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薇;万君丽;徐燕;谭明琼
目的 探讨标准护理流程下结肠造口底盘更换的适宜时间.方法 将156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B组各53例,C组50例,三组均采用标准护理流程进行造口护理,分别间隔2~3d、4~5d、6~7d更换1次造口底盘,观察并比较造口周围皮肤状况、造口底盘浸渍宽度等.结果 三组造口底盘浸渍宽度、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底盘有效更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组效果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底盘在标准护理流程下,以间隔4~5d更换1次为宜,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刘学英;唐义英;廖倩;周华;吴娟;邓雪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压力传感器在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术中体位性压疮的发生.方法 将行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按常规方法摆放手术体位,使用马鞍形硅胶头托固定头颈部,对照组巡回护士根据临床经验,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1次.观察组马鞍形硅胶头托内放置压力传感器,巡回护士根据计算机显示高数值部位,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面部皮肤受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0.5h,观察组仅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而对照组仍有1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1例处于Ⅱ级皮肤损伤,且术后12h有2例皮肤损伤由Ⅰ级进展到Ⅱ级.结论 使用压力传感器可有效降低俯卧位手术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压疮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及器官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峰;周学颖;吴桂芬;王萃;王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glaucoma、exercise、青光眼、日常活动等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讨论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由2名研究员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类实验研究、5项队列研究,总样本共874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P<0.0l),同时可有效降低收缩压(P<0.05).运动强度的大小对眼压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规律、有效且强度适宜的运动锻炼可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收缩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卞薇;万君丽;徐燕;谭明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的术后气道护理策略.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行矫治心血管畸形术,同时2例行气管重建,l例放置气管支架,其余患儿未处理气管.术后加强有创通气护理、无创通气护理,保持患儿镇静,注重体位护理及气道管理.结果 患儿术后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4~139(51.0±18.0)h.11例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烦躁、吸气困难,给予开放气道、镇静及雾化吸入,其中8例患儿症状缓解,另3例需要CPAP辅助通气.1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随访5~37(21.0±5.2)个月,1例术中放置气管支架患儿术后1个月突然死于气道大出血,生存患儿中3例仍有活动后气喘,其余患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患儿术后细致周密的气道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邱英;郑延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模式的2个环节及该模式在循证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引导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确定问题,获取证据,不断裁剪,形成符合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证据传播形式,引入具体的临床情景,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和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加强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价,促进证据向实践的转化,并维持转化成果,不断缩短证据和实践的差距.旨在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证据转化提供框架、思路和方法指导.
作者:周英凤;胡雁;顾艳荭;顾莺;朱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结合国内外循证护理实践研究新进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9个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进行比较评价和应用阐释,并提出具体评价标准,以期为循证护理相关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杜世正;Anna Gawlinski;Dana Rutledge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吸痰方法改进对腹腔内高压并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即采用弯头吸痰管、浅吸痰、吸痰管带部分负压进入下呼吸道吸痰,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0 s内.结果 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及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吸痰后5min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能减轻吸痰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避免气道损伤,减少气道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叶向红;江方正;宋湘玲;彭南海;李维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筛查抗凝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出院前评价两组抗凝知识、患者满意度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抗凝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褚婕;胡琼;戚媚;齐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前1d由巡回护士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1d访视方法及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比较两组术前访视时间、手术患者对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访视每例患者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率及术前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手术配合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提高了术前访视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廖敏;柯雅娟;汤婷;许晨耘;蔡秋;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0例泪道阻塞患者行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同时加强泪道充盈护理.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充分解释,行泪道冲洗时患者取仰卧位、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泪道探针遇有阻力时切不可强行推进;泪道冲洗后用复方氯化钠滴眼液行泪道充盈.结果 92侧泪道充盈良好,获得满意图像;8侧因泪道内无液体信号,诊断医生在观察原始图像基础上结合病史及泪道冲洗结果得出诊断建议.结论 对泪道水成像磁共振检查患者,除加强MRI检查的常规护理外,需加强对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可提高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的成功.
作者:罗馨;彭莉;唐大中;陈浪;胡军武;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 36)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得分为-20~31(5.36±9.94,M=6.00)分,其中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得分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及疼痛信念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信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增强患者积极的疼痛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星凤;熊钰;邓诗佳;李怡臻;刘跃晖;谭旭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脊柱一科32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的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诊疗及护理;将脊柱二科33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即分别由1名医生2名责任护士组成医护合作小组管理诊疗患者,共同决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及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以及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MBI、WHOQOL-BREF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医护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胡爱玲;郭珊珊;李敏;何美容;袁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查现状,探讨影响患者复查率的因素.方法 对3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查询医院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等方式调查患者术后1年的复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68例(88.14%)患者术后1年内回医院复查至少1次,按时首次复查率60.33%(184/302),按时完成3次复查患者仅67例(22.18%).患者的年龄、职业、居住地是影响其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未按时复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了解复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患者不重视,认为复查无所谓,存在侥幸心理;治疗结束后医生未明确告知复查方案和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率较低,影响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龄、职业与居住地.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查重要性的教育,改善患者对复查的态度,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系统,规范复查随访工作,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作者:韩娜;栗英;刘延锦;李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入住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编排的康复操,结合临床评估,依照患者不同需求和个体化康复特点有针对性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患侧肢体水肿程度、PICC拔管情况、患侧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有计划、针对性地行康复操训练,满足了患者康复需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加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蓓;吴蒙;潘俊;王开慧;韩玲;解丽娟;徐唱;杨雯;孙汝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国内外手术期间禁食禁饮患者继发性口干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评估,阐述目前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旨在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患者的重视,为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任慧玲;黄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足外科2013年6~12月采取传统交班本方式(传统法,n=79)进行医护早交班,2014年1~6月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视觉法,n=79),即应用电子投影仪、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展示影像资料.根据晨交班质量考核标准对晨会交班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视觉法在床旁交班质量、交班者表达能力、听者信息获取情况、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组织纪律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优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提高了早交班质量,使科室医护人员得到听课式的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于文君;奚志宇;李岩;杨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护理人力进行短期监测,整体把握近期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为人力调配提前作好充分准备.方法 自行制定“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由病区护士长根据每周科室实际情况填报,格式中设置公式自动计算本周的护理人力.护理部、科部根据人力配置表调配护理人力.结果 护理部、科部能直观了解近1周护理人力分配及充盈情况,在医院当年(2013年3~5月)的门诊及手足口病高峰期间,及时合理地进行了护理人力调动,人员调动频次及数量较上一年同期明显降低,2014年同期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使用能为临床护理人力变化作出预测,同时做好人力储备及安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力的调配频率,减少护理人员的积假情况,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周军;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心脏移植术后新生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情绪、角色和行为自我管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出院3个月血糖控制、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徐芬;赵媛;杨柳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对疾病认知缺乏,消极的情绪变化,母亲角色不完整性的反应,对疾病信息的需求迫切.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存在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真实内心感受,从而制定切合需要的护理服务策略,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作者:陈素锦;欧阳忠;颜雅红;沈良盛;吴昕漪;赖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