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君;吴英;沙琦;李蕊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的效果.方法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抑郁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认知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缓解(P<0.01).结论 早期重视和评估重症监护室患者抑郁状态,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何细飞;向邱;张子云;陆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门诊成人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2所三级综合医院,对181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8.3%患者完全控制,43.1%良好控制,48.6%未控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消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用药依从性好以及能识别何时就医是哮喘控制的促进因素(P<0.05,P<0.01).结论 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仍不理想;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患者积极消灭家中蟑螂、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提高用药依从性以及就医知识,以促进哮喘控制.
作者:田庆秀;余丽君;张冉;窦凤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总结国内慢病延续护理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护士培训,规范延续护理内容,组建多学科协作団队,构建规范的延续护理路径,完善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与考评标准.旨在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改善慢病照护结局.
作者:杨丽敏;周婷婷;沈燕敏;朱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观察组39例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结果 两组治疗1周后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壮医疗法及传统疗法均能在1周内控制胃脘痛症状,壮医疗法作用效果更好.
作者:黄沂;陈柘芸;宁余音;潘东洪;石丹梅;吕艳;林洪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介绍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的发展及内容,其是从脑卒中患者层面发展,将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分为痛苦、幻想、意识、混合、构架及拥有6个阶段;并分析其指导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的作用,旨在为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人员职责、规范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提供思路.
作者:孟宪梅;汤先萍;李玉霞;周兰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应用RAID质量改善模型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4个步骤,规范全院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结果 干预6个月后,非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和使用、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RAID质量改善模型的应用有利于规范非糖尿病专科胰岛素治疗,提高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护理水平.
作者:张宁;傅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 对53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已完成培训的3项护理技能使用OSCE考核.结果 OSCE各站点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81.60±4.89)分;≥53.8%参与老师与≥60.4%护士对OSCE考核持肯定态度.结论 应用OSCE进行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有利于促进护士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但考核内容和模拟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作者:夏志春;杨勇;梁云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蔡梅杰;彭昕;梁樊;毛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 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茜;耿亚琴;狄捷;陈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疾病获益感是个体从疾病或创伤等经历中感知积极或益处的一种认知适应过程.本文综述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的测量工具、表现及影响因素,为客观评价癌症患儿疾病获益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其疾病获益感提供参考.
作者:张静;张慧缘;李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并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实施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卧位式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蒋娟;张晓娟;高丽;陈雯雯;苏亚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丹;赵余晓;赵俐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频次多和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作者:梅花;史改;孙青;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血透室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梳理血透室6类频发及重大不良事件,组织模拟重现并演练拍摄视频,应用视频对血透室20名护士进行安全培训.结果 实施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后,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培训,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并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提高肾内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设定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基本条件,拟定准入培训考核内容,建立准入管理方法,构建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后,专职护士腹膜透析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升(P<0.05,P<0.01);腹膜透析操作抽检合格率从25.00~72.92%提高至50.00%~100.00%.结论 实施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准入管理可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张春秀;钱坤;梁望群;胡向荣;黄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 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低.结论 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作者:蒋学娟;刘夕珍;徐建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8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3.95±12.37;年龄、性别、心理弹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8.o%.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引导其建立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促进个体的成长.
作者:李婷;王爱敏;李振云;朱颀娜;朱月华;上官静;梁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的应对过程,构建应对模型.方法 运用格拉泽传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2例延迟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取主题.结果 析出核心主题“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对方式”,基于Lazarus压力应对模式构建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应对模型,包括感知阶段、犹豫阶段、决策阶段3个应对阶段,认知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5个原因要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模型的初步构建可为进一步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就诊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李丽;王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呼吸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90 d、干预后180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90 d、180 d干预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胡细玲;凌聪;吴金萍;单玲玲;于坤华;陈妙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