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莹;向琳璐;曾红
目的 调查急诊护士的建言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成长水平并探讨建言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成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建言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职业成长量表对北京市2所三甲医院急诊科的13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建言行为得分为(3.76±0.62)分,其中抑制性建言行为得分(3.73±0.63)分,促进性建言行为得分(3.80±0.71)分;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22±0.37)分;职业成长得分为(3.45±0.66)分;急诊护士的建言行为与职业成长总得分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成长总分无相关性(P>0.05),但与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2个维度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建言行为和择业原因是职业成长总水平的影响因素,核心自我评价是职业晋升维度和报酬增长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诊护士有着中等水平的建言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及职业成长水平,护士建言行为和择业原因是影响职业成长总水平的影响因素,核心自我评价是职业成长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维度的影响因素.急诊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鼓励性的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建言行为和核心自我评价,进而提高职业成长的水平.
作者:王艳平;祖晓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以移动护理、医嘱、辅助检查、电子病历多个信息系统为数据源的交班报告,为护士提供高效、同质、便捷的交班书写过程.方法 由护理部、信息中心、护士长组成的软件研发组,以多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作为晨交班报告的数据来源,进行一处数据多次利用与数据整合,实现交班报告的零手工书写;并对护士使用前后进行交班报告书写效率与使用体验测量.结果 应用交班报告软件后书写效率与书写体验显著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数据同源交班报告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大数据应用和护理信息化的有益尝试.
作者:应波;陈曦;龚玉蕾;王娜;阮征;尉俊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介绍不同类型无针注射器的原理,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对胰岛素无针注射装置在患者体验、疗效和对操作方式的影响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无针注射器将成为给药注射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者:苏若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体检宝Ap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息状态下分别应用水银血压计和体检宝App进行血压测量,通过Bland-Altman法比较两仪器测量结果一致性,以ROC曲线判断体检宝App的测量效果,以Pearson相关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两仪器测量结果.结果 体检宝App与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ROC曲线下面积:收缩压为0.912(95%CI:0.850~0.973,P<0.01),舒张压为0.956(95%CI:0.922~0.990,P<0.01),二者测得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简单线性回归建立体检宝App推导水银血压计数值的算法.结论 体检宝App对血压的测量与水银血压计一致性良好,对异常血压的辨识度较高,可应用体检宝App测量患者的血压.
作者:梁俊卿;王颖;夏丽艳;唐晓艳;左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准确把控连台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机,促进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内合理使用.方法 将2017年7~9月连台手术5 832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连台手术集中式给药方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由护士手工登记用药时间;2017年11~12月连台手术4 661台次作为观察组,在医院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界面上设计“患者入手术室”和“使用抗生素”模块,等候区专职护士登陆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手术间手术进展,判断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通过模块点击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两组连台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借助信息技术规范管理连台手术抗生素应用,实现了该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同时也减少手术护士的书写工作.
作者:贺吉群;肖映平;谢伏娟;闫晓晨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ICU常见护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培训需求,为拟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三级医院256名ICU护士ICU常见4类(基护类、监护类、指标判读类、医技配合类)99项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培训考核情况、临床操作机会)和培训需求(新入人员掌握必要性、难度系数)进行调查.采用10分制评分法.结果 4类护理技术中,基护类技术培训和应用多,其次是监护类技术,得分低的是医技配合类技术.在难度系数方面,得分高的是指标判读类技术,其次是医技配合类技术,得分低的是基护类技术.在基护类、监护类、指标判读类、医技配合类中难度系数高的护理技术分别是导尿术、PICC置管术、漂浮导管置管配合、胸部X线摄片识别;难度低的护理技术分别为床单位整理、腹围测量、手术切口换药配合、血气分析结果判读.有必要掌握的是基护类技术和监护类技术.结论 ICU护士培训应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整.基护类技术应作为新入人员的必备技能;监护类技术应作为成长期和熟练期护士的首要培训重点;指标判读类技术应作为专业精通型和高级护士的首要培训重点.
作者:杨力;何海燕;简福霞;梁泽平;姚娟;刘蕾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现状.方法 对12名护士就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现状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与提炼.结果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提炼出改变与发展、问题与障碍、机遇与挑战3个主题.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规范了糖尿病孕妇的管理,但面临困难与障碍,应完善工作与管理机制,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作者:章孟星;周英凤;钟婕;丁焱;李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干预模式对空巢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为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唐山市两个社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49人).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构建的干预模式从家庭、社区、社会3个层面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孤独量表、衰弱量表、ADL量表、家庭及社会支持量表对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孤独感、衰弱、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构建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空巢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作者:常文红;李晓凯;陈长香;安思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团队成员间的信息传递状况,探讨不良沟通的原因,为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有效合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医护合作量表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31名手术室医护及麻醉人员进行调查与深度访谈,对主、客观资料分析整理.结果 护士组对医护沟通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医麻组(P<0.01);质性访谈归纳出以下主题:医、麻、护三方交流信息不全面,缺乏信息互换;信息传递不到位及影响因素;可能的解决方案.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护士组与医麻组的信息来源重要性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护士组更倾向于从手术室护士和病区护士获取信息(P<0.05,P<0.01).结论 手术团队成员间尽量多交流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尝试采用专业的沟通工具并优化沟通流程,同时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有利于团队合作及患者安全.
