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手指操锻炼效果研究

陈悦;刘化侠;姜文静;张雪芹;邓珍珍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手指操锻炼,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验证手指操锻炼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专题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指操锻炼.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MMSE总分、注意与计算、延迟回忆得分显著提高,Fz、Cz、Pz位点潜伏期缩短,Pz位点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指操锻炼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对181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8.3%患者完全控制,43.1%良好控制,48.6%未控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消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用药依从性好以及能识别何时就医是哮喘控制的促进因素(P<0.05,P<0.01).结论 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仍不理想;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患者积极消灭家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提高用药依从性以及就医知识,以促进哮喘控制.

    作者:田庆秀;余丽君;张冉;窦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士识别与管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循证护理实践

    目的 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管理的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管理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依从性和能力.方法 运用JBI-PACES工具,确定吞咽障碍管理的佳证据,制定6条审查标准,对30例脑卒中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及佳证据实践后的再审查.结果 6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率从基线审查的0~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80.00%~100%;吞咽功能入院24h内筛查率从6.67%上升至93.33%.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可提高护士吞咽障碍筛查与管理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作者:刘华华;蒋红;施煜;时玉婷;胡瑞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现状

    综述生命意义的相关概念及测量工具;归纳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及经济收入,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相关因素;并简要介绍相关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重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生命意义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雪;张娜;李彦洁;白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密闭式浅层吸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作者:张钰琪;张晓文;黄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 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茜;耿亚琴;狄捷;陈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4级高职护生79人,1班40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作者:吴琼;赵光红;杨欢;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手指操锻炼效果研究

    目的 验证手指操锻炼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专题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指操锻炼.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MMSE总分、注意与计算、延迟回忆得分显著提高,Fz、Cz、Pz位点潜伏期缩短,Pz位点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指操锻炼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作者:陈悦;刘化侠;姜文静;张雪芹;邓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 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刘思;胡庆霞;杨丽萍;何朝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研究进展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

    目的 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 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作者:张宁;傅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应对模型的构建

    目的 针对护患沟通中出现的沉默行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型.方法 根据有效沟通的6个步骤,以沟通前、沟通中、沟通后为阶段,初步制定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的应对流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0.8,2轮函询后结果趋于一致.终形成护患沟通中7个主题、3种类型沉默的应对流程.结论 沉默应对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护理人员正确识别护患沟通中的沉默行为,依据应对模型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减少护患沟通不良导致的护患纠纷.

    作者:雷宁;张绍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国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均涉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及技能、态度等,大部分量表有相应的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量表编制基础,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建议国内学者制定护理信息能力评估量表时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力求内容全面,从而更好地衡量护生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

    作者:何晓璐;郭飏;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09级护理本科生418人设为对照组,沿用以往的护理主干课程体系,采用传统分课程考核模式、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教学法;2010级护理本科生341人设为实验组,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护理主干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核模式,并应用多形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改革护理本科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

    作者: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王连红;宋凌霞;焦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家长视角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血透室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梳理血透室6类频发及重大不良事件,组织模拟重现并演练拍摄视频,应用视频对血透室20名护士进行安全培训.结果 实施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后,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培训,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干预研究进展

    照顾工作给脑卒中居家照顾者带来较重的负荷.总结国内外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水平及护理干预措施,如过电话、微信、网络等的远程干预,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跨学科的干预;并归纳干预介入时机,分为出院准备计划、过渡援助计划、及时支持计划,为护理人员制定措施减轻脑卒中居家照顾者负荷提供参考.

    作者:石丹;李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的效果.方法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缓解(P<0.01).结论 早期重视和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状态,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何细飞;向邱;张子云;陆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卒中Ⅱ期压力性溃疡患者营养支持的循证实践

    为1例发生Ⅱ期压力性溃疡的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循证方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为检索式,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进行证据检索.共检出压力性溃疡营养支持疗法相关文献6篇,其中临床指南3篇、RCT 3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现况及治疗意愿、经济状况等,通过医疗团队的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终患者溃疡愈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作者:李亚琴;陈茜;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效果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30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长0.2 cm以上息肉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湿敷,观察组无菌镊修剪息肉后使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喷洒湿敷.结果 观察组出口处转归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及细菌培养阴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累计换药耗时及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息肉并发感染,使用无菌镊修剪后喷洒生物胶体分散剂湿敷,可加速出口愈合,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杨慧;姜孔昭;刘盼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