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的效果

何国龙;刘洋;张莺

关键词:手术室, 新入职护士, 专科导师制, 入职培训, 培训模式
摘要:目的 提高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临床适应能力,使之尽快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求.方法 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对照组,实施一站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由1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安排当班器械护士负责各专科手术配合带教,讲解该专科解剖知识及手术步骤配合要点等;2016年新入职护士15人为观察组,实施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模式,即新入职护士轮转各专科时,各专科由同一名专科导师全程跟踪一对一专科手术配合观摩及手术配合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负责讲解该专科手术配合特点、专科手术知识要点,实时指导其解剖及手术步骤配合注意事项等.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为(90.16±3.19)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4.76±2.38)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66±1.18),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开展一对一专科导师制培训,有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可提高培训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分析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不佳的原因.方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式会谈法,对儿科有陪伴病区的31名临床护理人员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护士进行访谈.结果 31名护士中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正确率为35.48%.工作年限<3年、职称为护士、值夜班护士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率相对较低.结论 儿科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低级别及夜班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身份识别的安全意识,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作者:杨晓荣;黄园园;李雪;钟兰;张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前适应训练

    目的 探讨术前适应训练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巾覆盖头面部及体位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术中焦虑、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患者手术配合能力、满意度.结果 术中观察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配合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收缩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适应训练可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焦虑情绪等不适,提高患者手术配合能力和满意度.

    作者:荆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控制连台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时间

    目的 准确把控连台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机,促进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内合理使用.方法 将2017年7~9月连台手术5 832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连台手术集中式给药方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由护士手工登记用药时间;2017年11~12月连台手术4 661台次作为观察组,在医院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界面上设计“患者入手术室”和“使用抗生素”模块,等候区专职护士登陆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手术间手术进展,判断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通过模块点击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两组连台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借助信息技术规范管理连台手术抗生素应用,实现了该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同时也减少手术护士的书写工作.

    作者:贺吉群;肖映平;谢伏娟;闫晓晨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肠内营养预适应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提高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耐受性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 将8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拟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前3d开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液予以预适应,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腹泻、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能实现胃肠道预适应,能有效降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李如月;白春花;傅巧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四川城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四川城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四川省6个地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便抽样640名城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0名老年人中,8.1%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0.3%选择机构养老,81.6%选择家庭养老.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与子女关系满意度、子女个数、养老费用来源个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越高、与子女关系越不满意的老年人越愿意接受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养老费用来源个数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城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合理利用养老资源,实现“健康四川2030”健康老龄化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祯帆;李鑫;熊兴兰;郭思竹;龙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干预对空巢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空巢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唐山市两个社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49人).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构建的干预模式从家庭、社区、社会3个层面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孤独量表、衰弱量表、ADL量表、家庭及社会支持量表对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孤独感、衰弱、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构建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空巢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作者:常文红;李晓凯;陈长香;安思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行面部年轻化治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4例面部年轻化治疗患者行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提前备好所需用物;治疗时执行无菌技术,及时处理患者不适,确保治疗能够有效顺利进行;治疗后加强面部及注射部位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治疗后6个月随访,32例(94.12%)患者感觉皮肤状态明显改善,其肤色改善、皮肤细腻、皱纹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仅2例(5.88%)对皮肤改善效果不满意.结论 使用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使面部年轻化是一种新的方法,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利于保障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

    作者:郭梦莹;向琳璐;曾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行为冲突及支持性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照顾行为及支持性服务需求,以期为医疗机构、社区、政策决策部门开展照顾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3名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3名受访者均表示存在照顾行为冲突,且目前获得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支持较少,希望得到的支持需求有四个方面:社区卫生支持服务需求、医疗机构支持服务需求、个人需求、政策需求.结论 照顾者在照顾老年慢性病患者过程中承受着沉重的身心负担,应重视照顾者需求,充分发挥护士角色功能对照顾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

    作者:李艳;张丽;王永琼;余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术后高频振动与叩背排痰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排痰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ICU 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按收入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行人工叩背排痰辅助清理呼吸道,观察组4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应用高频振动排痰进行辅助清理呼吸道护理.结果 两组首次排痰护理10 min及吸痰后15 min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吸痰后15 min血气分析检查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干预后72h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应用高频振动排痰行辅助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效果优于人工叩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杨芳;贺琳晰;富园园;周明杨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DA移动技术在手术室临床输血核查中的应用

