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叶;张万里;项少梅;许晓敏;方建梅
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手术室在时间、空间、人力、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并对术中紧急情况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回顾机器人手术的发展,了解其应用的领域及特点,提出建立专业团队,合理规划空间、时间,注重细节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做好器械管理,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考核,提升故障分析能力等管理策略.
作者:李雪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正念减压疗法在临床医护领域的应用(包括缓解情绪障碍,作为慢性病症和其他疾病如艾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的辅助治疗,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该疗法在改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护生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借鉴国外成熟的干预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效果.
作者:钱小芳;曾巍;陈亚岚;刘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种干预措施针对化疗性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采用ADDIS1.16.5软件、WinBUGS 1.4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网状图的绘制.结果 共纳入32篇RCT,涉及12种干预措施,合计2 555例样本量.ADDIS及WinBUGS均显示芦荟、水胶体敷料、如意金黄散、马铃薯、延胡索合剂与硫酸镁湿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干预效果排名前4位的依次是延胡索合剂、芦荟、金黄散、水胶体敷料.结论 与硫酸镁湿敷相比,芦荟、水胶体敷料、如意金黄散、马铃薯、延胡索合剂提高了化疗性静脉炎的治愈率.网状Meta分析能够解决护理领域多干预方案比较的问题.
作者:靳英辉;赵晨;甘惠;王国豪;商洪才;田金徽;葛龙;张珺;李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成床上主动运动、下床活动时间、自行到洗漱间洗漱、沿病区走廊行走200米的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阶段性康复训练及护理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邢蓓蓓;王巍;申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阐述了疼痛管理的标准、疼痛管理的评估方法、疼痛管理模式及疼痛管理效果评价,分析了临床中疼痛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应遵照急性疼痛指南,对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完善可行的流程和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APS运行的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
作者:王伟;吴清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患者进食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改进围手术期误吸预防策略.方法 成立桥小脑角肿瘤误吸预防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预防误吸的各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急值(RPN),查找误吸预防策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误吸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实施FMEA后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失效模式RPN值由实施前的210~448分降低至72~160分.结论 FMEA模式应用于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患者有利于降低术后误吸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戚春霞;厉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或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顽固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采取缓解上腔静脉梗堵综合征,必要时进行胸膜固定治疗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7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陈丽芳;梁巧容;简丽媛;杨丽玉;蓝丽琼;杨满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吸锻炼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后患者膈下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8例RALP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低流量(2~3 L/min)吸氧6h,疼痛严重时使用镇痛药.干预组除吸氧外术后当天即开始呼吸锻炼.结果 干预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及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呼吸锻炼可有效改善RALP患者术后膈下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夏淑娟;王良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在喉气管疾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2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患儿按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25例、改进组27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换药;改进组自制软泡沫保护带固定气管套管、用美皮康银敷料按需换药等.结果 置管期间改进组患儿换药次数、皮肤破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局部皮损、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瞿颖华;王怡沁;巩树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预防心外ICU术后患者发生压疮,为临床减压床垫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心外ICU 1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交替式减压床垫,观察组使用自动压力交替床垫,其他护理措施相同,观察术后住ICU期间压疮发生率和分期.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6.25%)显著高于观察组(5.00%) (P<0.05).结论 自动压力交替减压床垫预防压疮效果优于交替式减压床垫.
作者:王晓慧;江娇;魏媛媛;王孝艳;王希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病情交接指引单在心外监护室床旁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SBAR标准化病情交接班指引单,建立标准化床旁病情交接流程、评价标准及制度,SBAR相关内容开展培训、拍摄SBAR床旁病情交接视频等.结果 使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后床旁病情交接漏项率及交接班时长显著低于/短于使用前(均P<0.01).结论 SBAR模式能够降低床旁病情交接的漏项率,提高交接班效率.
作者:吕红;金琳;郑静;陈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心理弹性的定义、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探讨护士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开展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应首先明确界定心理弹性的内涵,研制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加强质性研究与纵向研究等.
作者:鲁浩;章雅青;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方法 将21 541例手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 624例、观察组10 9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协作责任制护理,包括手术室护士专项培训,护士参加病房医生大查房和术前讨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手术间相对固定.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及医护患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手术室实施医护协作责任制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作者:谭红梅;戴红霞;周培明;钟瑞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与性功能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认知,探索降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50名产后回院随访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知识问卷调查,并选择其中11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与性功能障碍相关认知、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妇对盆底功能知识总得分为(64.61±10.73)分.得分高的3个条目为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粪失禁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脱垂后有下坠感休息后减轻;得分低的3个条目为增加腹压来排尿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排尿不尽感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锻炼方法.访谈中产妇认为盆底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来源仅限于孕妇学校及产后出院宣教;对产后性功能关注较少,不了解盆底功能与性功能的相关性.结论 产妇对产后性功能障碍、盆底功能及锻炼认知不足;对产后盆底锻炼及产后性生活需求不高,主要受到自身认知、产后哺乳、家庭支持系统及专业指导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应对产妇采用多元化盆底功能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评价,指导产妇建立产后性生活与盆底功能的正确观念.
作者:张紫琪;廖碧珍;李明慧;杨亚宁;徐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水平消毒物品储存有效期限,为临床安全应用消毒物品以及消毒供应中心何时进行物品的再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各科室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高水平消毒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附件、复苏囊、面罩等物品共240件(普通科室与ICU各120件,用保鲜自封袋包装后,送至科室,统一储存于治疗室的整理箱内,于消毒后保存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不同储存时限消毒物品细菌培养均合格,普通科室组和ICU组的消毒物品在消毒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细菌学培养均为合格.结论 经过高水平消毒后的物品储存3个月是安全可使用的,更长的储存时限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作者:傅响玲;张玉侠;章晓燕;毛鸣琦;张洁;庄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晕厥护理干预效果,降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晕厥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改进、总结的研究过程,对2014年1~6月77例、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167例行脊柱矫形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评估与干预,找出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弱点,完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通过2个阶段的研究,总结出较为完善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预防晕厥发生的护理干预方法,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晕厥发生率从第1阶段的12.99%下降至第2阶段的2.99%.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晕厥预防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晕厥的发生,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徐园;程莉;李高洋;赵紫岳;杨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 98例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与护理;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由心理咨询师以面授形式行认知重建、行为强化训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膀胱肿瘤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乔够梅;张晓丽;陆皓;李娟;陆筱钒;闫素芝;汉瑞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胸廓出口综合征行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对77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改良切口全程松解术后患者,给予周密细致的体位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做好常规及专科护理,重视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48 h症状明显改善者68例,3例改善不明显,1例自觉症状加重.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患者平均住院11.8d.6个月有效随访49侧,功能优良率为87.76%.结论 实施全面、系统的术后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倪晓威;韦亚红;梁茜;伏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温州市三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注册护士201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为3.49±0.7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量表的3个维度中,急救能力得分高,综合能力次之,应急知识得分低.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职称是影响应急能力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温州市社区护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对不同层次的社区护士开展有针对性的、不同形式的培训,从而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作者:王冬叶;张万里;项少梅;许晓敏;方建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家庭关怀度,分析其相关性,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家庭社会适应性.方法 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问卷)对13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得分(68.89±9.36),属中度偏低水平;家庭关怀度得分(5.34±1.90),属于家庭功能中度障碍.伤残接受度与家庭关怀度总体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和家庭功能均不太理想,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伤残接受度,并注重家庭关怀对其影响,提高其家庭社会适应性.
作者:吴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