作者:程若莺;徐洁;徐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4例面部年轻化治疗患者行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提前备好所需用物;治疗时执行无菌技术,及时处理患者不适,确保治疗能够有效顺利进行;治疗后加强面部及注射部位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治疗后6个月随访,32例(94.12%)患者感觉皮肤状态明显改善,其肤色改善、皮肤细腻、皱纹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仅2例(5.88%)对皮肤改善效果不满意.结论 使用微针导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使面部年轻化是一种新的方法,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利于保障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
作者:郭梦莹;向琳璐;曾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耐受性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 将8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拟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前3d开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液予以预适应,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腹泻、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能实现胃肠道预适应,能有效降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李如月;白春花;傅巧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护理门诊高级护理实践的现状,为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骨科护理门诊的工作状况、医护感受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骨科护理门诊护理专家和助手各1名于每周三下午开诊,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评估、功能康复指导和健康宣教等15项;患者满意度总分92.13±4.87.半结构访谈护理人员认为开展骨科护理门诊使护士具有专业成就感,但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医生认为骨科护理门诊有利于医护合作,但接诊护士知识技能有待提高.结论 骨科护理门诊是骨科医疗的有效补充与深化,但出诊护士资质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专科护理门诊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骨科护理门诊质量.
作者:田发秀;陈湘玉;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术前适应训练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巾覆盖头面部及体位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术中焦虑、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患者手术配合能力、满意度.结果 术中观察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配合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收缩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适应训练可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焦虑情绪等不适,提高患者手术配合能力和满意度.
作者:荆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和应用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增强培训考核的实用性、针对性,完善在职护士培训管理体系.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构建在职护士培训考核管理平台,包括6大模块、15个子模块,形成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题库并将“影院式预约”模式应用于在线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7名护士进行平台应用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士对平台高效快捷的考核形式满意率高(87.76%)、在线培训资料方便获取满意率低(75.11%),总体满意率为79.75%.结论 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学习资源共享,可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临床工作,有效落实护士参与护理培训考核的主动性,提升培训管理效率与培训效果.
作者:贺茜;蒋岩;刘晔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障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14条,制定12条审查指标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 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9条指标依从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护士培训不足、材料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 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与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应针对障碍因素实施改进,促进证据向临床正确有效转化.
作者:黄辉;黄海燕;喻姣花;马婷婷;缪玲莉;张凡;华婷;周英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排痰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ICU 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按收入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行人工叩背排痰辅助清理呼吸道,观察组4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应用高频振动排痰进行辅助清理呼吸道护理.结果 两组首次排痰护理10 min及吸痰后15 min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吸痰后15 min血气分析检查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干预后72h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应用高频振动排痰行辅助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效果优于人工叩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杨芳;贺琳晰;富园园;周明杨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分析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不佳的原因.方法 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式会谈法,对儿科有陪伴病区的31名临床护理人员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护士进行访谈.结果 31名护士中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正确率为35.48%.工作年限<3年、职称为护士、值夜班护士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率相对较低.结论 儿科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低级别及夜班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身份识别的安全意识,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作者:杨晓荣;黄园园;李雪;钟兰;张玮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12月的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10 704例),采用“一看,二问,三查体”传统分诊方法进行急诊分诊;选取2017年5~7月的急诊患儿作为观察组(10 366例),使用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分诊.比较两组患儿分诊一致性,分诊时间,患儿(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士与医生分诊级别比较,观察组Kappa值为0.98,对照组Kappa值为0.58;观察组分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为基础的儿科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能缩短急诊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性,提高医护人员及患儿满意度.
作者:陶怡;谭利平;谢红燕;李少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Rambam儿童医院坚持以个体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安全环境、以家庭为中心、“零”疼痛和“零”约束的治疗及强大的辅助团队几个方面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同时致力于从自由工作体制、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关注员工个体、鼓励员工表达心声、尊重员工选择、加强后勤保障及实行信息化病历等方面来实施“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提出Rambam儿童医院在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培养相关辅助团队人员、关注医务人员职业的发展并提高他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这些方面值得借鉴.
作者:杨芳;李华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儿童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在新疆两个地区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100名伊犁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克拉玛依市医护人员行儿童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调查,制定培训计划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结果 培训6个月后,医护人员行业标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均P<0.01),患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儿童心肺复苏技术与成人不同,有必要对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使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儿获益.
作者:阿米那·吾斯曼;程云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