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卞薇;万君丽;徐燕;谭明琼

关键词:青光眼, 运动锻炼, 眼压, 血压,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glaucoma、exercise、青光眼、日常活动等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讨论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由2名研究员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类实验研究、5项队列研究,总样本共874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P<0.0l),同时可有效降低收缩压(P<0.05).运动强度的大小对眼压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规律、有效且强度适宜的运动锻炼可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收缩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前1d由巡回护士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1d访视方法及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比较两组术前访视时间、手术患者对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访视每例患者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率及术前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手术配合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提高了术前访视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廖敏;柯雅娟;汤婷;许晨耘;蔡秋;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娩恐惧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

    目的 对分娩恐惧量表进行汉化,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测.方法 遵循量表引进对等性模型,根据Brislin翻译与回译原则,将英文版分娩恐惧量表翻译成中文,应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对351例孕妇进行调查评价其信度与效度.结果 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共有16个条目,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217%.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678~0.853;重测信度为0.803,各因子重测信度为0.812~0.921.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的内容效度(CVI)为0.924,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孕妇分娩恐惧的有效工具.

    作者:危娟;刘洁英;张莉芳;吴艳萍;符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glaucoma、exercise、青光眼、日常活动等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讨论运动锻炼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由2名研究员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类实验研究、5项队列研究,总样本共874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P<0.0l),同时可有效降低收缩压(P<0.05).运动强度的大小对眼压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规律、有效且强度适宜的运动锻炼可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收缩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卞薇;万君丽;徐燕;谭明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脊柱一科32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的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诊疗及护理;将脊柱二科33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即分别由1名医生2名责任护士组成医护合作小组管理诊疗患者,共同决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及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以及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MBI、WHOQOL-BREF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医护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胡爱玲;郭珊珊;李敏;何美容;袁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置管引流术后长时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长时收缩压变异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患者,采用动态血压仪连续监测血压并记录至术后第7天,以术后第7天NIHS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7天NIHSS评分≥16分者31例,评分<16分者39例.评分≥16分者术后第1~7天收缩压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显著高于评分<16分者(P<0.05,P<0.01);两者术后前3d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处于较高水平,第4天时下降并趋于平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收缩压变异性大的患者其NIHSS评分较高,预示其预后较差.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与血压管理中,需关注血压变异性,平稳降压更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王先美;郭永洪;伍国锋;张艳;曾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标尺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结果,观察组采用PVC材料自制的TAT皮试标尺判定皮试结果.结果 TAT皮试结果阳性对照组1661例(86.92%),观察组813例(5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肌内注射TAT后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TAT皮试标尺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率,从而减轻患者脱敏多次注射的痛苦.

    作者:温亚;郭锦丽;刘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麻术后苏醒期567例(19.30%)患者发生并发症;四组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苏醒时间老年组长、儿童组短(均P<0.05).结论 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发生率偏高,青年组以低血压发生率偏高,儿童组以躁动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复苏.

    作者:廖礼平;王曙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 对护理人力进行短期监测,整体把握近期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为人力调配提前作好充分准备.方法 自行制定“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由病区护士长根据每周科室实际情况填报,格式中设置公式自动计算本周的护理人力.护理部、科部根据人力配置表调配护理人力.结果 护理部、科部能直观了解近1周护理人力分配及充盈情况,在医院当年(2013年3~5月)的门诊及手足口病高峰期间,及时合理地进行了护理人力调动,人员调动频次及数量较上一年同期明显降低,2014年同期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使用能为临床护理人力变化作出预测,同时做好人力储备及安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力的调配频率,减少护理人员的积假情况,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周军;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对疾病认知缺乏,消极的情绪变化,母亲角色不完整性的反应,对疾病信息的需求迫切.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存在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真实内心感受,从而制定切合需要的护理服务策略,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作者:陈素锦;欧阳忠;颜雅红;沈良盛;吴昕漪;赖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压力传感器用于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

