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刘思;胡庆霞;杨丽萍;何朝珠

关键词:糖尿病, 足溃疡, 真空辅助闭合技术, 创面床, 敷料, 湿性愈合, 护理
摘要: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 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及管理实践

    目的 建立并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提高肾内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设定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基本条件,拟定准入培训考核内容,建立准入管理方法,构建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后,专职护士腹膜透析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升(P<0.05,P<0.01);腹膜透析操作抽检合格率从25.00~72.92%提高至50.00%~100.00%.结论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可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张春秀;钱坤;梁望群;胡向荣;黄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研究进展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应对模型的构建

    目的 针对护患沟通中出现的沉默行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型.方法 根据有效沟通的6个步骤,以沟通前、沟通中、沟通后为阶段,初步制定护患沟通中沉默行为的应对流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0.8,2轮函询后结果趋于一致.终形成护患沟通中7个主题、3种类型沉默的应对流程.结论 沉默应对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护理人员正确识别护患沟通中的沉默行为,依据应对模型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减少护患沟通不良导致的护患纠纷.

    作者:雷宁;张绍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4种方法预防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 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低.结论 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作者:蒋学娟;刘夕珍;徐建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密闭式浅层吸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作者:张钰琪;张晓文;黄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不同时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服药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探讨影响因素,为寻求更有效的服药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Giorgi资料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整体偏低,服药中期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初期和后期患者.服药初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药理知识缺乏和服药信念不坚定2个主题,服药中期依从性影响因素为掌握服药提醒技巧并形成习惯,服药后期影响因素归纳为记忆力逐渐减退且用药方案渐复杂、经济负担加重、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反复出现和家庭支持共5个主题.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服药不同时期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差异.医护人员需寻求相应的服药管理策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原曼;尹安春;张秀杰;刘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卧位式康复操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并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实施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卧位式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蒋娟;张晓娟;高丽;陈雯雯;苏亚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8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3.95±12.37;年龄、性别、心理弹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8.o%.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引导其建立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个体的成长.

    作者:李婷;王爱敏;李振云;朱颀娜;朱月华;上官静;梁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有服务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进行呼叫,观察组使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比较两组铃声呼叫次数、护士行走步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铃声呼叫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日均行走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应用于病房呼叫服务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珂欣;何乾峰;衡春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 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莉;关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士识别与管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循证护理实践

    目的 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管理的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管理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依从性和能力.方法 运用JBI-PACES工具,确定吞咽障碍管理的佳证据,制定6条审查标准,对30例脑卒中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及佳证据实践后的再审查.结果 6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率从基线审查的0~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80.00%~100%;吞咽功能入院24h内筛查率从6.67%上升至93.33%.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可提高护士吞咽障碍筛查与管理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作者:刘华华;蒋红;施煜;时玉婷;胡瑞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与改进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蔡梅杰;彭昕;梁樊;毛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卒中Ⅱ期压力性溃疡患者营养支持的循证实践

    为1例发生Ⅱ期压力性溃疡的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循证方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为检索式,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进行证据检索.共检出压力性溃疡营养支持疗法相关文献6篇,其中临床指南3篇、RCT 3篇.根据检索结果结合患者现况及治疗意愿、经济状况等,通过医疗团队的合作,制定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终患者溃疡愈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作者:李亚琴;陈茜;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相关症状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频次多和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作者:梅花;史改;孙青;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4级高职护生79人,1班40人为实验组,2班39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训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优化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作者:吴琼;赵光红;杨欢;张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的效果.方法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缓解(P<0.01).结论 早期重视和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状态,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何细飞;向邱;张子云;陆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血透室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梳理血透室6类频发及重大不良事件,组织模拟重现并演练拍摄视频,应用视频对血透室20名护士进行安全培训.结果 实施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后,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培训,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国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均涉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及技能、态度等,大部分量表有相应的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量表编制基础,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建议国内学者制定护理信息能力评估量表时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力求内容全面,从而更好地衡量护生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

    作者:何晓璐;郭飏;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家长视角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规范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90 d、干预后180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90 d、180 d干预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胡细玲;凌聪;吴金萍;单玲玲;于坤华;陈妙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