    目的 保障患者手术输血安全,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 传统核查组(40例,75袋血制品)采用传统人工核查方法,实施“三查十对”双人输血核查流程,PDA核查组(40例,82袋血制品)运用PDA移动技术进行输血操作核查.结果 两组核查耗时、记录缺陷率及血制品安全输注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DA移动技术用于手术室临床输血操作核查,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杨千贺;高兴莲;苏法安;王曾妍;余文静;马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危重患者床旁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床旁安置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危重症患者行鼻胃管营养(鼻胃管组),对59例危重症患者床旁留置鼻空肠管营养(鼻空肠管组).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和腹胀、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重症患者床旁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作者:陈珺;潘江霞;何洪英;郑祥德;周文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术前患者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焦虑、屈服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因子和自我效能得分、护理满意率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外科患者的术前焦虑,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

    作者:梁敉宁;陈琼妮;汪健健;李乐之;赵丽萍;黄伶智;张霞;高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新疆医院医护人员儿童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

    目的 探讨儿童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在新疆两个地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100名伊犁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克拉玛依市医护人员行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调查,制定培训计划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结果 培训6个月后,医护人员行业标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均P<0.01),患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儿童心肺复苏技术与成人不同,有必要对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儿获益.

    作者:阿米那·吾斯曼;程云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应用审查及障碍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障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14条,制定12条审查指标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 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9条指标依从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护士培训不足、材料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 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与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应针对障碍因素实施改进,促进证据向临床正确有效转化.

    作者:黄辉;黄海燕;喻姣花;马婷婷;缪玲莉;张凡;华婷;周英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数据同源护理交班报告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 构建以移动护理、医嘱、辅助检查、电子病历多个信息系统为数据源的交班报告,为护士提供高效、同质、便捷的交班书写过程.方法 由护理部、信息中心、护士长组成的软件研发组,以多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作为晨交班报告的数据来源,进行一处数据多次利用与数据整合,实现交班报告的零手工书写;并对护士使用前后进行交班报告书写效率与使用体验测量.结果 应用交班报告软件后书写效率与书写体验显著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数据同源交班报告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大数据应用和护理信息化的有益尝试.

    作者:应波;陈曦;龚玉蕾;王娜;阮征;尉俊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胰岛素无针注射装置及其护理研究进展

    介绍不同类型无针注射器的原理,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对胰岛素无针注射装置在患者体验、疗效和对操作方式的影响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无针注射器将成为给药注射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者:苏若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重庆市三级医院ICU护士护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查

    目的 了解ICU常见护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培训需求,为拟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三级医院256名ICU护士ICU常见4类(基护类、监护类、指标判读类、医技配合类)99项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培训考核情况、临床操作机会)和培训需求(新入人员掌握必要性、难度系数)进行调查.采用10分制评分法.结果 4类护理技术中,基护类技术培训和应用多,其次是监护类技术,得分低的是医技配合类技术.在难度系数方面,得分高的是指标判读类技术,其次是医技配合类技术,得分低的是基护类技术.在基护类、监护类、指标判读类、医技配合类中难度系数高的护理技术分别是导尿术、PICC置管术、漂浮导管置管配合、胸部X线摄片识别;难度低的护理技术分别为床单位整理、腹围测量、手术切口换药配合、血气分析结果判读.有必要掌握的是基护类技术和监护类技术.结论 ICU护士培训应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整.基护类技术应作为新入人员的必备技能;监护类技术应作为成长期和熟练期护士的首要培训重点;指标判读类技术应作为专业精通型和高级护士的首要培训重点.

    作者:杨力;何海燕;简福霞;梁泽平;姚娟;刘蕾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围手术期访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建立围手术期访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发围手术期访视系统,访视系统包含术前访视及术后访视,形成手术访视闭环管理.将2016年10~12月行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访视;2017年1~3月行择期手术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围术期访视系统进行访视.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访视单、表填写耗时和患者访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信息化的术前访视系统可促进访视内容的标准化,提高访视效率和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形成围术期访视的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作者:程芳;李霞;王永红;王玉娟;吴芳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病房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2~3月LC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n=50),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护理管理;2017年4~5月为快速康复组(ERAS组)(n=50),实施日间手术病房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待床日、总住院天数、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术前待床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宋瑞梅;施雁;庄英;荀林娟;叶海燕;席米娜;孙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构建和应用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增强培训考核的实用性、针对性,完善在职护士培训管理体系.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构建在职护士培训考核管理平台,包括6大模块、15个子模块,形成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题库并将“影院式预约”模式应用于在线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7名护士进行平台应用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士对平台高效快捷的考核形式满意率高(87.76%)、在线培训资料方便获取满意率低(75.11%),总体满意率为79.75%.结论 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学习资源共享,可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临床工作,有效落实护士参与护理培训考核的主动性,提升培训管理效率与培训效果.

    作者:贺茜;蒋岩;刘晔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