱;李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团队成员间的信息传递状况,探讨不良沟通的原因,为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有效合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医护合作量表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31名手术室医护及麻醉人员进行调查与深度访谈,对主、客观资料分析整理.结果 护士组对医护沟通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医麻组(P<0.01);质性访谈归纳出以下主题:医、麻、护三方交流信息不全面,缺乏信息互换;信息传递不到位及影响因素;可能的解决方案.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护士组与医麻组的信息来源重要性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护士组更倾向于从手术室护士和病区护士获取信息(P<0.05,P<0.01).结论 手术团队成员间尽量多交流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尝试采用专业的沟通工具并优化沟通流程,同时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有利于团队合作及患者安全.
作者:程若莺;徐洁;徐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