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研究

张小蓉;魏大琼;罗玉琳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师, 胜任力, 岗位需求, 师资培训, 规范化培训
摘要:目的 探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承担规范化护士培训的98名临床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岗位胜任力需求为导向制定培训方案并实施,依据柯式评估模型的4个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对培训方案的满意率为80.61%~94.90%;培训后临床护理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和小讲课、教学查房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培训结束后6个月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自评、规培护士评价、科室护士长他评的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规范化培训护士结业合格率96.94%,就业率97.96%.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师资的教学胜任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对临床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观记忆障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主观记忆障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管理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26例主观记忆障碍的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自制人口学问卷、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LT)、连线测验(TMT)、数字广度测验(DST)、画钟测验(CDT)评估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认知功能.结果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的总分为(100.69±11.61)分,量表的条目得分均值为(4.03±0.46)分,4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不良服药管理、烟酒嗜好管理、遵医服药行为和日常生活管理雏度.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132,P=0.000)、长延迟回忆(OR=1.203,P=0.001)是该人群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主观记忆障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但日常生活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人群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非药物依从性.

    作者:黄丽;杨燕妮;蒋云云;李世杰;李洁;曹晋渝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研究

    目的 探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承担规范化护士培训的98名临床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岗位胜任力需求为导向制定培训方案并实施,依据柯式评估模型的4个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对培训方案的满意率为80.61%~94.90%;培训后临床护理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和小讲课、教学查房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培训结束后6个月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自评、规培护士评价、科室护士长他评的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规范化培训护士结业合格率96.94%,就业率97.96%.结论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师资的教学胜任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对临床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小蓉;魏大琼;罗玉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思考

    阐述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意义,人文关怀是对国学精髓的继承和发扬,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质量-关怀模式及Watson关怀科学理论十大要素对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的启示.介绍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关键点,提出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亟待从观念改变、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操作指引、培训落实、科学评价、监督改进等方面进行系列探究.

    作者:刘义兰;吴红艳;胡德英;鲁才红;官春燕;黄辉;魏翩;吴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学生暑期护理见习社会实践探索与思考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早期暑期护理见习社会实践状况,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对424名医学生进行护理见习社会实践前动员和教育指导,学生在暑假自行联系医院进行为期2周的护理见习社会实践.结果 424名医学生在护理社会实践中,64.62%参与完全护理见习,35.38%参与非完全护理见习;实践报告中优、良、中、差分别占42.45%、33.73%、20.99%o和2.83%.结论 医学生暑期护理见习社会实践可帮助医学生提早接触临床,提高医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尤其是医护合作关系的认识.

    作者:朱琴;颜巧元;王冰寒;胡翠环;张可可;厉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国内老年专科护士培养现况研究

    老年专科护士作为老年服务工程的重要人力资源,能够提供专业化老年护理服务,维持及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节约医疗资源,从而使老年专科护士的发展成为必然.但是,这一培养发展过程必然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采用SWOT-PEST分析模型对当前老年专科护士培养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理清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采取适当的决策,从而指导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过程.

    作者:燕芳红;蒋文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阿霉素两种静脉给药途径对兔心肌酶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阿霉素对兔心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针组、PICC组各6只.留置针组和PICC组分别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及PICC穿刺,于第1、3、5周各连续输注阿霉素3d,初次给药前12h及每次用药后24 h抽取血标本,免疫比浊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对照组不给药,同期检测cTnI、CK MB.结果 三组不同时间点cTnI、CK-M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ICC组与留置针组比较,第3、第5周给药后,cTnI、CK-MB显著升高;PICC组与对照组比较,3次给药后cTnI、CK-MB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及周围静脉途径输注阿霉素均可对兔心肌细胞产生刺激,影响心肌酶表达;随着化疗周期延长,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损伤更为明显.

    作者:沈娇;范玉梅;赵晓勇;常渝昕;魏秀红;孙伟娟;王晓;徐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拟为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1 971例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得分依次为安全需求(4.53±0.54)、尊重需求(4.38±0.51)、爱与归属需求(4.26±0.63)、自我实现需求(4.23±0.59)、生理需求(3.76±0.68).16个2级条目中,排在前3位的条目为护士能力(4.77±0.50)、预防感染(4.64±0.62)和健康宣教(4.59±0.46),均属于安全需求维度;排在后3位的条目为生活起居(2.57±0.77)、睡眠(3.79士0.69)和探视与陪护(3.99±0.68),分别属于生理需求和爱与归属维度.结论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中安全的需求较高,对生理需求相对较低,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护理服务措施,以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王霞;李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应用于本科护生消化内科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消化内科实习的2011级本科护生43名为对照组、2013级4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完成消化内科教学培训、试验组运用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设计的教学路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程序实践考核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护生护理程序实践考核的病史评估、身体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沟通交流与人文关怀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对教学效果6个方面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扩展技能循环圈理论指导设计的专科教学路径符合临床实习护生需求,能有效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与教学效果.

