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循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

黄碧红;贾守梅;薛一帆;Alexa McArthur;曹艳佩;胡雁;陆育华;庞骄阳

关键词:血液透析, 液体摄入, 依从性, 最佳证据, 质量审查, 循证护理
摘要:目的 将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有关的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方法 将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临床转化系统作为审查工具,基于现有的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佳证据,制定5条审查标准.对20名护士、30例患者实施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第2轮审查.结果 基线审查时4条标准执行率较差(0~55.0%),第2轮审查时,第3条审查标准(患者自我监测液体摄入)执行率73.3%,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均100%.护士液体摄入管理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2.70提高到14.60(P<0.01);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1.13分提高到13.47分(P<0.01),其液体摄入控制不依从率从53.33%降低至23.33% (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可提高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4种方法预防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 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低.结论 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作者:蒋学娟;刘夕珍;徐建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家长视角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作者:周雪贞;卜秀青;刘可;叶启蒙;尤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

    目的 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丹;赵余晓;赵俐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有服务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进行呼叫,观察组使用无线手表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比较两组铃声呼叫次数、护士行走步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铃声呼叫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日均行走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线手表呼叫系统应用于病房呼叫服务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珂欣;何乾峰;衡春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糖尿病患者穿透性足溃疡创面的护理

    对1例糖尿病穿透性足溃疡患者采用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联合多种敷料治疗,70 d后创面愈合.提出对创面彻底清创,使用清创胶和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控制感染,待伤口床准备好后连接VAC促进创面闭合,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药材料与方法,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刘思;胡庆霞;杨丽萍;何朝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循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

    目的 将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有关的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方法 将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临床转化系统作为审查工具,基于现有的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佳证据,制定5条审查标准.对20名护士、30例患者实施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第2轮审查.结果 基线审查时4条标准执行率较差(0~55.0%),第2轮审查时,第3条审查标准(患者自我监测液体摄入)执行率73.3%,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均100%.护士液体摄入管理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2.70提高到14.60(P<0.01);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1.13分提高到13.47分(P<0.01),其液体摄入控制不依从率从53.33%降低至23.33% (P<0.05).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可提高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

    作者:黄碧红;贾守梅;薛一帆;Alexa McArthur;曹艳佩;胡雁;陆育华;庞骄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国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均涉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知识及技能、态度等,大部分量表有相应的护理信息能力标准作为量表编制基础,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建议国内学者制定护理信息能力评估量表时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力求内容全面,从而更好地衡量护生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信息能力.

    作者:何晓璐;郭飏;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182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教学效能感、工作投入总分分别为98.81±13.36、106.64±12.73、49.68±8.95;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及教学效能感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郭中献;沙丽艳;刘洋;廖婧;刘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目的 评价基于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09级护理本科生418人设为对照组,沿用以往的护理主干课程体系,采用传统分课程考核模式、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教学法;2010级护理本科生341人设为实验组,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护理主干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核模式,并应用多形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改革护理本科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

    作者:曾芬莲;张咏梅;陈凌云;王连红;宋凌霞;焦娜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相关症状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频次多和严重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作者:梅花;史改;孙青;秦秀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精神科护理技能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 对53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已完成培训的3项护理技能使用OSCE考核.结果 OSCE各站点成绩合格率100%,平均成绩(81.60±4.89)分;≥53.8%参与老师与≥60.4%护士对OSCE考核持肯定态度.结论 应用OSCE进行精神科护理技能考核有利于促进护士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但考核内容和模拟真实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作者:夏志春;杨勇;梁云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观察组39例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结果 两组治疗1周后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壮医疗法及传统疗法均能在1周内控制胃脘痛症状,壮医疗法作用效果更好.

    作者:黄沂;陈柘芸;宁余音;潘东洪;石丹梅;吕艳;林洪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卧位式康复操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并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实施卧位式康复操训练.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卧位式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蒋娟;张晓娟;高丽;陈雯雯;苏亚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不同时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服药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探讨影响因素,为寻求更有效的服药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Giorgi资料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整体偏低,服药中期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初期和后期患者.服药初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药理知识缺乏和服药信念不坚定2个主题,服药中期依从性影响因素为掌握服药提醒技巧并形成习惯,服药后期影响因素归纳为记忆力逐渐减退且用药方案渐复杂、经济负担加重、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反复出现和家庭支持共5个主题.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服药不同时期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差异.医护人员需寻求相应的服药管理策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原曼;尹安春;张秀杰;刘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现状

    综述生命意义的相关概念及测量工具;归纳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及经济收入,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相关因素;并简要介绍相关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重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及采取有效方法改善其生命意义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雪;张娜;李彦洁;白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手指操锻炼效果研究

    目的 验证手指操锻炼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专题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指操锻炼.干预前及干预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MMSE总分、注意与计算、延迟回忆得分显著提高,Fz、Cz、Pz位点潜伏期缩短,Pz位点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指操锻炼有助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作者:陈悦;刘化侠;姜文静;张雪芹;邓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血透室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梳理血透室6类频发及重大不良事件,组织模拟重现并演练拍摄视频,应用视频对血透室20名护士进行安全培训.结果 实施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后,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对血透室护士进行安全培训,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 AW)的效果.方法 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 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茜;耿亚琴;狄捷;陈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多科联合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实施多科联合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由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和信息科组成的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制定专科药物管理手册,统一药品警示标识,增设计算机管理屏障,规范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高危药品知识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显著降低(均P<0.01);实施1年后高危药品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为0.结论 多科联合能发挥各专科自身优势,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莉;关国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介绍及作用分析

    介绍卒中后康复Mauk模型的发展及内容,其是从脑卒中患者层面发展,将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分为痛苦、幻想、意识、混合、构架及拥有6个阶段;并分析其指导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的作用,旨在为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人员职责、规范脑卒中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提供思路.

    作者:孟宪梅;汤先萍;李玉霞;周兰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