    目的 观察压力传感器在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术中体位性压疮的发生.方法 将行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按常规方法摆放手术体位,使用马鞍形硅胶头托固定头颈部,对照组巡回护士根据临床经验,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1次.观察组马鞍形硅胶头托内放置压力传感器,巡回护士根据计算机显示高数值部位,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面部皮肤受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0.5h,观察组仅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而对照组仍有1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1例处于Ⅱ级皮肤损伤,且术后12h有2例皮肤损伤由Ⅰ级进展到Ⅱ级.结论 使用压力传感器可有效降低俯卧位手术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压疮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及器官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峰;周学颖;吴桂芬;王萃;王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0例泪道阻塞患者行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同时加强泪道充盈护理.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充分解释,行泪道冲洗时患者取仰卧位、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泪道探针遇有阻力时切不可强行推进;泪道冲洗后用复方氯化钠滴眼液行泪道充盈.结果 92侧泪道充盈良好,获得满意图像;8侧因泪道内无液体信号,诊断医生在观察原始图像基础上结合病史及泪道冲洗结果得出诊断建议.结论 对泪道水成像磁共振检查患者,除加强MRI检查的常规护理外,需加强对患者泪道充盈的护理,可提高磁共振泪道成像检查的成功.

    作者:罗馨;彭莉;唐大中;陈浪;胡军武;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防神经外科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建立一套规范实用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 将2014年1~12月神经外科患者315例作为干预组,使用神经外科预防误吸高危因素评估表对患者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及动态评估,制定并落实护理综合管理方案,通过防误吸护理评价单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将2013年1~12月274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预防吸入性肺炎护理管理流程,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实施护理,确保每项护理措施安全有效落实,可有效减少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尚旭丽;吴芳;赵明红;吴益芬;包玉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足外科2013年6~12月采取传统交班本方式(传统法,n=79)进行医护早交班,2014年1~6月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视觉法,n=79),即应用电子投影仪、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展示影像资料.根据晨交班质量考核标准对晨会交班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视觉法在床旁交班质量、交班者表达能力、听者信息获取情况、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组织纪律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优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提高了早交班质量,使科室医护人员得到听课式的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于文君;奚志宇;李岩;杨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及应用启示

    结合国内外循证护理实践研究新进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9个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进行比较评价和应用阐释,并提出具体评价标准,以期为循证护理相关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杜世正;Anna Gawlinski;Dana Rutledge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编排及实施研究

    目的 探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入住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编排的康复操,结合临床评估,依照患者不同需求和个体化康复特点有针对性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患侧肢体水肿程度、PICC拔管情况、患侧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有计划、针对性地行康复操训练,满足了患者康复需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加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蓓;吴蒙;潘俊;王开慧;韩玲;解丽娟;徐唱;杨雯;孙汝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防护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放射野皮肤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观察组放射野皮肤涂抹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结果 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以Ⅰ级、Ⅱ级为主,均未发生Ⅳ级皮肤损伤.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在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中可以达到与比亚芬相当的效果,且价格低廉.

    作者:赵锐瑾;孙荣刚;孙秀珂;杨爱青;王素梅;杨艳平;郭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用于肝移植受者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目的 验证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在肝移植受者中的结构效度,以确定其在国内肝移植受者术后疲乏测量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肝移植受者240例,使用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进行调查,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 量表终模型各拟合指标分别为:x2/df=2.159,RMSEA=0.070,CFI=0.894,IFI=0.895,GFI=0.835,PGFI=0.669.27个条目的因子载荷为0.457~0.896,只有1个条目的因子载荷<0.50.5个维度的组合信度为0.810~0.844.除“一般疲乏”与“身体疲乏”外,其他维度间的区别效度均P<0.01.结论 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以用于肝移植受者术后疲乏症状的测量和评估.

    作者:林晓鸿;尚雅彬;彭晓;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心脏移植术后新生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情绪、角色和行为自我管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出院3个月血糖控制、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心脏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徐芬;赵媛;杨柳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知识转化模式在循证实践中的应用

    系统阐述了知识转化模式的2个环节及该模式在循证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引导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确定问题,获取证据,不断裁剪,形成符合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证据传播形式,引入具体的临床情景,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和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加强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价,促进证据向实践的转化,并维持转化成果,不断缩短证据和实践的差距.旨在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证据转化提供框架、思路和方法指导.

    作者:周英凤;胡雁;顾艳荭;顾莺;朱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