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现况调查

韩娜;栗英;刘延锦;李星

关键词:乳腺癌,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疾病预后, 复查, 随访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查现状,探讨影响患者复查率的因素.方法 对3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查询医院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等方式调查患者术后1年的复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68例(88.14%)患者术后1年内回医院复查至少1次,按时首次复查率60.33%(184/302),按时完成3次复查患者仅67例(22.18%).患者的年龄、职业、居住地是影响其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未按时复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了解复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患者不重视,认为复查无所谓,存在侥幸心理;治疗结束后医生未明确告知复查方案和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率较低,影响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龄、职业与居住地.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查重要性的教育,改善患者对复查的态度,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系统,规范复查随访工作,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手术患者6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前1d由巡回护士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1d访视方法及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比较两组术前访视时间、手术患者对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术前访视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访视每例患者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访视满意率及术前访视内容知晓度、术前准备质量、手术配合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提高了术前访视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廖敏;柯雅娟;汤婷;许晨耘;蔡秋;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巴塞罗那临床B期和C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总结巴塞罗那临床B期和C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84例巴塞罗那临床B期和C期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评估,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清洁灌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管道护理、疼痛护理,积极做好肝功能衰竭、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有发热和腹痛,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38例.死亡3例,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康复.结论 结合巴塞罗那临床B期和C期肝癌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游雪梅;赵新华;唐娟;庞永慧;钟鉴宏;马良;莫新少;黎乐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编排及实施研究

    目的 探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入住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编排的康复操,结合临床评估,依照患者不同需求和个体化康复特点有针对性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患侧肢体水肿程度、PICC拔管情况、患侧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有计划、针对性地行康复操训练,满足了患者康复需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加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蓓;吴蒙;潘俊;王开慧;韩玲;解丽娟;徐唱;杨雯;孙汝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石河子地区156名取得专科护士培训证书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5.49±0.99,其中对工作的把握感得分高(5.96±1.11),组织影响感得分低(4.54±1.42);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2.79±0.76,各维度得分高的是法律、伦理实践(3.11±0.77),得分低的是批判性思维(2.58±0.83);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1).结论 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较高,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提高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刘明秀;李萍;胡建新;吴文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觉强化交班法在手足外科医护早交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足外科2013年6~12月采取传统交班本方式(传统法,n=79)进行医护早交班,2014年1~6月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视觉法,n=79),即应用电子投影仪、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展示影像资料.根据晨交班质量考核标准对晨会交班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视觉法在床旁交班质量、交班者表达能力、听者信息获取情况、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组织纪律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优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 采用视觉强化交班法提高了早交班质量,使科室医护人员得到听课式的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于文君;奚志宇;李岩;杨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 36)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得分为-20~31(5.36±9.94,M=6.00)分,其中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得分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及疼痛信念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信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增强患者积极的疼痛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星凤;熊钰;邓诗佳;李怡臻;刘跃晖;谭旭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标尺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结果,观察组采用PVC材料自制的TAT皮试标尺判定皮试结果.结果 TAT皮试结果阳性对照组1661例(86.92%),观察组813例(5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肌内注射TAT后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TAT皮试标尺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率,从而减轻患者脱敏多次注射的痛苦.

    作者:温亚;郭锦丽;刘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娩恐惧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

    目的 对分娩恐惧量表进行汉化,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测.方法 遵循量表引进对等性模型,根据Brislin翻译与回译原则,将英文版分娩恐惧量表翻译成中文,应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对351例孕妇进行调查评价其信度与效度.结果 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共有16个条目,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217%.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678~0.853;重测信度为0.803,各因子重测信度为0.812~0.921.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的内容效度(CVI)为0.924,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分娩恐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孕妇分娩恐惧的有效工具.

    作者:危娟;刘洁英;张莉芳;吴艳萍;符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压力传感器用于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

    目的 观察压力传感器在预防老年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面部压疮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术中体位性压疮的发生.方法 将行全麻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按常规方法摆放手术体位,使用马鞍形硅胶头托固定头颈部,对照组巡回护士根据临床经验,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1次.观察组马鞍形硅胶头托内放置压力传感器,巡回护士根据计算机显示高数值部位,每30分钟转换头部受压部位.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面部皮肤受损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0.5h,观察组仅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而对照组仍有12例处于Ⅰ级皮肤损伤,1例处于Ⅱ级皮肤损伤,且术后12h有2例皮肤损伤由Ⅰ级进展到Ⅱ级.结论 使用压力传感器可有效降低俯卧位手术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压疮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面部皮肤及器官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峰;周学颖;吴桂芬;王萃;王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鼻面部压疮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7种常用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 以压疮、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pespiration、pressure ulcer等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7月,纳入对比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WinBugs、Stata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终纳入27个RCT,共2 79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7种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措施(均P<0.05).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凝胶敷料、泡沫敷料是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较优方案.结论 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SUCRA排序结果,凝胶敷料和泡沫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效果优于其他敷料.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种类敷料间效果的直接比较及成本效果评价.

