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王清
目的 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作者:张钰琪;张晓文;黄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验证手指操锻炼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专题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指操锻炼.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MMSE总分、注意与计算、延迟回忆得分显著提高,Fz、Cz、Pz位点潜伏期缩短,Pz位点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指操锻炼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作者:陈悦;刘化侠;姜文静;张雪芹;邓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 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莉;关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的应对过程,构建应对模型.方法 运用格拉泽传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2例延迟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取主题.结果 析出核心主题“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对方式”,基于Lazarus压力应对模式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包括感知阶段、犹豫阶段、决策阶段3个应对阶段,认知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5个原因要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模型的初步构建可为进一步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李丽;王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对181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8.3%患者完全控制,43.1%良好控制,48.6%未控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消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用药依从性好以及能识别何时就医是哮喘控制的促进因素(P<0.05,P<0.01).结论 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仍不理想;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患者积极消灭家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提高用药依从性以及就医知识,以促进哮喘控制.
作者:田庆秀;余丽君;张冉;窦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 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低.结论 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作者:蒋学娟;刘夕珍;徐建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管理的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管理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依从性和能力.方法 运用JBI-PACES工具,确定吞咽障碍管理的佳证据,制定6条审查标准,对30例脑卒中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及佳证据实践后的再审查.结果 6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率从基线审查的0~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80.00%~100%;吞咽功能入院24h内筛查率从6.67%上升至93.33%.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可提高护士吞咽障碍筛查与管理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作者:刘华华;蒋红;施煜;时玉婷;胡瑞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综述生命意义的相关概念及测量工具;归纳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及经济收入,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相关因素;并简要介绍相关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重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生命意义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雪;张娜;李彦洁;白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每周1次.8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可帮助患者提高积极应对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作者:耿力;张艳;马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的效果.方法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缓解(P<0.01).结论 早期重视和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状态,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何细飞;向邱;张子云;陆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1例发生Ⅱ期压力性溃疡的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循证方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为检索式,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进行证据检索.共检出压力性溃疡营养支持疗法相关文献6篇,其中临床指南3篇、RCT 3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现况及治疗意愿、经济状况等,通过医疗团队的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终患者溃疡愈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作者:李亚琴;陈茜;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蔡梅杰;彭昕;梁樊;毛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 对53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已完成培训的3项护理技能使用OSCE考核.结果 OSCE各站点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81.60±4.89)分;≥53.8%参与老师与≥60.4%护士对OSCE考核持肯定态度.结论 应用OSCE进行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有利于促进护士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但考核内容和模拟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作者:夏志春;杨勇;梁云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我接纳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包括自信心训练、疾病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的自我接纳训练.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TAS-26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自我接纳训练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作者:黄惠君;林敏;陈慧月;黄清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照顾工作给脑卒中居家照顾者带来较重的负荷.总结国内外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水平及护理干预措施,如过电话、微信、网络等的远程干预,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跨学科的干预;并归纳干预介入时机,分为出院准备计划、过渡援助计划、及时支持计划,为护理人员制定措施减轻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提供参考.
作者:石丹;李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总结国内慢病延续护理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护士培训,规范延续护理内容,组建多学科协作団队,构建规范的延续护理路径,完善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与考评标准.旨在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慢病照护结局.
作者:杨丽敏;周婷婷;沈燕敏;朱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4级高职护生79人,1班40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作者:吴琼;赵光红;杨欢;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