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

张宁;傅荣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RAID质量改善模型, 同质化管理, 糖尿病联络护士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 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相关症状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频次多和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作者:梅花;史改;孙青;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我接纳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接纳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包括自信心训练、疾病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的自我接纳训练.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TAS-26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自我接纳训练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作者:黄惠君;林敏;陈慧月;黄清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扎根理论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的构建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的应对过程,构建应对模型.方法 运用格拉泽传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2例延迟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取主题.结果 析出核心主题“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对方式”,基于Lazarus压力应对模式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包括感知阶段、犹豫阶段、决策阶段3个应对阶段,认知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5个原因要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模型的初步构建可为进一步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李丽;王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 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莉;关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在新护士同理心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用于新护士同理心培训的效果.方法 组建培训小组,布置活动馆,设置体验流程,由5名导师分组对45名新护士进行“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结果 新护士反馈培训后对视障人士的认识、团队合作、临床工作中换位思考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 “黑暗中的对话”体验活动可提高新护士换位思考能力,促进团队建设.

    作者:吕君;吴英;沙琦;李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研究进展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现状

    综述生命意义的相关概念及测量工具;归纳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及经济收入,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相关因素;并简要介绍相关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重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生命意义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雪;张娜;李彦洁;白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4级高职护生79人,1班40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作者:吴琼;赵光红;杨欢;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精神科护理技能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 对53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已完成培训的3项护理技能使用OSCE考核.结果 OSCE各站点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81.60±4.89)分;≥53.8%参与老师与≥60.4%护士对OSCE考核持肯定态度.结论 应用OSCE进行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有利于促进护士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但考核内容和模拟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作者:夏志春;杨勇;梁云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家长视角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卒中Ⅱ期压力性溃疡患者营养支持的循证实践

    为1例发生Ⅱ期压力性溃疡的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循证方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为检索式,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进行证据检索.共检出压力性溃疡营养支持疗法相关文献6篇,其中临床指南3篇、RCT 3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现况及治疗意愿、经济状况等,通过医疗团队的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终患者溃疡愈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作者:李亚琴;陈茜;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09级护理本科生418人设为对照组,沿用以往的护理主干课程体系,采用传统分课程考核模式、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教学法;2010级护理本科生341人设为实验组,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护理主干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核模式,并应用多形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改革护理本科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

    作者: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王连红;宋凌霞;焦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与改进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蔡梅杰;彭昕;梁樊;毛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及管理实践

    目的 建立并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提高肾内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设定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基本条件,拟定准入培训考核内容,建立准入管理方法,构建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后,专职护士腹膜透析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升(P<0.05,P<0.01);腹膜透析操作抽检合格率从25.00~72.92%提高至50.00%~100.00%.结论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可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张春秀;钱坤;梁望群;胡向荣;黄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国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均涉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及技能、态度等,大部分量表有相应的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量表编制基础,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建议国内学者制定护理信息能力评估量表时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力求内容全面,从而更好地衡量护生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

    作者:何晓璐;郭飏;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效果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3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长0.2 cm以上息肉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观察组无菌镊修剪息肉后使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喷洒湿敷.结果 观察组出口处转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及细菌培养阴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累计换药耗时及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使用无菌镊修剪后喷洒生物胶体分散剂湿敷,可加速出口愈合,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杨慧;姜孔昭;刘盼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国内慢病延续护理现况及启示

    总结国内慢病延续护理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护士培训,规范延续护理内容,组建多学科协作団队,构建规范的延续护理路径,完善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与考评标准.旨在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慢病照护结局.

    作者:杨丽敏;周婷婷;沈燕敏;朱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 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刘思;胡庆霞;杨丽萍;何朝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有服务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进行呼叫,观察组使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比较两组铃声呼叫次数、护士行走步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铃声呼叫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日均行走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应用于病房呼叫服务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珂欣;何乾峰;衡春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