    作者:张珺;李荣科;陈可欣;葛龙;田金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简易指蹼扩张训练组合支具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指蹼扩张训练组合支具在烧伤手指蹼粘连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制简易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并应用于16例(17只手)烧伤手指蹼粘连患者,同时按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握拳、五指展开、双手十指交叉、指压法等手指功能康复锻炼.于训练前及训练后1~3个月、6个月测量各手指间角度.结果 随训练时间的延长,患者手指指间角度逐渐增大(均P<0.01).结论 应用简易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可以提高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手指蹼粘连的发生,使患者手功能恢复.

    作者:吴红娟;刘晓梅;朱秀梅;黄亚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置管引流术后长时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长时收缩压变异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血肿引流术患者,采用动态血压仪连续监测血压并记录至术后第7天,以术后第7天NIHS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7天NIHSS评分≥16分者31例,评分<16分者39例.评分≥16分者术后第1~7天收缩压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显著高于评分<16分者(P<0.05,P<0.01);两者术后前3d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处于较高水平,第4天时下降并趋于平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收缩压变异性大的患者其NIHSS评分较高,预示其预后较差.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与血压管理中,需关注血压变异性,平稳降压更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王先美;郭永洪;伍国锋;张艳;曾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期禁食禁饮患者继发性口腔干燥症干预研究进展

    总结国内外手术期间禁食禁饮患者继发性口干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评估,阐述目前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旨在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患者的重视,为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任慧玲;黄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内高压并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

    目的 评价吸痰方法改进对腹腔内高压并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即采用弯头吸痰管、浅吸痰、吸痰管带部分负压进入下呼吸道吸痰,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0 s内.结果 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及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吸痰后5min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能减轻吸痰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避免气道损伤,减少气道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叶向红;江方正;宋湘玲;彭南海;李维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麻术后苏醒期567例(19.30%)患者发生并发症;四组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苏醒时间老年组长、儿童组短(均P<0.05).结论 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发生率偏高,青年组以低血压发生率偏高,儿童组以躁动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复苏.

    作者:廖礼平;王曙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应用于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观察组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包括功能训练指导,自我管理指导及支持性指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6个月对患者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尿量、膀胱容量、尿流率和膀胱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整体健康状况、5方面功能领域及疲倦、失眠、食欲减退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行支持性膀胱训练管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新膀胱储尿、控尿和排尿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邹萍;梁静;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查现状,探讨影响患者复查率的因素.方法 对3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查询医院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等方式调查患者术后1年的复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68例(88.14%)患者术后1年内回医院复查至少1次,按时首次复查率60.33%(184/302),按时完成3次复查患者仅67例(22.18%).患者的年龄、职业、居住地是影响其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未按时复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了解复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患者不重视,认为复查无所谓,存在侥幸心理;治疗结束后医生未明确告知复查方案和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复查率较低,影响首次复查率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龄、职业与居住地.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查重要性的教育,改善患者对复查的态度,建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系统,规范复查随访工作,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作者:韩娜;栗英;刘延锦;李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空巢老人养老观念及倾向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社区空巢老人养老观念及倾向的真实想法.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3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6个主题:自尊需要的满足、性价比问题、生活的方便性及隐私保护、服务成熟度、家庭负担、爱与归属的需要.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在考虑选择养老模式时综合了多种因素,政府和社会需要结合空巢老人的具体想法和需求来提供养老服务模式.

    作者:陶巍巍;苑聪;周亚男;王畅;马东旭;沙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 对护理人力进行短期监测,整体把握近期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为人力调配提前作好充分准备.方法 自行制定“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由病区护士长根据每周科室实际情况填报,格式中设置公式自动计算本周的护理人力.护理部、科部根据人力配置表调配护理人力.结果 护理部、科部能直观了解近1周护理人力分配及充盈情况,在医院当年(2013年3~5月)的门诊及手足口病高峰期间,及时合理地进行了护理人力调动,人员调动频次及数量较上一年同期明显降低,2014年同期也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护理人力配置周报表的使用能为临床护理人力变化作出预测,同时做好人力储备及安排,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力的调配频率,减少护理人员的积假情况,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周军;邓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