    作者:张善红;沙丽艳;张冬菊;韩皓屹;孙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三级评估在零陪护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三级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精神科病房安全及风险管理特殊性,在试点病区开展三级评估,通过试点、督导、改进、汇报、验收等,并将评估流程系统化、程序化,然后在全院9个病区实施.结果 实施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由30例减少至23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情况由152例减少至91例.结论 实施三级评估能防范精神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作者:田玉莲;许敏楠;郭兴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时间延迟分布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进门-球囊(door to-balloon,D2B)时间延迟分布情况,为实施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进门-球囊过程的6个时间段(进医院大门-首份心电图、首份心电图-初步诊断、初步诊断-启动心导管室、启动心导管室-心导管室激活、心导管室激活-患者到达心导管室、患者到达心导管室-球囊扩张),回顾性调查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时间≥90 min的时间段分布.结果 患者进门-球囊时间为42~406(146.53±60.03)min,其中,≤90 min 42例,>90 min 62例.初步诊断 启动心导管室时段和心导管室激活-患者到达心导管室为主要超时环节.结论 进门-球囊平均时间超出指南要求,需分析超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作者:赵豫鄂;何细飞;张丽萍;周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现状和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对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俊红;杨巧芳;张振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真实体验研究的整合分析

    目的 了解专科护士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感受,为专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进行评价,整合与分析专科护士培训真实体验的相关研究.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8个类别(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培训感悟、培训模式存在问题、培训建议、知识更新、思维改变、交流机会共计32个结果),整合为学习身心体验、培训效果体验、收获与成长3项主题.结论 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了专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增加自我价值感,但培训模式仍需改进,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关注专科护士的真实体验,以提高专科护士培训水平和效果.

    作者:张子嫣;傅荣;朱帆;崔博;陈如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优化罗伊适应模式评估对SIRS早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罗伊适应模式评估对SIRS早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8例SIRS早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选取2016年68例SIRS早期患者为观察组,运用优化罗伊适应模式进行病情评估,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处置.结果 观察组SIRS早期发现问题及对症处理的例次多于对照组,ICU平均住院时间,感染性休克、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IRS3、SIRS4期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优化罗伊适应模式评估SIRS早期患者,可使护理人员快速确定SIRS早期患者现存问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耿力;曲莲莲;孙云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积极心理品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疲劳的影响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疲劳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并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疲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正负情绪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16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疲劳总分为(59.06±9.2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希望特质、正性情绪与疲劳呈负相关(均P<0.01);平均动脉压、每天锻炼时间、正性情绪、希望水平对患者的疲劳有预测意义(P<0.05,P<0.01).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处于中度疲劳水平,积极心理品质是疲劳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以降低其疲劳水平,促进康复.

    作者:唐楠;钟梦诗;李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预防跌倒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Morse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患者实施常规跌倒预防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功能康复训练的益处和跌倒预防的强化教育,并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 干预4周后,干预组跌倒发生例数减少;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显著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 强化认知教育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降低跌倒发生风险.

    作者:蔡超群;唐春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思维导图及情景模拟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60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名,两组共同进行人际沟通理论授课4学时,然后对照组继续进行沟通课程理论授课4学时,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培训4学时.结果 培训后研究组护士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培训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培训可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

    作者:仇海燕;武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大学早期团队导师制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开展早期、团队、导师制科研能力培养实践的效果.方法 对本科护生开展早期团队导师制科研能力培养实践,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分别纳入2014级、2015级护生共107人,分为17个科研小组,跟随导师进入临床并开展科研活动.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护生入组时、1年后、2年后各级阶的科研能力进行测评.结果 2014级和2015级护生不同时间科研能力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团队、导师制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所设置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莉;刘畅;官计;田红梅;龙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

    目的 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改善留置胃管患者舒适度,提高安全度.方法 将144例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将证据转化为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模式开发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

    作者:唐俊雅;廖竹君;黄君;岳丽青;赖娟;张京慧;张桂香;莫莹屏;曾育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的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改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流程,包括增加药师批次决策、审方环节,加强配制环境、流程及配送管理.结果 改进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配制不合格率显著下降,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肠外营养实施专项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肠外营养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刘桂秀;汪华玲;马利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信平台在医护患三维测评护理满意度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三维测评在调查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通过发放纸质版调查表和微信平台的途径进行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微信平台调查与纸质版调查表调查相比较,患者通过微信平台测得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纸质版(P<o.01),但医护人员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用于护理满意度调查,可获取更为真实的结果,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娜;闫荣;曲华燕;孔荣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