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锐瑾;孙荣刚;孙秀珂;杨爱青;王素梅;杨艳平;郭艳玲
目的 探讨标准护理流程下结肠造口底盘更换的适宜时间.方法 将156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B组各53例,C组50例,三组均采用标准护理流程进行造口护理,分别间隔2~3d、4~5d、6~7d更换1次造口底盘,观察并比较造口周围皮肤状况、造口底盘浸渍宽度等.结果 三组造口底盘浸渍宽度、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底盘有效更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组效果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底盘在标准护理流程下,以间隔4~5d更换1次为宜,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刘学英;唐义英;廖倩;周华;吴娟;邓雪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前1d由巡回护士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1d访视方法及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比较两组术前访视时间、手术患者对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访视每例患者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率及术前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手术配合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提高了术前访视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廖敏;柯雅娟;汤婷;许晨耘;蔡秋;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护理人力进行短期监测,整体把握近期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为人力调配提前作好充分准备.方法 自行制定“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由病区护士长根据每周科室实际情况填报,格式中设置公式自动计算本周的护理人力.护理部、科部根据人力配置表调配护理人力.结果 护理部、科部能直观了解近1周护理人力分配及充盈情况,在医院当年(2013年3~5月)的门诊及手足口病高峰期间,及时合理地进行了护理人力调动,人员调动频次及数量较上一年同期明显降低,2014年同期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使用能为临床护理人力变化作出预测,同时做好人力储备及安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力的调配频率,减少护理人员的积假情况,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周军;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筛查抗凝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出院前评价两组抗凝知识、患者满意度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抗凝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褚婕;胡琼;戚媚;齐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模式的2个环节及该模式在循证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引导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确定问题,获取证据,不断裁剪,形成符合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证据传播形式,引入具体的临床情景,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和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加强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价,促进证据向实践的转化,并维持转化成果,不断缩短证据和实践的差距.旨在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证据转化提供框架、思路和方法指导.
作者:周英凤;胡雁;顾艳荭;顾莺;朱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0例泪道阻塞患者行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同时加强泪道充盈护理.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充分解释,行泪道冲洗时患者取仰卧位、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泪道探针遇有阻力时切不可强行推进;泪道冲洗后用复方氯化钠滴眼液行泪道充盈.结果 92侧泪道充盈良好,获得满意图像;8侧因泪道内无液体信号,诊断医生在观察原始图像基础上结合病史及泪道冲洗结果得出诊断建议.结论 对泪道水成像磁共振检查患者,除加强MRI检查的常规护理外,需加强对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可提高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的成功.
作者:罗馨;彭莉;唐大中;陈浪;胡军武;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 36)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得分为-20~31(5.36±9.94,M=6.00)分,其中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得分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及疼痛信念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信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增强患者积极的疼痛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星凤;熊钰;邓诗佳;李怡臻;刘跃晖;谭旭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对疾病认知缺乏,消极的情绪变化,母亲角色不完整性的反应,对疾病信息的需求迫切.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存在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真实内心感受,从而制定切合需要的护理服务策略,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作者:陈素锦;欧阳忠;颜雅红;沈良盛;吴昕漪;赖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基础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7名全日制本科实习护生按照学号单双号分成对照组(n=76)和实验组(n=51),两组均强化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实验组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结果 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带教老师总体评价、实习护生自评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渐进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促进实习护生角色的转变.
作者:方汉萍;刘洪娟;陈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结果,观察组采用PVC材料自制的TAT皮试标尺判定皮试结果.结果 TAT皮试结果阳性对照组1661例(86.92%),观察组813例(5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肌内注射TAT后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TAT皮试标尺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率,从而减轻患者脱敏多次注射的痛苦.
作者:温亚;郭锦丽;刘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石河子地区156名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5.49±0.99,其中对工作的把握感得分高(5.96±1.11),组织影响感得分低(4.54±1.42);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2.79±0.76,各维度得分高的是法律、伦理实践(3.11±0.77),得分低的是批判性思维(2.58±0.83);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1).结论 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较高,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提高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刘明秀;李萍;胡建新;吴文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的术后气道护理策略.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行矫治心血管畸形术,同时2例行气管重建,l例放置气管支架,其余患儿未处理气管.术后加强有创通气护理、无创通气护理,保持患儿镇静,注重体位护理及气道管理.结果 患儿术后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4~139(51.0±18.0)h.11例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烦躁、吸气困难,给予开放气道、镇静及雾化吸入,其中8例患儿症状缓解,另3例需要CPAP辅助通气.1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随访5~37(21.0±5.2)个月,1例术中放置气管支架患儿术后1个月突然死于气道大出血,生存患儿中3例仍有活动后气喘,其余患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术后细致周密的气道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邱英;郑延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吸痰方法改进对腹腔内高压并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即采用弯头吸痰管、浅吸痰、吸痰管带部分负压进入下呼吸道吸痰,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0 s内.结果 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及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吸痰后5min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能减轻吸痰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避免气道损伤,减少气道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叶向红;江方正;宋湘玲;彭南海;李维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及依从性情况,为管理者开展针对性培训及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问卷,对盐城市4所三级医院25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各医院隐蔽式现场观察研究对象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依从性情况,实地观察30d,观察护士131人.结果 仅20.7%~42.2%ICU护士知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影响因素、便后清洁消毒会阴、集尿袋放尿时机等;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洗手依从率为37.5%~82.1%,对尿袋位置、尿袋放尿及拔管评估的依从率分别为43.8% 、38.9%及34.6%.结论 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认知不足,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依从性偏低.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加强对ICU护士进行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完善操作规范,提高其行为依从性,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谭思源;陈艳;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国内外手术期间禁食禁饮患者继发性口干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评估,阐述目前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旨在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患者的重视,为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任慧玲;黄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全喉切除术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专科护士按照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收集基本资料;术后按常规进行气管造口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干预组采取早期行为干预,即于术前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气管造口护理干预.于术后14d、1个月、6个月和1年测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两组术后自我管理得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1.结论 对全喉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行为干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芳;李艳秀;熊莉湘;漆荣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入住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编排的康复操,结合临床评估,依照患者不同需求和个体化康复特点有针对性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患侧肢体水肿程度、PICC拔管情况、患侧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有计划、针对性地行康复操训练,满足了患者康复需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加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蓓;吴蒙;潘俊;王开慧;韩玲;解丽娟;徐唱;杨雯;孙汝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国内外尚无权威统一的乳腺癌患者性生活状况的评估工具,对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评价缺乏相应的“金标准”.对国内外应用于乳腺癌女性患者性生活状况的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乳腺癌患者性生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袁晓玲;袁长蓉;黄皓宁;刘俊;陈志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查现状,探讨影响患者复查率的因素.方法 对3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查询医院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等方式调查患者术后1年的复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68例(88.14%)患者术后1年内回医院复查至少1次,按时首次复查率60.33%(184/302),按时完成3次复查患者仅67例(22.18%).患者的年龄、职业、居住地是影响其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未按时复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了解复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患者不重视,认为复查无所谓,存在侥幸心理;治疗结束后医生未明确告知复查方案和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率较低,影响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龄、职业与居住地.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查重要性的教育,改善患者对复查的态度,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系统,规范复查随访工作,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作者:韩娜;栗英;刘延锦;李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